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招投标工作的风险防范、监督和审计分析

2019-09-10 07:25洪禹旻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0期
关键词:招投标风险防范国有企业

摘要:采招工作专业性强、金额较大,形成的建筑和采购的设备均是国有企业的重要固定资产,对企业的经营、财务等各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招投标工作往往还与廉洁风险密切相关,是国有企业风险集聚的领域,也是监督的关键节点。为此,笔者从如何发现问题线索,进行风险分析,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提出了一些想法,以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志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招投标;风险防范;监督审计

一、采招工作的监督审计和风控体系建设要点

招投标工作具有十分明显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而国有企业监督人员多是审计和法律背景,对专业的业务领域了解程度客观上不及业务人员。此外,国有企业的采招量大,监督力量相对有限,如何构建有效的监督和风控体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直是业内许多从业者努力的方向。对此,笔者通过日常工作中对大量超投标项目的调研和分析,将发现问题和分析风险相结合,将整改落实与完善监督相结合,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完善监督审计的制度系统

要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招标投标活动审计监督约束制度和办法,严格执行相关监督制度。在此基础上,监督检查招标投标管理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所谓系统要体现在两个方面。(l)各类制度要协调,工程类、设备类、服务类、后勤类招标制度,既要各管一块,体现特性,又要相互印证,不能缺位矛盾。(2)各级制度要统一,集团层面的制度和成员单位的管理办法要协调一致,成文制度和不成文的规范要协调一致。

(二)加强监督审计的流程规范

招标工作流程要规范,审计监督流程更要规范,只有以规范的监督更科学地应对风险。因此要设置具体合理化的监督检查操作流程,明确监督人员的监督职责。具体包括:(1)针对招标监督检查招标投标当事人和其他有关招标投标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对招标投标活动有关文件、资料,对其合法性、真实性进行核实;(2)针对评标监督检查抽取评标专家以及评标委员会组成情况,评分标准和原则的确定情况,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是否合法以及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资格审查文件规定;(3)针对中标监督检查招标投标结果的执行情况等。

(三)加强监督审计的全程参与

国有企业对招投标工作的管理,不能仅仅满足于事后监督审计,也要加强对事前、事中的参与。(l)事前、事中监督的重点是“原始见终”,要关注风险的发现和防范:检查项目审批程序、资金拨付等资料和文件;检查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监督开标、评标,可以旁听与招标投标事项有关的重要会议。(2)事后监督审计的重点是“见微知著”,要关注风险的检查和应对:向招标人、代理机构、有关主管部门、招标公证机构调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审阅招标投标情况报告、合同及其有关文件;现场查验、调查、核实招标投标结果执行情况。

(四)加强监督审计的风险导向

要坚持以风险为导向,重视对采招风险的分析,根据重要程度、复杂程度、人为干预程度明确监督重点,并在全程关注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人员有无行贿受贿等不正当行为的线索。(l)在准备阶段:有无将该招标项目进行拆分肢解、规避招标投标的行为;是否存在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的行为。(2)在开标阶段,是否按要求送达标书;参与开标人员到场情况;投标文件的有效性;投标文件是否密封完好并当众拆封等情况。(3)在评标阶段,评标人员的产生、组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评标人员是否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评标;评标过程中是否存在评委异常评价的情况。(4)在定标阶段,定标预案、依据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关注中标单位全过程的履约情况,可将采招监督提前向工程审计延伸一步。

二、目前常见的主要问题、风险和监督审计的措施

依照上述原则,笔者重点分析了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据此对国有企业的采招制度、流程、监督方式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管理制度方面

1.常见问题

统一国有企业工程建设类、咨询服务类、设备后勤服务类等项目各自有采购管理办法,指定有相对完整和细化的招标制度,但不同类型的制度在文本上仍没有统一标准,且在行文上存在部分表述不清。由此可能导致因招标范围界定不明,采购方式选择错误致使应招标的项目未招标,或应公开招标的项目未经批准即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可能被其他响应的供应商投诉导致合同无效或被行政执法单位处罚。

2.应对措施

(1)事前、事中监督:健全相关招标管理制度,定期征询法律顾问意见并修订,明确项目公司职责权限,严格按招标工作计划开展招标工作。项目采购前应进行审批,经审批明确采购方式和具体的招标方式。(2)事后监督审计:检查相关文件的制定是否未经法律顾问单位审查,相关文件是否长期未经修订,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则应提高对文件可能不适用的风险判断。检查和对照相关文件的联系区别,确定其表示是否一致,有无缺失和矛盾的情况发生。设计若干问题,询问招标采购人员应采用何种方式采购,是否需要公开招标,了解并评价其对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和专业胜任能力。

(二)项目审批方面

1.常见问题

咨询服务类项目容易出现在提出采购申请环节未按规定填写招标或采购审批表,直接用立项时的会议纪要替代审批文件,超出成员公司审批权限的项目未提前报集团审批。一方面项目立项不规范,未经集团审批可能导致廉洁风险,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另一方面立项过于草率,如項目后续未投资,而中介服务机构确实已经提供服务,应当支付费用,给公司造成费用负担。

2.应对措施

(l)事前、事中监督:进一步修订制度,严格执行采购请示和审批报告制度;建立完善投资项目储备库,完善筛选机制,提高投资成功率;通过与常法机构合作涵盖部分基础的尽调中介服务。(2)事后监督审计:对每年投资立项项目金额、数量和中介费用进行比率分析,降低项目单耗成本,分析原因;重新执行采购和合同审批制度,确定公司采购审批是否符合审批要求。对基于同一项目的相关合同要分析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化整为零,规避招标或审批的情况。

(三)合同签订方面

1.常见问题

除相对普遍的合同中人员、日期等相关要件不健全的情况外,还有市场会出现实际签订与招标文件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如涉及“实质性变化的”,相当于应招标而未招标。如为法定招投标项目的,将被法院判定为合同无效并受处罚;如为自愿招投标项目可能被向对方申请认定无效。如遇此种情况,应当考虑公司内部的廉洁风险问题。

2.应对措施

(1)事前、事中监督:合同签订须经公司法务部门审查;公司用印本部门应从审批系统中下载用印的文件,若需在申请部门提供的合同上用印的,应对合同的一致性和要件的齐备性做形式审查,并留存用印复印件。(2)事后监督审计:检查招标文件和签订合同的审批流程,考虑授权审批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对照检查实际签订的合同及招标文件中的合同,对照的合同应从印章保管部门的留存复印件、招标项目归档材料和审批系统分别取得;对照检查的重点可以是双方的权力和义务,相关产品的型号、价格、交货和付款条件期限等。

(四)材料归档方面

1.常见问题

评标文件存在监督人员签字缺失、评选记录缺少,以及由于归档和资料整理工作不完善造成的其他各种资料缺失,如招标公告只留存Word文档而不是公式网站截屏。招标投标文件的缺失导致招标过程的合规性、可追溯性受到影响,整体招投标过程缺少证明依据,对应对诉讼和迎接检查造成不利。内容不全和要件缺失,可能成为舞弊发生的机会,对公司员工的廉洁风险产生一定影响。

2.应对措施

(1)事前、事中监督:修订制度,将招标评标相关要件及要求制作成清单,由招标代理公司或业主方代表带人招标现场,对照清单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后方能结束工作,清单归人招投标工作档案。相关人员对招标(采购)档案按公司汇编的《招标项目资料归档目录》进行整理归档,由归档人填列《目录》并签字,招标(采购)档案至少保存10年。(2)事后监督审计:检查比照采购项目的清单和归档内容是否健全,对归档材料是否足以证明采招工作执行的合规性、合理性做出评价。对于缺失的材料内容要实施进一步检查,获得相應的证明证据,分析缺失的原因,发现有舞弊等廉洁风险的线索和迹象向纪委或相关部门通报。

参考文献:

[1]盛江.基于实务视角的招投标内部审计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8(10):50-53.

[2]杨青,李文凯.国有企业招投标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8(8):50.

[3]康玉霞.国有企业招投标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60-61.

[4]张寒.浅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工作完善方向[J].河北企业,2018(5):12-14.

作者简介:

洪禹旻,物产中大医疗健康投资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招投标风险防范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基于DEA—GA—BP的建设工程评标方法研究
建设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要点探析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探究
浅析我国工程项目中招投标的特点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