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情感

2019-09-10 07:22田耀娟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作品情境情感

田耀娟

【摘 要】“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只有富于情感的文章才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注重情感“三步曲”,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實感。

【关键词】生活   情境   作品   作文   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引导。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只有富于情感的文章才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课堂上,单纯依靠老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会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来干巴巴的。因此,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情感“三步曲”,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生活,捕获情感。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写不好作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且观察往往笼统,不精确,以至于作文时无话可写,写出来的话也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带有浓厚情感的东西不多。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捕获、提炼那些有益的情感元素,并灵活地运用于作文当中。

如某学生写的一篇作文《我的妈妈》,作文中像记流水帐似的写道:我放学后在家做作业,妈妈下班带了菜回家,然后她进厨房做饭炒菜,等饭菜做好后就叫我吃饭,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好妈妈。整篇作文也就一百多字,读来枯燥无味。其实这篇作文中蕴含着很多情感元素,如妈妈回家时疲惫的身体,两手提菜气喘嘘嘘的样子,做饭炒菜时流出的汗滴,妈妈看着他大口吃饭吃菜时脸上流露的欣慰笑容,他从妈妈的辛劳和笑容中感受到的那份挚爱……假如学生善于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出写作情感,并将以上情感元素都写入这篇作文中,那这篇作文就是一篇难得的好作文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激情是写作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写作热情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写作情感起到很大的催化作用。一方面,上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学生有了自身体验和间接的感受,自然有了诉说的欲望,就有真实感情。另一方面,老师要有高涨的热情,以热情的言行,把自己的积极情感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感情的目光,恰到好处的面部表情,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都传递着老师的真挚情感,会强烈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情绪,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使他们沉浸其中,从而迸发出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带着丰富而饱满的情感投入作文活动中。

例如“冰雪”一词,如果老师在读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就这么念过去,学生肯定对这个词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假如老师饱含深情地念出“冰雪”一词,随后又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2008年元月那场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回忆和感悟一些抗击冰雪灾害的感人事迹,如电力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徒手爬上铁塔手工除冰、交通警察顶着冰雪疏通被堵的车辆,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加深对“冰雪”的认识,激发出学生对万众一心抗击冰雪精神的情感,对抗冰救灾勇士群体敬仰的情感,对人间大爱的情感。在遇到“冰雪”题材的作文时,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冰雪”有关的情感故事,并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

三、展示佳作,交流情感。

张万化老师曾说:“儿童写作不光是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别人沟通。学生的作文必须有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成功的喜悦会给一个人带来巨大的前进动力,所以对学生的作文也应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注重、发现和肯定学生的写作情感,对用得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做上标记,写上几句表扬的话。每次习作后的作文讲评课,应上成一节佳作欣赏课,课上展示那些写得好的作文、段落、句子甚至是词语,可以让小作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学生听,让他们的写作情感得以延续,得以尽情地宣泄和交流。尔后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享受那份成功感, 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同时感染其他同学,为下一次作文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全班学生写出佳作佳句的强烈欲望,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如部分学生在日记中曾对给他送伞、送雨衣、雨鞋的长辈们深表谢意。如给他们一抒胸臆的机会,他们定会淋漓尽致地表达一番。于是,我搞了一次命题作文《雨天里的爱》,结果写得很感人。当然,在习作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就材料展开、延伸、挖掘,这就成了习作上的再生情感。

四、正确评价,诱导情感。

1、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能否客观地反映事实,恰当地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要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作文必须是真实的,是自己真实思想的反映。记的是“实事”,说的是“实话”,抒的是“真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只要学生作文中能吐露真情实感的地方,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话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的和鼓励。让学生偿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师要写好评语,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相反,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触、心理交流受阻碍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学生如果跟哪位老师感情比较好,那么对这位老师教的课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和兴趣。目前师生之间的“代沟”现象还是有的,学生不愿意对老师讲真话,更不愿讲心里话。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僵化。为此,教师要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好朋友,重视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情感交流。平时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让学生有畏惧感,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感,缩短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距离,经常与学生个别交谈或笔谈。课堂教学中有时要巧妙运用幽默、笑话等方式调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把自己对教师的爱和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迁移到教师身上和所教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 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只要做为教师的我们能抓住时机,适时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小作家。

参考文献:

[1]《小学生作文心理与教育策略》 刘雨、张艳梅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作文教学新概念研究》  周一贯、叶松伟  少年儿童出版社

猜你喜欢
作品情境情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台上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