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正手攻球的影响

2019-09-10 20:52黄婉玉李少华马霖建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乒乓球

黄婉玉 李少华 马霖建

摘要:从事乒乓球项目的运动员都需要涉及到正手攻球这一重要技术。论文对正手攻球技术的发力情况和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正手攻球技术同核心力量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

关键词:乒乓球;正手攻球;核心力量训练

一、核心力量的认识

(一)核心区的界定

核心区域肌肉的起点是横膈膜,停止点是骨盆底肌肉,所有这些都涉及两者之间的身体平衡,包括肱二头肌、股直肌在内的肌肉群体都需要确保身体的稳定和平衡,都是靠核心肌肉的作用力产生,水平方向的矢状面以及额状面都属于交叉部位的正常反应。虽然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定义人体的“核心”位置,但位置定义基本上围绕腰椎,骨盆和臀部围绕人体的位置。所以,从解剖学的理论出发,结合肌肉部位同人体结构之间的关联,论文提出人体核心肌肉是位于骨盆底肌肉和人体肌肉中间的部位。核心指脊柱,髋关节和骨盆。盆底肌、中腹斜肌、腹内斜肌、多裂肌和横幅机都属于核心肌肉,维持脊柱平衡的肌肉是多裂肌和腹横肌。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在研究核心稳定性时,研究学者对核心力量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当前,学术界尚未对该定义达成一致见解。特别是针对“心脏”的概念问题。在解剖学中,大多数研究确定了腰椎骨和关节区域的核心。但是,有些研究理论将脊柱和胸腔都纳入核心力量范畴,认为人体的关键部位是椎间盘。

(三)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核心训练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方向:其一在于稳定情况下所采取的徒手训练歌静态训练;其二在于不平衡状态下所采取的专项训练、徒手训练、阻力训练和静态训练等方式。

从训练的难易程度出发,核心力量训练动作涉及到专项训练、不稳定训练以及稳定徒手训练三项内容。徒手练习包括一些下等的桥梁,仰卧的臀部,双腿和双臂交叉,以及单臂和腹部。通常用于仪器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是瑞士球,海绵垫,吊绳,平衡板等。

二、攻球

(一)特点

攻球技术在乒乓球运动中属于最根本且最普遍性的存在。它具有击球力量大,速度快,落点变化多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攻球技术包括反手攻球和正手攻球。从站位角度出发,又包括远台攻球、中台攻球和近台攻球。按击球点的和击球时间又分为拉、抽、拨、带、扣、杀等方法。

(二)动作要领

(1)引拍动作(以右手为例):双腿要宽于肩部,膝盖稍碗,身体稍向右移动,右脚为转身基础,左脚前移。前臂随身体摇摆,恰當引拍;前臂自然弯曲。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稍前

倾,手腕不要过分紧张,球拍呈现半横趋势。

(2)击球动作:当球从对面过来,右脚要朝地面施力,手臂随身体摇摆前倾挥拍击球;前臂要使劲收缩,趋势尽量前倾,要有一点摩擦作用;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手腕需要使力,重新调整拍形,碰球过程中要产生摩擦力;球拍直拿时,需要调整拍形,使用拇指施压,无名指和中指共同发力;球拍横放时,需要借助食指重新调整方向。

(3)结束动作:发力之后拍形能到达眉心,左脚成为身体平衡点,扩大身体前倾范围;这时应该马上准备回击动作,为接下来的回击打好基础。

(三)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架肘:引拍过程中要往后扬上臂,提升肘和肩膀高度,为了提高提拉速度,尽可能避免离身球和半高球。不过,这种动作攻击侧面时移位幅度不大,要扩大击球范围。

纠正方法:肩膀轻松,身体往右倾斜,右脚作为支撑;引拍过程中前臂要挥舞,尽量多拍打离身球来放松肩膀,离击球点位置远一点,确保每一次发球动作的准确。

(2)挥拍过程中要反复训练,习惯正确的手胞动作,再反复训练,领悟动作内核。

(3)挥拍过程中只用手臂发力,腿部和腰部无需使力,击球动作的中心固定在一只脚上。过程中重心始终放在一只脚上。难以进行发力,动作不够稳定,并且无法使用其他技术,位置移动也稍显困难。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训练,重点训练击球时的转腰方式,及时转换重心。

(4)动作幅度不大,需要过多外力,主力涉及过少,攻球无法施压,大多是处于攻小球的状态。

纠正方式:多训练主动发力,先开展徒手训练,再通过实战领会奥秘。

(5)站位过死,经常用手臂去够球,在攻球时脚步要配合来球的速度和落点做出适当的调整。

(四)核心力量训练与正手攻球相结合

由于体育竞技要求越来越高,也在相应的提升运动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乒乓球运动员具备更高的职业标准,正手攻球作为最基本的技术之一,训练的好坏影响着整体水平的发挥。在练习正手攻球这一项技术中需要利用核心肌肉群肌肉能很好的控制和协调身体。腰腹发力及还原的速度将影响球的质量。

乒乓球运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体的功能结构性研究也显得越发重要,意味着乒乓球运动员需要迫切提高核心力量的训练技能。开展技能培训工作时,都需要对核心力量进行严格的训练,提高身体的平衡力,能够及时对外来动作做出反应。使运动员在稳定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不同水平与不同身体素质的运动员也不可以相提并论,教练员需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情况去进行科学性合理的训练安排。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袁建国.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 (11).

[2]刘斌,徐坚.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与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5 (04).

[3]冯誉隆.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正手弧圈球技术稳定性的作用研究[J].运动,2018 (03):24-25.

猜你喜欢
核心力量训练乒乓球
乒乓球与大铁球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践探讨
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动作准确的影响
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迷你乒乓球
乒乓球快速变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