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况调查

2019-09-10 21:26陈默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大学生

陈默

摘要:生活多美好啊,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俄罗斯诗人 普希金

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体育的心理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促进心理健康,促进血液循环。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使大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思维、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由此可见参加体育锻炼对完善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身体素质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时间:2018.9.20~2018.11.1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采用方法:网上匿名问卷调查、网络查找资料以及口头询问访谈等方法

二、调查背景

十九大以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而大学生是当代最有活力的群体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主体之一,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方面越来越被重视起来。

三、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体育运动锻炼的重视程度、体育运动知识了解程度以及限制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因素等。

四、结果与分析

问题一: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在大学生不同专业中身体素质水平还是有所差异的,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运动能力要高于非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现在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有体育锻炼,基本上一周锻炼最少2至3次,但同时能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极少。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对体育活动是感兴趣的,所以整体上当代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在逐渐提高。

问题二: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很感兴趣,并且很多人也有过相应的体育运动计划,但最终计划大部分人完成的不好,这又是为什么?

通过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很高,80%的同学对体育运动很感兴趣,75%的同学有过运动计划,但对自己运动计划满意的只有25%左右。

首先第一个原因:运动方式过于单一。

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方式绝大部分选择跑步/散步以及球类运动。这两项运动虽然简单、普及程度高,但对运动者的积极性调动不高,像一些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等运动几乎没有涉及过,运动方式单一是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原因:学校体育课创新意识不强。

现在很多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体育教师上课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趣,體育教学呈现出“放羊式”的现象,而许多的学生上体育课也只是应付考试或者是修学分。

第三个原因:限制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很多。

因素1.课程/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体育运动。

因素2.场地条件/运动设施限制。

因素3.自身的惰性,懒惰心理,缺少时间,学习压力大,没心情,不懂锻炼方法,这都成为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问题三: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大部分大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对此很感兴趣,但绝大部分的同学是想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想要一个好身材,一个健康的体魄。

问题四:当代大学生关于体育运动知识匮乏。

通过调查问卷中当前比较基础的两个有关体育方面的问题,47%~61%的同学答不出来或者答错,这就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类的知识掌握较少,了解较少,对体育类新闻关注程度不高。

五、对策建议

(一)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体育课程,尽可能的协调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时间,在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应当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水平。

(二)学校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新型的、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运动锻炼方法的指导,宣扬体育精神和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三)学校应当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宣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健康意识、体育意识的教育。

(四)学校应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才能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并拓宽体育运动方式的种类,丰富学生运动生活,让学生进行更多有趣的运动,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五)学校应多举行体育类的活动,例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球类比赛等,但同时要保证同学们参与程度高,保证每一个人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是一样的,建立奖励机制,促进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六、结束语

总之,兴趣是激发大学生运动热情的最大源泉,也是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意识的关键。只有确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建立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不断地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才会使大学生把体育运动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坚持进行运动锻炼,不断增强身体素质,高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和学生健康水平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续俊.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S1).

[2]徐金尧.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产生与发展初探[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3).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大学生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