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2019-09-10 20:55马腾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策略

马腾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在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彰显出自身的特色及文化内涵,是我国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审美的一种体现,这其中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又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及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护民族体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此展开全面的论述分析,然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其达到理想的境界。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对文化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对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度的不断提升推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并且取得更理想的成效,如何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是目前核心工作所在,本文对此展开全面的论述分析,然后提出具有价值性的建议,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落实到位。

一、保持原真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这必须要随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让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广大,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时要遵循其自身的发展原则,采取恰当的方式保护文化。而这其中非常关键的要素是保持原真,不能破坏原有的组织结构,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在實施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是一地原有的,是一地固有,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反映出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不同人的生活方式,由此呈现出不同传统体育文化形态,脱离环境则必然会失去其内在的价值。所以说传统体育项目不能脱离原生态环境,否则就会丧失原本文化内涵,最终走向消亡。第二,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不能出现翻版,或是假冒情况,虚假加工带来的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纯粹性无法获得保障,从发展的层面来说,维持原真是为了更好的彰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与其文化意义内在统一。历史的传承则需要具有实事依据,真正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落实到具体方面,发扬传统体育,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真正得以实现。

二、保持生态性

文化遗产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与传承而来的,在对其保护过程中不能丢失其原有的属性与价值,否则文化遗产保护就失去意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也是如此,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体育文化,这与他们长期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习俗密不可分,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原有的特性进行保护,保持生态性。从某种层面来说,这也是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无法做到无形及有形的统一。因而在遵循文化发展的前提下,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要坚持原生性,在现代技术手段介入,或是营销方式必须要把握本真。近些年,不同地区政府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引起重视,积极整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将这项项目向大众传播。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不断发扬传统文化,并且深刻认知到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上述工作的开展对优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极为有利的因素,在保持原有生态性的基础上进行传承,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承的目的。

三、增加教育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体育文化的长久发展意义重大,对此相关人员必须要予以极高的关注度,提出恰当的保护及优化方案。教育是延续及发展文化的一种重要活动,人类作为文化延续的载体,对其开展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文化的普及,青少年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文化普及的主体。从当前形势分析,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整体形势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是以动作技能传授为主,而且项目单一,很多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了解并不是很全面,这使得当前教育者必须要改变教学思路,不能忽视根基建设,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传统文化不可能是以单一项目为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人的传承及发扬,大学教育应当肩负起重要的使命,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大面积扩散,积极培养相关人才,将这部分内容列入到人次培养的范畴,通过专业人士的培养达到传承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目标。从长远角度分析,教育是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把握多种教学机制,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塑造健康有序的教育新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民族体育的长远发展而言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对此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恰当的手段解决现状,深刻认知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性,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郑秋枫.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C].2011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体育大学,2011:134-137.

[2]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26 (8):66-70.

[3]朱琳,刘礼国,徐烨.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与科学,2014 (5):78-82.

[4]朱琳,刘礼国,徐烨.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与科学,2013 (5):78-82.

[5]孙昊亮,王静.论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58-62.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