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与学生交流

2019-09-10 07:22何世伟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

何世伟

摘 要:“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个人心灵的写照,恰到好处的一次谈话,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现在职教中心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和习惯不好的少年,不善言谈,不爱与人交流。作为班主人就应该主动与这些学生们沟通,用美妙的声音去打开他们尘封的心灵。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语言交流艺术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找学生谈话前,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思考谈话的方式,谈话的地点和环境,谈话中会出现的异常情况该如何应对等。“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找学生谈话,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毫无准备。要确定谈话的对象,要真正了解谈话对象。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要了解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制订谈话方案,选择最好的谈话契机。

二、把握谈话的时机

“趁热打铁,恰到好处”。捕捉谈话时机,把握谈话火候,谈话效果将事半功倍。一般情况下,当学生知错认错,试图改变,需要帮助时,当犯了错误,已经自责,需要谅解时,当骤遭不幸,悲痛万分,需要安慰时,当内心抑郁,愁绪满怀,需要排遣时,当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当遇到麻烦,筹莫展,需要指点时,均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事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悔之晚矣。尽量做到水到渠成的谈话,学生感觉是无意中的谈话,没有压力的谈话,尽量避免让学生冲动和激动的谈话。

三、要有明确的目标

“明确目标,对症下药”。找学生谈话,要有明确的谈话主题,即要明确谈什么问题,在到什么目的。找学生谈话,谈话的目标要尽量集中,内容要围绕主题进行,时间不可拉得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要适可而止,让学生有意犹未盡的感觉,这样的谈话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谈话的主题思想,在谈话要结束的时候,再一次和学生确认一下,让学生感觉谈话的目的明确,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在以后的学生的成长中得以深化和升华。有一次,我们班两名同学发生了矛盾,互相指责,互相谩骂。当时我就把他们两个喊到了我办公室,我就分别问了他们各自矛盾的起源和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一个在办公室,一个在走廊,分开进行了详细的心与心的交流。最后他们都一致认为,事情很小,都是为了憋一口气,少了男人的那种大度,宽容,理解,包涵。都表示以后遇到此类事件该如何面对。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互相原谅了没有,还互相记恨吗?他们都表示,此事件到此为止,不再记在心上,以后是好朋友,好同学。那我说,你们互相拥抱示意一下。他们果然拥抱了。那我就开心的笑着说,你们以后学习上互相帮助,很多年后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事,会感觉很好笑的。

四、要遵循谈话的原则

找学生谈话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需要遵循学生思想活动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 真诚原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以情感人。惟有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心灵上引起共鸣,学生才能敝开心扉,将内心坦露无遗。在谈话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带有厌恶的情绪,甚至皱一皱眉,有一点走神,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若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被愚弄的愤怒,就会引起师生间的树立情绪,影响谈话效果。

(二) 尊重原则

找学生谈话时,要态度和蔼,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要倾听对方的诉说,让对方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疙瘩、怒气、忧愁尽情地倾述出来;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要与人为善,正面引导,鼓励帮助;不要高声训斥,挖苦讽剌,话难听、脸难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为之倾心,与之交心。

(三) 差异原则

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因事施法,不可千人一面。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同学是直性子,性情豪爽,谈话就要开门见山。有的同学自尊心较强,谈话要就应含蓄一些,旁敲侧击,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对方接受不了。比如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平时性格张扬,和我关系随和,经常开玩笑。一次他卫生值日没有到垃圾桶,我就在教室里当着全班的面发飙了,当着全班的同学和他谈话了,问了几个为什么,他表示以后改正,承认了错误,这次当着全班和他谈话效果很好。教育了他本人,也教育了其他同学。

五、要巧用谈话技巧

谈话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还要有广博的学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信息学、美学等综合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谈话的技巧,这样,与学生谈话时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一) 方式技巧

1.循循善诱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如有学生问:“早恋在初中普遍存在,老师你怎么看呢?”班主任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大家都才十八九岁,产生恋情是正常的,但过早恋爱我不赞成。大家想想。葡萄还小的时候,摘下来吃,那是什么滋味?是酸的!而当它长熟了呢?那是什么滋味?是甜的!恋爱不也是这样吗?等大家各方面都成熟了再恋爱,岂不更好?”这样的回答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觉得教育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之功效。

2.目标激励对鼓励进步的谈话对象,要帮助其设立恰到好处的奋斗目标,并激励其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生活、学习中的目标。

3.理解安慰对遭受挫折、打击,或非主观原因成绩骤然下降的学生,一方面要体贴安慰,表示理解,帮助抚平其心灵的创伤,另一方面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尽快走出低谷。

(二) 言语技巧

1.有理有据谈话时始终要把握不容置疑的道理,要运用恰当的说理方法,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所涉事实要有理有据、准确无误。

2.有节有度话语要注意分寸,适可而止,批评不可把对方说昨一无是处,弄得对方垂头丧气,毫无自信。表扬不可把对方说得完美无缺,吹得对方头脑发昏,得意忘形。同时,话语要做到散而不乱、活而有度、张弛相间、刚柔相济、进退有序。

(三) 情态技巧

1.表情亲切谈话时表情要友善、亲切,目光温和,充满爱心,不可面若冰霜,也不可嬉皮笑脸。

2.手势得当谈话时要根据话语内容辅以必要的手势,以便于沟通情感,体现言语意图,但手势不宜过于频繁,幅度不宜过大,不宜手舞足蹈,不可翘脚架腿。

3.语调适度谈话时要随着情绪和气氛变化,采用适当的语调,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以更好地传递思想感情,增强表达效果。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个人心灵的写照,恰到好处的一次谈话,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农村来的中职学校的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不善言谈,不爱与人交流,作为班主任就应该主动与孩子沟通,用美妙的声音去打开他们尘封的心灵。只有蹲下来与学生真诚的交流,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成为品行端正、情操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胡景涛.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5.

[2] 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5.

[3]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8.10.

猜你喜欢
班主任学生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