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2019-09-10 20:52彭明娟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贵州一带一路旅游

彭明娟

摘要:国家开展的“一带一路”战略,经济总量高达21万亿美元,沿途经过65个国家和地区,涉及44亿人口,给沿线的城市带来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历史机遇。贵州省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发达而著称的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贵州省可以抓住机遇,利用自身旅游业的基础,着重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贵州省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各民族的节日中大都以体育活动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宝贵的体育活动正在慢慢的消失,怎样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将这些珍贵的传统节目保存下来,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了目前贵州传统体育旅游的现状以及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如何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贵州省简称“黔”,在中国的西南方向,是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有着“公园省”的美称,同时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和旅游大省,贵州省多是山地,省内地势东低西高,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贵州省的旅游业也成指数增长,省内旅游总人数高达5.3亿人次,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贵州省的民族体育旅游是一个发展点,资料统计,贵州省目前现有49个少数民族,18个世居少数民族,还有很多的传统体育节目,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目为贵州省得旅游節目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旅游业在迎来了春天,不少境外游客来中国旅游,贵州省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海陆连接点,应该合理有效的利用自身的资源,重视本民族传统的体育节目,通过开展省内的体育旅游项目,使经济再创新高。

一、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多民族聚居地。贵州省有很多少数民族,资料统计有49个,其中包括十几个世居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经过日积月累,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几十个民族的文化交汇在贵州,使得贵州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打花鼓和上刀山;侗族观赏性的体育运动,芦笙舞和摔跤;还有土家族神秘莫测的肉莲花、毛古斯等。这些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给贵州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吸引了外地游客。其中,苗族占人口数最多,达430万人,布依族人口约280万,侗族约163万,人口多的民族其体育项目也比其它民族更加的多样化。

第二,便利的交通。一个地区是否发达,与它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对于旅游业来说,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交通。贵州省与湖南、四川、云南、广西和重庆接壤,是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省内有多条高速公路,途径华北,西北多个地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便利的交通,使秦淮以北的北方游客能够方便的进入贵州省,为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一,陈旧的观念。如今一带一路的推广,带动了沿途多个省市的发展,每个城市都大力开展旅游业,虽然现一阶段贵州省的旅游业仍然在向上发展,但是由于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思想还停留在以前的观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缺乏创新性,导致贵州省的少数民族旅游业还是旧的经营模式。过度的开发旅游业,使得原本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变得淡薄,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核逐渐的被商业氛围感染,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特色正在逐步的丧失,以往的旅游项目大部分都是当地人表演,游客观赏,活动比较单一,当地少数民族和游客没有交流,无法满足游客的体验要求。另外一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节目大部分是当地的中老年人进行表演,年轻的一代对自己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知之甚少,使得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缺少活力和发展力[1]。

第二,专门从事体育旅游的人才匮乏。各行各业,大到国家,小到村镇,都需要专门的管理者,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还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而能力不足的领导者只能故步自封,囿于当前的局面,对于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来说,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能够根据当地的产业,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而目前贵州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者没有创新,理念陈旧,对整个旅游产业的规划没有一个大的概念,各个地区的管理者能力良莠不齐,导致贵州省的传统体育旅游产业是半山风雨半山晴,一边红红火火,一边冷冷清清,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体育旅游产业链,监督机制和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的建设起来[2]。

三、如何改善当前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现状

第一,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寻求旅游发展新思路。想要发展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行业,就要保护这个文化产业,传统体育是旅游的基础,对游客来说,花了钱就要享受最好的待遇,体验当地最淳朴的民族风情,不仅仅是看几个节目,而是要体验少数民族生活的习惯,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在旅游的过程中增添自己的见闻。对于贵州省的民族旅游项目来说,寻求其它文化产业的开发是一个新思路,管理人员应该拓宽旅游市场和资源,对资源进行重组配置,争取最大化的利用这些资源,对于景区的建设,要做到先来后到,禁止破坏性开发和重复性建设。有些专家还提出了构建贵州省民族体育旅游圈的设想,以贵阳市和安顺市为旅游圈的核心,以遵义市、铜仁市、毕节市和六盘水市等各个城市为节点,把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为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创造条件。

第二,培养专门的体育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对贵州省少数民族旅游现状的了解,我们发现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缺乏专门的有关体育旅游方面的人才,所以就需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旅游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贵州省应该大力培养专门的旅游人才,比如在各大高校设立专门针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的课程,高校也应该主动地配合政府,为政府培养所需人才,政府人员应该积极了解旅游业和当地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联系,在一定时间内快速的培养具两种方面知识的人才,在短时间内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准备充足的人才[3]。

第三,构建国际化传播体系。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机遇。现在交通业,媒体行业如此发达,在这个前提下,贵州省少数民族旅游业应该着手构建自己的文化传播体系,通过政府的帮助,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丰富各民族的文化内容,加强传播。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可以通过电视传播,报纸,网络传播等途径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内容,在公众面前留下一个印象,拉拢潜在客户,另外,我们必须要通过优质的服务使游客留下好的印象,通过游客自己的传播,达到口口相传的目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努力建设。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享受,而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放松心情的方式。贵州省的传统体育旅游业有着良好的基础,不仅是多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节目也是花样繁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这个大背景下,更是有了很大的机遇,所以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必须抓住这个好的契机,改变以往旅游方式的旧模式,创建新模式,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这些传统体育资源,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管理人才,形成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特色产业链。当前贵州省的民族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急需打破现有的模式,通过对外交流或者是引进有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改变以往少数民族单一的旅游参观模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游客充分的融入进去,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为贵州省的旅游业吸引源源不断地游客,焕发贵州省传统体育旅游业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宁国辉.探究“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发展[J].农家参谋,2018,11 (1):111-115.

[2]宋春虹.“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建设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 (3):564-569.

[3]宋二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J].运动,2018,1 (2):12-13.

猜你喜欢
贵州一带一路旅游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旅游
贵州教育出版社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