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微信转发的法律风险

2019-09-10 04:25彭林丽
青年生活 2019年32期
关键词:法律责任法律风险微信

彭林丽

摘要: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其信息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影响力不断加强,于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便借助微信平台向公众传播谣言、暴力、恐怖、欺诈、色情等违法违规信息,企图左右网络舆论;或者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在面对虚假、违法信息时,因缺乏辨别能力而成为不自觉扩散源头,从而引发突发性舆情危机事件。本文通过阐述微信内容违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危害,分析造成危害的责任主体可能会面对的法律风险,并给予公众一些在微信转发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微信       转发    法律风险      法律责任

一、微信信息内容违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写信、发邮件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QQ、微信、微博等沟通即时、便捷的各种社交软件正在日益深刻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现在的人们手机不离身,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信可以说是其中的社交之王,是人人都离不开的一款社交APP,微信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仿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在网络虚拟环境的作用下,都变成了“零距离”。

然而,由于受网络虚拟环境的影响,微信的垃圾推广和垃圾信息同样也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威胁着我们的信息安全。微信朋友圈,本是用来记录我们的日常生活,分享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我们或笑逐颜开、或艰难落泪的时刻。然而也有人利用朋友圈的功能在做一些损人利己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情,一些不良分子就靠微信平台发表传播一些不实言论,使得谣言和诈骗信息等充斥在人们的朋友圈。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了骗子行骗的最佳场所,成为了广告圈,微商圈,这些行为都严重扰乱了朋友圈的秩序,严重影响了微信用户的生活。尤其以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造谣的情况最为常见。微信信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章、小视频涉嫌抄袭或者剽窃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也就是违反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包括著作权人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等相关法律保护的权益。

二是文章、小视频内附广告包含虚假信息,也就是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不过,很多网友转发的是文章、小视频,只是因为文章、小视频内附广告才随之转发了广告信息,所以也要区分平台责任和转发者个体责任。

三是文章、小视频包含虚假信息或有害信息,如谣言、伪科学等,情节轻微的一般不构成违法,如果引发较大反响或导致较大危害的,应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界定。

目前,虽然国家对网络信息的发布也制定了一些规范,但有些微信信息中仍然可能会存在以上三类问题,所以,不加甄别盲目的转发行为可能会给转发行为人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目前,网上造谣的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不需要什么确凿的证据而只需子虚乌有地杜撰一些故事就能让人相信。

二、微信转发的违法风险分析

那么,生活中不经意地随手“转发”可能会导致哪些后果呢?如果文章、小视频的内容只是单纯地说一些事情或者现象,不存在负面影响,那么造成的后果最多也就是扰民;如果文章、小视频的内容存在虚假广告、谣言或者其他违法内容,那么网友转发这类东西实际上是帮助违法信息传播,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如果转发行为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的,可能会陷入违法风险,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现行法来看,如果转发行为造成了危害性后果的,不论当事人传播的信息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如下:

1、民事责任。如果散布的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刑事责任。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关于微信转发的建议

在生活中,怎样使普通公民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既免于自己受害,又避免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帮凶呢?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少中“转发”背后的招,免遭危害,远离违法风险。

首先,从个人层面,公民个人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分辨,防患于未然。特别是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几率会更高一些,年轻人应该帮助他们分辨虚假广告信息,使他们对其有更理性的认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微信上要避免发以下7类信息:内容涉嫌造谣或诈骗的信息、广告;所谓的内部资料;涉黄、涉毒、涉暴等信息;军事资料;有关涉及国家机密文件;内容涉嫌辱骂他人的信息。

其次,从行政执法层面,对于内容违法违规的,相关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特别是传播谣言或者涉嫌其他刑事犯罪的。

再次,从社交平臺层面,应该加大对包含违法违规内容的文章、小视频或者对恶意诱导用户分享的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力度,切实履行平台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目前,微信平台方面也一直在做努力,不断制定新规,根据微信最新发布的公告,以后朋友圈不能再发禁止转发的信息,不遵守的可能会面临最严重的后果:封号!

综上,网络绝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要理性对待网上信息,注意甄别判断,不信谣,不传谣。微信原本就是为了大家的生活更方便,不遵守微信规则,胡乱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转发,可能会存在潜在法律风险,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良好的社交环境,我们理应严于律己,认真遵守微信用户规则,共同维护好属于我们的社交环境。

参考文献:

1.盛人云:别在朋友圈“胡诌” 让微信摆脱“微信”尴尬[N],上海法治报,2014年。

2.庹继光:媒体融合中网络用户的法律保护与规制[J],新闻战线,2015年15期。

3.冀芳:微信信息空间著作权保护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年01期。

猜你喜欢
法律责任法律风险微信
微信
从“成路15轮”看保险经纪人的法律地位和义务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