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雨一路歌

2019-09-10 00:25白幸福
青年生活 2019年35期
关键词:特高压铁塔工程

白幸福

“我们每次战斗的地方,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在无人区湿暗的帐篷里,我常常傻想你微笑的样子。每个应该浪漫的日子,我们相隔千山万里,我们放弃太多的时候,都在书写电力传奇……”

这是一首曾经刷爆网络的歌曲,名字叫《你会到工地看我吗》,讲述的是送变电人长年累月告别父母妻儿,冒着严寒酷暑奋战在崇山峻岭、无人区,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和温暖的故事。很多网友听完这首歌潸然泪下——原来我们用的每一度电都如此不易。

今天,我讲述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这样一位送变电人。他从毕业就一头扎进了电网施工一线,这一干就是27年,先后参与组织工程项目上百项,架设线路折单里程超过五千公里,相当于中国最北端到最南端的距离,斩获“抗冰抢险英雄”“川藏联网电力天路建设功臣”、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

他就是共产党员文宗山,现在是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应急抢修中心主任。

急难险重找宗山

时间回到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雪把湖南电网“打”得伤痕累累,大面积停电一级警报响彻三湘大地。

1月30日,农历小年,文宗山难得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正在动筷之际,手机铃声响了——紧急支援湖南。他放下筷子对家人说“饺子吃不成了,我得走了。”。

妻子默不作声,她已经习惯了丈夫多年来的匆匆告别。女儿却哭了出来,“爸爸今年又不能陪我一起过年了吗?”。文宗山心怀愧疚,走的时候连女儿的眼睛都不敢看。

1月31日,文宗山作为河南公司首批支援湖南的抢险员,仅用一天时间,就赶到抗冰抢险最前线。此时。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几十吨的铁塔倒塌下来,拧得像麻花一样;导线上的结冰粗得像胳膊,成片的树木被冰雪压断……灾情就是命令,必须迅速行动。

入湘抢险首要任务是勘察现场,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冰雪天气导致的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危及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我是共产党员,我带队!”文宗山主动请缨。他带领先遣队走在冰雪覆盖的山路上,一不小心就从几米高的山坡上摔了下去,半天动弹不得;过一段脚下一滑,又跌进半米深的泥潭里,泥水刺骨地寒冷;最危险的一次,他们刚走过一基铁塔,就听轰隆一声,这基铁塔倒在他们身后……一路上惊心动魄,等他们完成任务返回驻地时,身上竟然没有一处是干净的。他们却顾不得这些,连夜赶制出灾情图,为救灾提供了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抗冰抢险的那段日子,文宗山经常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饿了就吃方便面,有时都来不及泡,只能干着吃。累了,就穿上军大衣,垫上一张草席,倒头就睡。就这样,他和兄弟们在湖南爬冰卧雪,战天斗地,整整鏖战了35天,终于取得了抗冰抢险战斗的大捷。时任湖南省长动情地对他们说:“你们做出了突出贡献,湖南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历史也将永远记住你们!”

勇于挑战生命禁区

在我国已经建成的三大藏区输变电工程,文宗山就拥有参加川藏联网和藏中联网两项工程的难忘经历。

2013年,川藏联网工程启动建设。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文宗山担任该工程12标段项目经理。

在川藏联网施工现场的每一天,都必须和狂风、暴雪、严寒、缺氧、以及强烈的紫外线搏斗。

还记得当年6月,文宗山第一批赶到施工现场。由于此前从来没有高海拔地区的施工经验,文宗山决定亲自带队开展复测,为工程建设开路。

这是一段挑战意志极限的旅程。行走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他经常感到呼吸都很困难,每走几十米都不得不停下来歇一下;随身带着的泡面根本泡不熟,只能夹生着吃;晚上睡觉也总是要被憋醒三、四次,每次醒來都像刚刚跑完800米似的,大口的呼气吸气。最让他头疼是那些“连猴子都爬不了”的山路和“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恶劣天气。有一次,他和同事经过一处坡度达到六七十度的山坡,由于土质松软,无植被可以借力,又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他们一次次攀爬,又一次次摔下来,整个场面啊,像极了战场上攻占阵地,一次次冲锋,又一次次滑下,前赴后继。这短短60米距离,他们用了近1个小时才翻过去。他们每个人头上、身上、脚上都是泥,手上带的两层劳保手套也被磨破了。

复测到最困难的几基铁塔,大家带着睡袋和干粮连续在高原上奋战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在完成最后一基铁塔复测时,大家这才松一口气,回到驻地后,文宗山叮嘱厨房做一顿烩面犒劳大家。充满了乡愁的队员们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家乡的味道,开锅的时候却发现,由于气压低,一锅烩面被煮成了一锅面糊。看着这锅特殊的烩面,大家百感交集,每个人都吃得热泪盈眶。

在川藏、藏中工程施工的几年时间里,文宗山和同事们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斗志更高”的意志品质,在雪域高原上铸就了一条条“电力天路”,创造了高海拔地区电力建设“零死亡、零伤残、零缺陷”的新记录。

勇攀电网建设高峰

2016年6月,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四最工程”,即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文宗山再次挑起重担,负责该工程豫4标段技术管理工作。

从参与我国首条特高压工程算起,文宗山已经有近十年的特高压建设经验。但是吉泉特高压又一次刷新纪录,以其最高塔为例,它的高度是普通特高压工程塔高的近两倍、500千伏塔高的近四倍,比当时河南最高的黄河大跨越主跨塔还要高4.5米,施工地点又在地形复杂的信阳山区,以往的施工经验不管用了。

怎么办?只能重新制定施工方案,并且赶在基础施工结束前完成。文宗山带领团队展开了一场历时8个月的技术攻坚。他们翻山越岭、趟水过河的勘察现场,双脚跑遍了线路涉及的6个县、24个乡、85个村。在最闷热的三伏天里,他们白天在工地奔波,晚上还要挑灯夜战,一遍遍地测算、设计、讨论、修改,有时一个细节就要反复修改十几遍。初步方案拿出来时,文宗山的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身上遍布了被蚊虫叮咬所起的肿包。

正是带着这样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劲头,文宗山带领团队按时完成了全线254基铁塔100余套方案的制定工作,累计撰写材料超过300万字,数据精确到了每一基铁塔的每一根拉线、每一个受力、每一次吊装。这些方案被提交国网公司专家组审核时,全部一次性通过,并被专家称赞说可以作为典型方案在以后工程中推广。文宗山和他的兄弟们用智慧和创新,建成了河南电网第一高塔,确保了我国又一条电力“丝绸之路”顺利投运。

用心血铸就每一项工程。参加工作27年时间里,文宗山参建施工的所有项目合格率和优良率均达到百分之百,其中七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两项获得金奖。

猜你喜欢
特高压铁塔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特高压
磁与铁的故事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现状综述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确立中国标准体系
铁塔公司将承建10万个4G铁塔 出租或年入400亿
传染病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