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布迪厄《艺术的法则》——论文学场与斗争性

2019-09-10 07:22司钰琦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
关键词:场域

摘  要:布尔迪厄在其《艺术的法则》中提出了自己的场域理论,并阐释文学场与其他场域之间的斗争性联系。本篇论文旨在关注文学场的动力机制以及保持发展的刺激机制,试图浅析布尔迪厄对实现文学自主性的规范与界定。

关键词:场域;斗争性;文学自主

作者简介:司钰琦(1995-),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山东艺术学院2017级艺术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1

布尔迪厄说:“说场的历史就是为推行合法化认识和评价的垄断地位而进行的斗争的历史还是不够的;斗争本身构成了场的历史;斗争才使得场有了时间性。”也就是说他认为是斗争造就了场,每一个场域的建立都是通过斗争来实现的,“当前的场只不过是斗争的场的另一个名称”。文学场的动力机制来源于文学生产者之间的斗争,文学生产者之间的斗争则来源于文学的自主性以及走向自主的进程。斗争的焦点分为三个部分。

一、场内法则和边界的确定

每个人都想在场中推行自己的主张,以此来证明自己真正从属于这个文学场。当“真正的艺术家”得到维护,它们就会以场的合乎规定、法则和分类的原则进入场中,这些原则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场的走向。也就是要想进入这个场,非如此不可。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允许进入文学场,“如果他没被赋予与场的基本视角协调或相一致的视角,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艺术贬为买卖的事情”等,那么就要被排除和驱逐出文学场外了。作者说这是文学的一种合法性的垄断。为了获得自己的文学合法性,有限生产次场(纯艺术)和大生產次场(商业艺术)之间的争持,为成为作家所进行的对抗,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又会涉及到“定义”的方式。书中就说“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推行定义”,其意义就在于划定界限,进而显露其中隐藏着的等级秩序。维护场的定义的界限一方面是为了确定文学场的界线、维护自主性和场中的秩序,另一方面是为了垄断话语权,确保这样独特的文化样式和权力可以得到延续。

二、权威话语权的获得

场是一个随时存在着斗争的空间,包括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至尊者与新手、正统与异端、衰老与年轻等等对抗位置的共时对立。新来者往往在结构上是“最年轻”的,也就是在场中稍显落后的作家,他们属于被统治的一级,身份卑微,缺少在场中占据足够话语权的文化资本。他们想要改变地位、寻求突破、获得更多资本,必然会图谋变革,在未来向统治的一级发起挑战,以提出新的想法和观念而成为社会的“异端”群体。以“过时”的名义使先前的先锋派成为历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成为场中拥有话语权的阶层。

三、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

文学场其场域法则往往是“输者为赢”的,在作者眼里是“反经济”,在这个环境下,作家一般很难做到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兼得,两者存在着不小的矛盾。“艺术家只有在经济地位上遭到失败,才能在象征地位上获胜,反之亦然。”就像低劣的艺术品虽可在短时间内收获大量的收益,但因其本身的劣性而不能被艺术场域的法则所认可,是很难长时间在市场上生存的。真正的艺术家虽因其独特的审美倾向或独立的风格在起初不能被大多数人重视,但又因其遵循着艺术场域现有的法则,在投向市场后厚积薄发,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本,作品知名度和销量也随之增加。(但作者也在书中强调说“继承来的金钱能够保证在金钱方面的自由,它赋予了所青睐的东西以勇气。”场域中总是有着文化资本的争夺、资源再分配,场内的法则和结构一直处于活跃的交互变化中。)然而不可混淆的是,文化场虽受到经济的种种影响,但却不能单纯地 把文化场等同于经济场,把场中的规则问题机械的看做是经济 问题,要将其与经济场分辨开来。两者虽在某些问题上可以相互转换,但仍然遵循着同构不同源的原则。

除了这三点还有影响斗争的因素。

外部制约。文学场内部的结构关系极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书中说“内部斗争在某种程度上由外部制约来仲裁。尽管文学场内部进行的斗争在原则上是极其独立的,但在起源上,总是依靠它们与外部斗争保持的联系和这类人或那类人能从中找到的支持。”来自外部的来自其他形式的颠覆和结构重组,都极易操控文学场的变化。文学场的这种相对自主性,造就了探求场外趋同的一种非自主,最终使得文学场在不断的斗争变化中实现自主性和经济政治等等外部权力场的相对统一。

文学场作为一种特殊关系的隐喻,是不同的人依据各自的习性争夺文化合法性和文化资本的场所。他们追求的是与其他场相区别的规范,以此进行的斗争。布尔迪厄认为,场得以一直充满生命力的原因就在于它与外界相互联系,并时常进行内部的互动。如果场中的统治者总是遵循着一种规范和法则而无视其他冲突,那么场可能就会陷入一种“历史终结论”的状态了,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不断反抗、斗争、行动时,才能不断创造历史,文化才能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解读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J]. 宇红,王欢.  理论界. 2004(03).

[2]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其实践价值研究[D]. 闫西安.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研究[D]. 姜春.广西师范大学 2006.

[4]科学实践的场域结构:布迪厄的科学场理论[J]. 蒋颖.  理论界. 2007(02).

猜你喜欢
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场域视野下彝族《指路经》的“活态”解读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