大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2019-09-10 07:22陈林海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区域化共建共享集团化

陈林海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的教育也随着时代和国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改进。各职业院校就如何办好职业教育这一主题,展开了新办学模式的探寻和实践。其中,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迈开了实践性的步伐并作出了很多建设性的研究,而很多中职院校(尤其农村)可能因为资源的缺乏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在这方面开展的比较艰难,本文以近年来一些优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展开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共建共享 集团化 区域化

一、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2014年6月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019-04-04,全国深化职业教育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补上突出短板,推动产教融合,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从政策层面可以看出,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空前迫切,职业教育面临空前发展机遇。《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将“大力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早已在生存发展的需要下迈出了实践性的步伐,并做出了很多建设性的研究。高等职業技术教育与企业合作不仅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变革。目前,校企合作既是企业培养大量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途径,又是化解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困难、改变高职学科结构的有效途径。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探寻

1、“企业配合”模式

最初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属于这种模式,该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学校通过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学校提出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例如: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2、“订单培养”,模式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一定的数量,提前预订毕业生,往往伴随着共同的课程开发、共同的培养和教学管理,一般也要支付部分培养成本。冠名班是常见的订单形式。订单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缩短订单周期、模糊订单数量、深度参与订单培养。这种模式往往采用,“学年分段”,“阶梯分段”,“半工半读”,等形式,联合招生、合作培养。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并与就业紧密相关,或者“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和“一年在农村职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两个三段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有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学生交替(每一学期或一学年,也有几天轮换一次)在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的模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也有利于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国内有百所试点学校,东莞台资企业与内地贫困地区校企合作主要是这种形式。

3、“实训承包”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中心,利用现成资源,对企业员工开展在职培训教育,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企业可以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员工培训费,直接投入举办的院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和高职人才培养水平。也或者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企业员工和学院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承包学院的相关实训课程。这种直接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师资的模式,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

4、“企业引入”模式,也即“引厂入校”模式

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引厂入校”模式建立了实境教学条件,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同时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订单班、职工和教师培训、双师教学团队组建等项目,实现了校企共建、产学同步、教学做合一、校企共同发展的目标。

5、企校联合模式,即“引校入厂”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学院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先进的生产条件和企业管理文化,建立融教学与生产一体的教学车间,保证学生带薪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使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在岗提高。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训共用,完成了实际工作任务的学习,教师在岗位上得到了实践锻炼,体验了产学研结合。合作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切等服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与企业建立横向联合体,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校中厂”模式和“厂中校”模式作为校企合作的基本运作模式都体现了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共育,研学互融,服务协作的合作办学理念,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实践。各地都涌现出很多校企合作的典范。如:河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龙翔电器集团合作建立电气工程学院,以及其他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商贸物流学院等都是校企联合互动合作的典范。

6、.“集团化”办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名校为主导,相同区域、相同行业院校、企业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组织。他们倡导“共建、共享、共赢”、跨地区、跨行业、集招生、教育、就业于一体的资源共享的联合体。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指导,学校和企业为活动主体,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引导省内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大中型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普通高校参与,建设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企业、职业学校、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或其他组织机构,以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培养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在自愿的前提下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教联盟。例如:江苏省机电职教集团,全国机械行业现代农机装备人才培养联盟”,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联盟:常州市产业创新联盟、苏南德资企业联盟、工业设计联盟等。

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功能就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根据“共生共荣共有共享共建共用”的原则开展工作,论证专业设置,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协同完成实践教学,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联合进行招生,举办技能大赛和行业培训,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建设集团网络信息平台,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形成多企多校的合作平台,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连接了校企双方,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聚集效益。

7、“董事会(理事会)”模式(也即区域合作模式)

开展区域合作,实行“董事会(理事会)”模式,走公司化运营之路。这一合作模式秉承开放办学,融合发展的理念,采用由政府牵头,校企联动,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进行专业共建、人才共育。

董事会模式,注册公司负责对外经营服务,合作企业设置实际生产任务,在校内教学车间由开展生产性实训的学生以实训任务的形式完成生产操作。有效解决校内教学车间生产性实训开工不足、实训岗位不够、技术不同步等问题。实现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运行目标。

以上7种主要模式,主要按校企合作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划分,两者会有交叉。随着时代的发展,校企合作可能会有更多的衍生模式。

三、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

校企合作模式是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及目标导向的,职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当前,职教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内涵化的发展趋势,然而,从校企合作的现状来看,不对等性,脆弱性、风险性,缺乏体制、机制保障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热、企业冷)依然是校企合作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中职院校因为资源及地理位置等原因,在校企合作道路上走的比较艰难,这既需要中职院校积极主动寻求突破,寻找合作,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

合作发展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趋势性特征。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合作参与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常态。校企合作已成为激发高职教育发展活力的重要办学模式,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命题,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之一。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要立足实际不断探索有效地校企合作模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如今,中央对职业教育更重视、导向更明确;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开始迈入“快车道”;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春天”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余祖光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011,3。

[2]张旭翔、王钧铭《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200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宗彬花《中职校企合作现状、现存模式及突出问题分析》[J].职教通讯,2007,11。

[4]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7,2。

猜你喜欢
区域化共建共享集团化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再论集团化办学
云南省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化研究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的人民币可兑换策略研究
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