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途径分析

2019-09-10 20:55胡伟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工作分析

胡伟

摘要: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对德育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工作的融入也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德育工作的融入途径,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体育教学;融入途径;分析

体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学科,良好的体育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小学体育教育除了应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德育教育功能,积极承担起德育工作职责,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深入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效对策,对于促进小学教育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德育工作实践中,影响工作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是传统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下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有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1]。因此对于小学来说,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重视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创新和改进德育教育形式,使学生逐渐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进而促进中职德育教育有序开展,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尚且不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德育工作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仅仅具备较强的职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形式,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能够加强自身的思想和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这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除此之外,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德育工作甚至比专业知识教育更为重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同时基础相对薄弱,这些学生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这些学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对于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是非常不利于成长的。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同时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渐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传统教育观念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2]。只是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所以必须进行转变和创新。育工作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使教师在意识到传统教学理念缺陷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升级,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对于教学观念和更新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德育工作与小学体育教学进行融合尚且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总结相关的教育经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良好的教育意义,实现小学生体育综合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整体提升。也就是说,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是一个十分系统的过程中,并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老师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一)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小学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在德育工作中,不仅应该积极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的改革,优化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和教育目标,将学生作为主要的教育工作对象,还要积极创新德育工作观念,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小学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促进德育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3]。因此,为了强化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除了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之外,还应该积极育学科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因为素质教育观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之中,老师也应该积极践行素质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在学科教育中不断深化德育工作改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德育工作形式,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生活教学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二)提高教师教学素质,为德育工作与小学体育教学相结合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素质对于学生学习效果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不同教师授课的效果就会千差万别,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这主要就是因为老师的教学素质差异。尤其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理念受到教学改革的巨大冲击,老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才能抓住教学改革的机遇,实现自身教育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双重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充分掌握将德育工作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然后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明确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形式。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促进德育工作和小学体育教学质量都能实现根本性的提升。

(三)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将德育工作考虑其中

一直以来,教学评价都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随着应试教育观念的加深,考试成绩的比重也在逐渐加大,甚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老师的教学水平基本上都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之上,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才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评价形式的影响,老师不得不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都集中在学生考试成绩提升之上,千方百计的交给学生考试技巧[4]。可以说,对于考试的研究已经远远超过的教学本身,即使有些老师想要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优化,但是迫于教学评价的压力,也只能采取能够促进学生考试提高的枯燥教学形式。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建立良好的小学体育学科评价机制,既考虑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同时兼顾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考察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全方位的评价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避免之前单一考核目标的不科学性。进而能够通过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形式,及时发现小学德育工作与体育教学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进而及时调整德育教育和工作策略,使小学德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心理建设,启迪学生智慧,陶冶情操、锻炼品性、磨砺意志,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积极创新传统教育形式,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入策略,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小学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计划,促进德育工作高质量的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沈仕泽.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 (7):421.

[2]葛钜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重要性与渗透[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 (3):235.

[3]牟金华.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体育教学课例探究——跨越式跳高[J].体育时空,2018 (18):175.

[4]王杰兵.小学体育进行德育穿插特点教学[J].新教育時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 (17):16-16.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工作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回头潮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