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实践转向问题研究

2019-09-10 07:22郭百庆刘利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1期
关键词:实践观哲学

郭百庆 刘利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概念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在国内外哲学处于变革阶段,对于实践的概念解读与诉求是不一样。因此,必须对现代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转换”下的实践转向问题进行差异化解读,分析其“实践转向”的难点。立足于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背景,积极努力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精神,从实践观的变革来推进我国哲学范式转向,采取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实践观;哲学;范式转换

绪 论

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从实践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出发点。尤其是从上世纪的“哲学范式转换”问题的提出后,哲学进入研究高潮阶段。如何在理论的哲学中发挥实践的“指导”性的探究中,形成了三种实践观,对实践概念的重新解读与发展,形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哲学”的产生。因此,在何种情况下,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三种实践观下的“实践转向”问题成为哲学问题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实践概念的研究

(一)三种类型的“实践观”

根据对实践观类型的标准划分与类型辨识,国内存在三种类型的实践观,这三种实践观都是在80年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背景下形成。内容包括如下:

第一种实践观是:明确实践是物质性生产活动,强调实践是理论的践行,将实践限定在认识活动中获取感性材料的手段和事后验证认识的方法;

第二种实践观是:将实践本体论化,表明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体系的建立基础,把实践看成是人的特殊存在方式。

第三种实践观是:将实践概念进行泛化应用,赞同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但是把实践定位为理论基础,具有绝对优先性,强调实践活动实在理论活动之下,不具有自足性。

通过国内学者在“国家十一五课题”研究下,明确指出了三种实践观的分歧在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本体论预设等两个方面。

(二)三种实践观的实践转向

在哲学范式转换下,实践概念成为哲学的实践核心,基于不同的实践观,认为哲学发生了一种“实践的转向”,趋向于把哲学变化为实践哲学,因此,对于实践哲学或者哲学的实践转向的理解就成为哲学内部重要的问题。根据三种实践观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

(1)第一种实践观趋向于把实践看成实践哲学的核心范畴,这样一来,就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哲学,强调实践的“实干”,哲学变成与各科类哲学理论并存的哲学理论,这样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分道了,没有了内在联系性了。

(2)第二种实践观明确实践概念的应用趋势,强调了实践本体论。但是,过于强調实践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困在了理论哲学的框架内,无法自拔。这是一种把理论理性高于实践理性的哲学思路,不是实践哲学。

(3)第三中实践观是承认理论性的局限性,表明实践不可能全部归结于理论,为实践留下理论之外的存在空间。[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三种实践观下哲学可以分为三种:实体性哲学或本体论哲学的实践观、主体性哲学或者认识论哲学的实践观、现代实践哲学的实践观等三种。[2]这三种下的哲学如何实现哲学在理论下哲学思维范式的变革,才是哲学转向的关键,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跨越,就不能说哲学转换了。

二、马克思哲学如何能界定为一种实践哲学

回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背景下分析,马克思实践观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的,并通过理论延伸到现实,不断演化成为理论实践、政治实践与生产实践等融合的实践观,是现实性批判的哲学。但是,随着哲学范式转向,存在众多学者将马克思哲学定义为实践哲学的趋势和研究动向。那么如何界定实践哲学,在何种意义下,马克思哲变为实践哲学,这是是实践观转向后,重要的现实性问题。

(一)三种实践观下哲学研究内容

从三种实践观的实践分析,可以得出三种哲学类型,那么三种哲学类型是依托什么来进行研究呢。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总结中三个逻辑思路:

1.以实践为研究对象的实践哲学

2.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

3.作为哲学思维范式的实践哲学

基于此的逻辑构建的哲学,就是实践观下哲学的研究内容。在哲学范式转换下,持有这三种实践观的研究者,将把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观与本体论/人本学等思想结合,形成其研究内容。根据哲学发展历史背景可以知道,任何一种哲学存在形态变化,都是从其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考察哲学思维范式发生变化开始的。三种实践观的差异,使得实践哲学/实践唯物注意等概念理解呈现出多元性,这也就是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内在呈现分离态势。

(二)如何区别实践哲学特征

在现代哲学范式转换下,由于三种不同类型发实践观的存在,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呈现分歧,因此,必须要正确区分三种实践观下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观。在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正式由于三种实践观存在,有相当多的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实践哲学,这种观点当然自有其意义,但是在什么意义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的,区分实践哲学特征,正确对待马克思实践哲学与其他实践哲学。众所都知,马克思哲学的直接来源是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哲学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强调精神活动性;(2)唯心主义的的对待“思维与存在”;(3)“否定之否定”辩证法解决方式。这是黑格尔哲学的比较突出的特点。正是这种逻辑思维下,演化出理论哲学范式中的黑格尔主义,进而影响实践哲学。马克思是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改造后,导致后续学者要么回到黑格尔哲学,要么就是企图改造马克思哲学,这是新世纪以来实践哲学范式转换中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解读分歧所在。所以,在何种意义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就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精神下,才能区分。马克思的哲学观就是:“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所以,辨别马克思实践哲学与其他哲学转换时,就需要紧紧抓住三点来区分:

1.抓住基本点: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是现实的人,物资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是实践范型的基础;

2.明确研究内容: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中,实践是社会历史的过程,所以本体论维度是根本性的,认识维度是根植在本体论维度中;

3.回到基本概念:马克思认为实践概念是包含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统一概念,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人的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体现;

所以说,无论是西方哲学中的方法论、认识论,还是实证主义思潮,无论是是采用“认识论中解释框架内的实践概念”,还是“本体论中解释框架内的实践概念”,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都必须坚持在生产劳动中本体论的意义上谈论实践活动,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哲学的本真。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范式转换,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性变革,在研究哲学特征时,是否预设理论全能个性是关键判断点。

三、哲学范式转换问题

(一)哲学实践转向的主要问题

哲学范式转换下,哲学研究进入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交叉存在的局面。马克思实践观变化,引发出来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1)如何规定实践哲学哲学思维范式;(2)如何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學的独特性;(3)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来看,这些问题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范式”和“范式转换”哲学概念在我国哲学界运用才三十多年,无论在“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上,还是在研究风格或者研究进路上,其使用的意义都是交叉与复杂化趋势走向。实践观的类别分歧所引发的问题最终导向是理论哲学想实践哲学突破,意图寻找解决当代现实性问题。

(二)范式转换的其他问题

当哲学是基于人的现实实践是,主体的能动性必然引发除去这三个主要问题,还引发其他问题。例如,思维与存在的二元性转换,将会引发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定问题。这些都是在实践观转向下,导致辩证法、真理等问题的浮现。哲学也就是目前所出现的:生存哲学、解释学、生态马克主义学等,这些虽然吧马克思哲学披上了现代的形象,但是范式转换引发的问题,使得部分学者倒退到黑格尔主义哲学的框架里,没有真正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从19世纪中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出现范式(方式、模式)转换以来,后现代主义西方哲学处于全面社会化趋势,通过现代化的范式转换,再结合实证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等流派洗礼,发展唯心主义、二元论等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德国,实施对主客二分的分离的实践研究,确立对二元分离哲学模式超越,发挥“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形成思辨形而上学、分析哲学,把人存在抽象化,使得哲学研究对象化失去作为主体的意义。

四、解决哲学“实践转向”问题的途径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标准

根据哲学范式基本概念,可以这样说研究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所以,基于实践范式下的马克思哲学如何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在不断演化中发展的哲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哲学,解决哲学实践转向问题时就需要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研究范式,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哲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性哲学的发展出路。在应对西方现代哲学的各种思潮下所形成了多种哲学流派,其多种研究范式思维中,必须分辨清楚其研究范式逻辑。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下的实践观的分歧问题。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哲学的任务在与改变世界,指出人必须对实践的解雇进行自觉的控制、环境改变和人的活动一致性。

作为中国哲学的研究指导性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将哲学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必须支持社会主义国家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和立足点上运用实践范式,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方式。积极的吸收与改造后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现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实现马克思主义下实践哲学的现实性与具体性,完成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转换为中国民族形式。

(二)以“大批判”方式对西方哲学进行审视

目前,依托马克思的实践观,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众多学者支持的观点;但是,随着西方哲学转向世俗的世界,无论唯心主义哲学,还是唯物主义,都是在结合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这些思想出发点确实资本主义的实践观,他们意图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卢梭、康德、歌德、费希特等近代哲学家的思想入手,发展其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又或者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卢卡奇、葛兰西、阿尔杜塞、马尔库塞等人的实践观点出发批判马克思的实践观。因此,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基础,对这些“异化的实践观”进行大批判,以“大批判”方式对西方哲学进行审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与反“人”思维。西方哲学由于没有明确实践基础的思维逻辑,虽然看到了主观与客观矛盾的根本性和重要性,但是没有解决矛盾的方式。纵观西方哲学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反对历史决定论和否认历史有客观规律等严重倾向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进行大的批判指出其美化脱离实践范式的唯心主义。目前,人类社会问题复杂haul,在全球化的发展中导致贫富差异问题非常突出,文明冲突升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的问题也是相当严重,这就积极需要用正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其进行新的审视,进行新的批判,指出矛盾中脱离人的解放的本质问题,通过揭示个人与社会的真实本质,剖析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化,解读资本主义物与物之间的社会物质关系,为共产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

哲学在“范式”思维框架下,必须遵守的原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因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就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在其发展的路程中“在其生命的旅途中每走一部都得经过战斗”。所以,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理解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批判西方哲学的“直观世界”,这样才能正在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马克思哲学的“范式转换”问题必须要将实践观发挥出来,立足于新时代背景,破解西方哲学的脱离“人解放”的狭隘性,从“解释世界”转换为“改变世界”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孙正聿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1.

[4]  徐崇温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丛论[M]重庆出版社.1989-4.

[5]  龚耘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丛[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08-01

[6]  陶德麟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10-01

[7]  何萍.重视传统: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撰写的困境[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1-12

猜你喜欢
实践观哲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逻辑关联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