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2019-09-10 07:25赵斌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0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摘要: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市场环境的冲击给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国有企业在面临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国有企业长足有序的健康发展起到基础保障作用。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现状及风险管理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目前我国经济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与国外同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缺乏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内部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结合实践,客观阐述如何在新形势下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降到最低点,以期对需要了解这类问题的人提供一些帮助。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现状

(一)意识淡薄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要实现长足有序的发展必须要将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住。在风险控制这方面,国外企业开展得较早,尤其受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多起财务诈骗案件影响,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在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十分淡薄,甚至有部分员工认为实行内部管控就是故意刁难人。同时,这部分员工也会认为,企业内部管控是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与员工个人没有关系。并且还有一些管理者也存在同样的想法,他们管理思想懈怠,同时管理概念也非常模糊,更有甚者认为国有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工作可有可无。由于上述几种原因,导致国有企业的多项管理制度无法落实,而与之相对应的粗犷管理方式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并且应该注意的是,在国有企业内部风险管控的实践中,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通常不去保持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比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而只是从单纯管理的目的出发,因此導致风险管理见不到成效。

(二)风险评估不合理

国有企业有别于私人企业,它具有企业规模大、工作人员多、产品生产种类多元化、企业运营与企业所有权脱节等特点。这些都是造成国有企业出现风险的基本因素。同时,由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有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在经营风险与技术风险两方面,这两大风险制约着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严重的还可以导致企业濒临破产。国有企业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应做到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还应对每种风险进行评估。纵观国内众多国有企业,上述两种治理风险的措施并不曾引起企业的充分重视,导致风险逐步累加,严重的可以使企业倒闭。并且,有部分国有企业忽视对风险评估专业人员的培训,同时对很多风险又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评估体系,因此致使国有企业内部出现很多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又耗去了企业的大量资金。

(三)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在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前,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已经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但是仍有部分国有企业对信息系统的组建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内部信息系统的管控更是缺乏管理意识,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内部仓库的库存信息与实际上报的数值存在极大的差距。并且,应该强调的是,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存在技术上的缺陷,从而导致对风险事项不能做到量化评估,同时对于风险事件的存在以及发生损失的概率不能量化确定,而对于发生的损失程度也不能很好地进行估算,进而导致无法为经营管理层提供长效决策。所以从上述阐述中可以看出,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强化风险意识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办法,一些企业从内部管理和财会信息两个方面开展内部严格管控,这种方式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曾经起到过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的我国,需要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管理要求得更加严格。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已经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对内部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了解到关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不能单纯地从财会与行政两方面进行考虑,而是需要结合实际,对所有管理目标做到规范统一化,并且国企内部的所有员工都应积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同时,国企内部风险质量环境也需结合客观事实进行不断完善,全面分析并调整组织结果,从而使国企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得到长足有序的发展。

(二)科学进行风险评估

实践证明,只有在国企内部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手段才能使风险管理产生相应的效果,毕竟在国企进行风险管理控制的时候,审核标准与具体的评价体系才是管理中的两大基础环节。当然,针对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各个国有企业都有其不同的管理办法,但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求大同而存小异,所有国企在管理过程中都应围绕着一个核心进行展开,即符合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在这一基础上,应充分确保风险评估部门的独立工作属性,进而确保日常的管理工作可以着眼于实处。与此同时,由于国企内部容易出现不可控的风险,并且这一风险桎梏着国企的发展,基于此,国企要设立专职部门,并且对部门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临时决定,这样才能保证员工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从而为国企的发展献计献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从国企方面来讲,企业文化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国企文化应同时具备科学性与先进性,相关领导应对这一情况给予足够重视。国有企业只有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做到合理安排,才可以使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更具科学性,从而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进而为市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庞大,分支密集,而国企内部每一个部门之间既有相互帮助又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对于内部控制管理来说既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足的一面。负责人要注意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毕竟从部门协同作战的角度来讲,这对提升工作效率有明显的促进意义,但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又会出现互相制约的情况,一旦发生问题极有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以内部审核工作举例说明,这项工作的涉及面比较广,并且该项工作在对国企员工利益方面会产生影响,这就表示该部门的工作很容易被其他部门参与,从而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受到一定阻碍。国企领导应结合实际,保持审核部门员工独立工作的权利,在保证执行者工作权威性的同时也要兼顾注意其合理性。同时,由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是企业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员工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在工作中对相关风险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为员工树立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国企内部的风险管理控制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并充分保障制度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使评估做到合理化。同时,在制定目标时,应注意以整个国企为核心,从大局观念出发,并且注重目标制定的多元化,将塑造企业形象放在首位,将企业价值观深植于每位国企员工的心灵深处。在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可以充分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完整性。

三、结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概念的逐步深入,我国国有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在改革创新的同时,应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处着眼,结合实际将管理制度不断修改并完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使每名国企员工都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了解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从而使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勇于拼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0):272-273.

[2]肖云.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96.

[3]李璐.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分析——以中化集团为例[J].北方经贸,2017(4):118-119.

作者简介:

赵斌,上海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