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

2019-09-10 07:22王洁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综合口腔预防

王洁

摘要:目的:对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口腔检查的8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0例儿童以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以及经护理干预后的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以及经护理干预后的正确刷牙率、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关键词: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儿童龋齿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细菌性疾病,可引起口腔细菌和食物残渣共同对牙齿的腐蚀性疾病,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儿童患龋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岁后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无男女差异,龋齿早期不治疗,可使牙齿形成龋洞,进一步发展就可以导致牙龈炎,根尖周炎,甚至引起颌骨骨髓炎,极有可能造成日后恒牙排列不齐的终身危害,危害了儿童身心发育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口腔检查的8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年满三周岁,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碍、口腔炎症、龋齿及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等症状,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本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儿童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将80例儿童以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儿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3.0~8.0岁,平均年龄为(4.3±1.6)岁,体重为:12.3~21.5kg,平均体重为(17.2±2.4)kg;观察组40例儿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1±1.7)岁,体重为:12.1~21.7kg,平均体重为(17.4±2.5)kg,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病患常规护理,首先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查看儿童有无相关禁忌症,例如发热、过敏以及口腔炎等,还要对儿童的龋齿情况进行检查;其次是,护理人员要和儿童和家属讲解龋齿的相关知识,对氟化泡沫防龋的操作过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以及儿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叮嘱儿童切勿吞咽和咀嚼,在完成操作后的三十分钟内不能进食和饮水等;最后在进行防龋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儿童的反应进行实时的观察,并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儿童口腔门诊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构建轻松和谐的护理环境:由于研究的对象均为年龄不大的儿童,其情绪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化,而且在陌生的环境中对于未知的治疗最容易出现哭闹的情绪,并且若是有一个儿童开始哭闹不止,很容易对其他的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也开始哭闹,并且不愿意配合防龋齿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在展开工作的时候,首先和儿童的家长或者是老师沟通好,对儿童事先做好工作,鼓励胆大的儿童做好带头作用,并且在操作中适当使用一些鼓励性以及暗示性的语句,提高儿童的依从性,营造一个良好的防龋齿工作环境。②宣传教育: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来选择宣教的方式以及内容,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家长进行相应的宣教工作,对相关的注意事项进行交代,并且叮嘱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对儿童的龋齿进行防护,家长要监督儿童在早中晚都要刷牙,在饭后要漱口,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叮嘱儿童多食用蛋类、牛奶、新鲜瓜果蔬菜、鱼虾等健牙食物,从而进一步的确保防龋齿的效果。③个性化护理:在防龋齿的操作中儿童容易出现不配合的行为,加强和儿童之间的沟通,注意语气要温和亲切,让儿童能逐渐信任你,同时对儿童进行鼓励,使其接受防治龋齿的工作;对于好奇心较大的儿童提出来的各种疑问,护理人员也要进行耐心的解答,这也是向儿童传递龋齿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儿童接受龋齿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对其防龋齿状况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儿童的异常情况。④检查指导:护理人员应叮嘱家长每半年带儿童进行检查一次,有利于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让家长能够及时的带着儿童去接受治疗,对于窝沟较深的儿童应进行窝沟封闭。同时每个月组织一次防治龋齿的活动,组织儿童、家长或者是老师一起参与进来。两组护理干预时间为一年。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以及经护理干预后的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配合度评价标准为:完全配合: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欣然接受并积极配合;配合:儿童勉强完成防龋操作过程;不配合:儿童拒绝接受防龋操作或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哭闹现象,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总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总例数×100%,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对比

对照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总配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儿童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及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对比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儿童龋齿发生的原因有,乳牙解剖形态易致食物滞留,乳牙的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儿童饮食多为软食,含糖量高,并且喜吃甜食,口腔产酸多,儿童口腔的自洁能力弱,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差,因此儿童易患龋齿。

儿童摄取过多的甜食、软食之后,未及时清洁口腔,会使牙齿表面的菌斑pH值急剧下降,使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齿。因此养成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等习惯能够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

研究中,对80例儿童实施了口腔综合护理,研究結果显示,观察组的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龋齿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绮琴,葛风华,席晓颖.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6):183-185.

[2]陈艳艳,马兴乐,吴杏民.护理干预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4):96-97.

[3]张双双.综合护理干预在防治儿童龋齿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2):91+93.

猜你喜欢
综合口腔预防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口腔膏非牙膏, 千万别乱用
自动看牙镜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