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开启孩子的阅读之梦

2019-09-10 15:13张春娟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绘本阅读

张春娟

摘 要: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孩子的成长过程如果没有书,那他的世界将是苍白的,就不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孩子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从而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这会让他们终生受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把儿童绘本引入到平时的教学当中。那么,如何让绘本开启孩子的阅读之梦呢?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点滴做法。

关键词:绘本;阅读;寻梦

一、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萌发孩子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绘本就是阅读兴趣的源泉所在。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在童话世界里,它们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时候眉开眼笑,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烦恼的时候眉头紧锁……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孩子的眼球。

如《No,大卫!》,大卫在我们成人眼里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他爬上凳子去拿高出的糖罐,妈妈大喊:“No,大卫”;他在外面玩的脏脏的不洗澡上床、上沙发,妈妈大喊:“No,大卫”……这一系列的小孩子淘气行为,都被妈妈“No,大卫”的大声喊叫禁止!当大卫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后,妈妈将大卫搂在怀里说“我爱你,大卫!”简单的语言和孩子都是可以画出来的图画,这种完美的结合,让孩子爱不释手。绘本中的“大卫”不就是孩子自己吗?孩子在作什么的时候,都会听到爸爸或者妈妈的大声“不要、不行、不可以、不准……”尤其是最后,妈妈说“我爱你,大卫!”孩子会不仅想到原来妈妈是爱我的,留给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再如《好脏好脏的哈利》,哈利是一只黑白斑点狗狗,特不爱洗澡。一天它出去疯狂的玩耍,把自己的黑白斑点变成了黑色,天黑了回家了。可是,家里的大小主人都不认识它了,哈利在主人面前尽情的表演主人熟悉的各种动作,还是没有得到主人的认可,……哈利想起了澡盆,冲到楼上的澡盆,拿起刷子,终于把自己变成了黑白斑点……一幅幅画面,从哈利的淘气到哈利的沮丧,再到哈利洗澡后的快乐,配合着画面上简洁而优美的文字,让孩子遨游在自己何尝不是哈利的情景中……绘本就是这样形象地把孩子们现实生活中的生气、害怕的……用精练地文和图表达出来。在他们清澈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无比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喜悦。

二、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培养孩子绘本阅读的能力。

不管是日本最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还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在教师给孩子读图画书时,也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看图画。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听老师读《好饿的毛毛虫》时,就有孩子一边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一边做出了自己的诊断:“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因为孩子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妈妈的安慰。如指导幼儿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也来猜猜看,大兔子听到小兔子说自己对妈妈的爱有自己张开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时,兔妈妈会怎么回答;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要是你,你想对谁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呢?通过角色替换,孩子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

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绘本阅读的习惯。

绘本不是本,而是图画书,是一本全面、丰富、规则的书,是一本有别于其他书籍的童书。除了有封面、封底、扉页和正文外,还有环衬、折页、散页和其他。正因为这样,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一定的顺序,一般是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依次看下去,但往往环衬被遗漏。所以,在阅读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体会到逐页翻阅的喜悦,领悟到边看边猜的意境。潜移默化中,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他们身上扎根。从头到尾读图画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比如《蚯蚓日记》的封底粗看和封面没什么两样,可仔细一看,绘本的主人公小蚯蚓写的日记本上多了这么一句话——“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和绘本中的小蚯蚓的距离更近了,通过画面,读者和文本又进行了一次对话。

四、在娓娓道来的故事里体验情感的升华。

儿童对于自我、他人、友谊、爱等社会性情感的认知是模糊匮乏的。而我们现行的教育方法是粗糙、呆板的。但是在绘本里,我们看不到一点人为的故意,看不到一点教条的灌输,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有的只是对语言和社会领域内容的整合。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快乐、感动、发泄……不见得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

如《小黄和小蓝》,这个故事也没有什么道理(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作者在谈创作这个绘本的时候说,这本来是他与自己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把它创作成了绘本。孩子们在用眼睛去感受绘本的图象时,理解了知识,体验生活、体会生命。如《再见了,艾玛奶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用摄影的方式,从一只猫的视角见证了一位坚强的老人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书中饱含生命之爱,令人读后感动不已。原来死亡也可以如此温暖!

这些绘本,透过图画和生动的文字告诉我们,同时也让我们向孩子解答了生命的意义——把我们平时无法解释的话题,透过这样的方式,向孩子去传达、去诠释。

读一本好书就是为世界做一件美丽的事。阅读是高雅的、高尚的、高贵的阅读;是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孩子们在与那些优秀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与优美的图片徜徉时,必定能让孩子们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让美轮美奂的绘本开启孩子的阅读之梦吧!

参考文献:

[1]李伟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6(35):68-69.

[2]高玉红.让绘本开启阅读殿堂之门——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

猜你喜欢
绘本阅读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