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州弹词的三次发展时期

2019-09-10 15:32徐丹
颂雅风·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弹词

徐丹

摘要:苏州弹词盛行于长江三角洲一带,起源于元、明两代的词话,历经三次重大发展时期,由兴盛至衰落,到现今的复兴。通过对它三次发展时期的研究,力求抛砖引玉让人们更多地关注弹词音乐的复兴,切实有效地传承复兴,必将任重道远。

关键词:弹词 三次 发展时期

“弹词”一词最早见于元末文学家杨维祯所作的以“弹词”命名的唱本——《四游记弹词》。明代文献中关于弹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年间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中记载的关于杭州八月观潮的情况:“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朴、鱼鼓、弹词,声音鼎沸。”

由此看,弹词已普遍盛行于江南地区。弹词在与当地人文、方言相结合的过程中又不断产生出新的曲种。诸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长沙弹词、温州弹词、宁波文书、福州弹词等,其中苏州弹词传播影响最大。苏州弹词以苏州方言为主,起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江、浙、沪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关于苏州弹词的形成时期大致说法产生于明末清初年间,其渐变演化过程深受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苏州弹词在明末清初形成后至今的三百多年间,共出现了三次繁荣兴盛的发展时期:即清中叶至19世纪末的第一次发展高潮,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第二次发展高潮,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的第三次发展高潮。加上改革开放至今,其发展阶段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次发展时期即清中叶乾隆年间起,苏州、松江等地继明末清初后继续往日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文化消费的需要,为民间艺术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当时戏曲演出活动极其兴盛,苏州的昆曲、河北的高腔、山东的梆子戏、山陕的梆子腔、安徽、河北的皮黄腔五大声腔广泛流布。从乾隆末年到道光末年出现了花部乱弹诸腔与雅部昆曲争胜的局面,进入了中国地方戏曲的繁盛时期。作为曲艺形式的苏州弹词也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第二次发展时期即辛亥革命后到新中国成立。上海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商业、金融、贸易中心,人口骤增,文化消费的需求急剧上升,此时的苏州弹词也由其发源地苏州移至上海。很多艺人都把上海当作“跳龙门”的大码头,苏州弹词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兴盛时期。这一时期苏州弹词的鼎盛繁荣主要表现在一个方面演出兴盛、书目繁多,另一方面涌现了一批有创造意识的优秀艺术家。如魏钰卿(苏州人,马如飞的徒孙辈的再传弟子),他擅唱长篇弹词《珍珠塔》,尤以其中的部分选段如《二进花园》《哭塔》《打三不孝》等名噪一时,被称为“书坛文状元”。他弹唱的《珍珠塔》扣人心弦,人物栩栩如生,咬字清晰,苍劲有力,运腔自如,节奏明朗,除曾与其子魏含英短期拼双档外,长期单档演出。再者弹词基本唱腔的一曲多用,使得有本领的艺人和创新精神的艺人,都会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在曲、声、腔、学诸方面逐渐积累和发展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

第三次发展时期即1949年后。苏州弹词得到了健康而稳步的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苏州弹词迎来了第三次繁荣兴盛的高潮。“文革”时期,苏州弹词经历了一段荒芜的岁月。改革开放后,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苏州弹词逐步失去昔日的优势,流派唱腔多年未曾出新,流派传人更是寥寥无几,书目陈旧,听众锐减,书场萧条,苏州弹词的发展陷入困境。

1.“文革”期间,苏州弹词艺术的传承发展工作受到破坏。许多名家过早离世或已远离书坛,使他们创造的艺术流派和宝贵经验没能全面、直接地传授给年轻一代,艺术继承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人才的流失,传人的断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出新。

2.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恢复传统书目演出后,绝大部分书目由于没有抓住推陈出新这个根本,使得书目内容远离时代,日渐陈旧,缺乏新意,从而使听众难以置信而失去审美兴趣。

3.听众的分流。书场的萧条造成流派唱腔传播的困境。现代艺术、娱乐门类众多,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特别是电视艺术的出现,造成艺术欣赏家庭化,苏州弹词唱腔各异的流派艺术魅力已远不如劲歌、劲舞等艺术门类对青年一代的吸引。老年听众也因城市发展造成的大量动迁,居住点没有过去集中,听书困难。

4.苏州弹词传艺方式的改变也多少影响了流派唱腔的传承与发展。过去传授都是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口传心授”,这种传艺方式使被授艺者有了进行再创造的广阔余地。每个学艺者大多会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及所掌握的各种文化知识对书目内容和唱腔艺术进行再创造。但1949年后这种传艺方式改变为学校或学馆教育。他们说书依赖于老师传授的详细脚本,唱腔依赖于老师一字一腔的传授,再创造的艺术空间逐渐失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唱腔艺术的创新,不利于流派唱腔的層出不穷。进入新世纪苏州弹词的窘境逐渐得到改善,这种喜人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政府行为的功效,主要表现在机制建设、书场建设、书目建设、人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这给苏州弹词注入新的活力,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但苏州弹词的再次复兴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艺术教育系

猜你喜欢
弹词
探析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视域融合下戏曲与弹词的阐释差异
浅析苏州弹词的基本唱腔“书调”
《珍珠塔》的流变
曲艺管理初探苏州弹词的美学约束
《红楼梦》第十一回王熙凤点《弹词》原因刍议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对女弹词作者的创作心理探究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浅谈苏州评话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