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019-09-10 15:13祁乃凤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数学

祁乃凤

摘 要: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容易让学生不感兴趣、产生畏难情绪。而小学课程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一、从心态上引导学生喜欢数学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良好的学习心态便是兴趣之母。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助于学生越学越有灵气与活力,在学习中不断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何为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意识到的难以解决的、经常产生困惑与疑问的心理状态。面对这种心理状态,有部分学生会选择迎难而上,也会有部分学生选择逃避,长此以往会形成偏科。

同时,在讲解问题时,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够学到什么,这种“逐利性”会诱使学生动用一切“资源”来品尝解题带来的快乐。其实,抽象的数学题目经常蕴含在普通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方为上策。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首先要端正心态,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善待学生,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在数学这种相对于严肃枯燥的课堂,更应当要求教师具有亲和力,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逐渐进入自主学习的角色。此外,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而言,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护他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平等与民主。教师站在讲台上,无论是一个慈祥的微笑、一个放松的表情、得体的穿着、幽默的语言,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形成较大的影响,是学生产生愉悦感、放松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能够珍惜每一次学习数学的机会。

二、利用微课堂教学

这里说的“微”是指时间。长时间的学习成年人也会容易感觉到枯燥,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接受程度可想而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将每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做好统计与规划,保持良好的教学节奏,把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教授控制在5-8分钟以内,以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学习而产生倦怠感。如果课程任务比较紧张,可以选择将每个课时划分成几个5-8分钟,例如,一节课45分钟,前8分钟讲一个新的知识点,中间可以让学生休息5-10分钟。当然这个休息并不是什么都不让学生做,而是可以选择让学生唱一首歌或者看一段小视频来适当放松一下。接着再讲下一个知识点,以此类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每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都能保持一个愉快、放松、清醒的状态。

微课堂中个概念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当然,每一位教师都有其不同的讲课方法,有自己的讲课节奏,如有些教师习惯于一气呵成,将知识点全部讲完再进行休息,以保证自己思维的连贯性。笔者在这里提出这种方法只是作为一种参考,因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更加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感受而非自身的感受,自身的感受要随着学生的感受而进行自我调节。

三、预习与讲课要两手抓

很多教师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经常苦口婆心要求家长帮助学生预习功课,此外似乎对预习似乎束手无策。笔者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是更加强调预习的后果。在农村很多家长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加之家里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因而预习这一环节还是需要教师自己来抓。

那么到底如何预习呢?那便是由教师带领着学生,占用上课时间进行预习。不要怕浪费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上课之前,可以告诉学生,本节课程的前15分钟是对下一节课程的预习,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做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认知,那么预习任务便完成了。下次课在讲课的时候仍然由教师带领着学生重复上节课预习的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然就学会了,学会了也就感兴趣了。

四、重视课件的准备

目前课件的主要类型是PPT,课件不仅可以节约教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图形折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动画效果来展示折叠的整个过程,降低学生空间想象的抽象度,提升学生对图形折叠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未知的事物能够吸引他们足够的注意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件一是可以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呈现方式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时间短、内容精。课件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对某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地讲解。三是使用方便快捷、操作简单。PPT对于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技巧较低,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教师而言,也能通过简单地培训使用PPT;此外,教师还可以将PPT发送给学生的家长,由家长在闲暇时间利用PPT对学生进行二次知识传播,可谓一举两得。

PPT制作内容、排版也要精益求精。比如可以选择任教年级的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选择,最好是选择热门考点等。PPT的排版要美观,动画效果要得当。如字体要统一,尽量选择宋体活着楷体,字号要有层次感,字体颜色不要太花哨等。

五、充分发挥语言的表达沟通功能

语言在人际沟通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的停顿、预期的加重、配合着面部表情、手势,可以更加生动、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表达。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使用要规范,发音要标准,尽量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讲课。第二,讲课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要时刻提醒自己授课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第三,语调要抑扬顿挫,重点突出。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好的体验与感受,促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授课效果。

第四,要将数学课程生活化。要把课程内的资源与课程之外的资源整合起来,不仅可以不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与内涵,了解生活经验的宝贵,也有助于让学生用新的视角去认识社会和世界。此外,学生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回归社会,是为了应用,适当将学习生活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理解。

六、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科学,对学生要求具备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集中体现在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基础,审题不清,后面的功夫全是白费。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如有些学生经常看错数字,如有道题目是,大猴子摘了15个桃子,比小猴子多摘了5个桃子,那么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有学生的计算公式是15+5=20个。这类学生没有仔细审题,存在思维定式,看到多的字眼就去加。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做标注的习惯,可以圈出重点的字句。还要注意提醒學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学会观察题目信息与设问之间是什么联系。还要学会用图示做题的习惯,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画图法,将文字直接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图形,有助于理清头绪,增强逻辑感。做好以上工作,将会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过硬的教学方法。一个好教师必然是能教会学生知识的教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是如此。教书育人包含着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职业形象、过硬的教学技能等等。寓教于乐,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这道题,更要精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升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数学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