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0 02:09姚一斌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络消费对策研究大学生

姚一斌

【摘 要】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方式,而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在网络消费中一直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大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在網络消费中通常不能理性消费。因此,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此来保障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网络消费。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9)03-006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一、引言

1969年美国国防部处于战略需要的考虑,资助建立了一个网络,把美国部分大学的主机连接起来,互联网从此诞生。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壮大,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21世纪注定是一个信息的世界,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交友、聊天、购物。信息时代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信息网络化。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尤其年轻人的上网比例逐年递增。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了喜忧参半的局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的不断壮大,网络消费成为大众越来越喜爱的一种消费方式,人们由开始在实体店购物转为网上购物,网络消费能使人们足不出户,不但免除了舟车劳顿,而且还节省了大量时间,不仅可以货比三家,而且网上商品的价格远低于实体店所售商品的价格。随着天猫、京东、唯品会、淘宝、国美电器、苏宁易购、当当等大批电商的加入,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年轻一代消费的主流形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用户分别为4.17亿和5.68亿,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20-29岁的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大学生因具有追求时尚、喜欢引导潮流、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具备网络知识技能等特性,是网络消费大军中强大的一支。网络消费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崭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深谙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娴熟,对网络消费驾轻就熟,网络消费的势态急剧飙升。

二、大学生青睐网络消费的原因

首先,熟练地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大学生网络消费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许多国外站点甚至要用英文浏览,大学生得天独厚的文化条件使他们可以在网上无障碍地购买,受到的教育层次决定他们会在不同网站对多种因素进行对比,从而买到心仪的产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网络使用十分频繁,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保持在3个小时以上,其中,42.5%的大学生每天的网络使用时间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31%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12.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7个小时左右,7.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保持在8个小时以上。由此得出,大学生对网络十分依赖,网络消费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次,网络消费可以为大学生节约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不用面对实体店导购喋喋不休的推荐,在毫无干预下做出自我选择,对于敏感产品,网络消费可以避免尴尬,相对地保护了大学生的隐私权。对于价格昂贵望而却步的产品,也不至于被售货员冷嘲热讽,网络消费也维护了自己的自尊。快递公司送货上门服务也使大学生避免了只能到实体店购物的传统方式,他们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学习、锻炼和科学研究。信用卡的透支,支付宝的花呗、借呗及京东白条为大学生网络消费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也增加了网络消费的频率。另外,网络消费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双十一”“6·18”的促销、亚马逊的大折扣,都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意愿。据调研显示,20.63%的大学生经常网络消费,27.95%的大学生有时网络消费,36.79%的大学生偶尔网络消费,仅有14.63%的大学生从不网络消费。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逐步向网络消费的趋势蔓延。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动机不明确,盲目跟风

根据消费影响的因素看,消费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消费者自身欲望和外因刺激决定购买的动因,商家和企业实施“系统、有效、及时”的刺激消费理念,对大学生产生“需求激动”的效感,目的是加强诱因,激发驱动力。商家的不断刺激使大学生网络购物不能量力而行,盲目跟风,给父母和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每位大学生都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支出,以减轻父母压力。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尚浅,手机银行的诞生更增加了他们的消费无节制、盲目性。另外,商家也巧立名目,利用双十一等节日进行促销活动,使大学生不能审时度势,谨慎判断,甚至有的将买到的商品束之高阁,网络购物时很容易被外观吸引因而不考虑物品的实用性,购物时也不考虑自身的消费能力,盲目消费,并且大学生的社会圈子基本局限于同学之间,消费的同步心理也决定会经常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同学们买什么自己也会买什么,不考虑是否真正适用于自己。另外,大学生都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他们尚未体会挣钱的艰辛,因此网络消费时通常不能考虑实际的支付能力从而会导致盲目消费,缺乏理性消费的能力。

(二)信息安全意识淡薄,防范能力缺乏

传统购物的模式是面对面进行交易,商品好坏一目了然,也不存在信息安全问题,更不会遭到网络欺诈。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环境良莠不齐,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又以学业为重,所以普遍对网络消费的法律意识淡薄,遇到问题不能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正当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会遇到个人信息被泄露、账户被盗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毕竟是象牙塔里的年轻人,涉世未深,容易上当受骗,并没有意识到社会的阴暗面,过于贪图价格便宜,忽略产品的真伪及来源。另外,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仅凭商家的图片也会买到许多“山寨产品”。商品收到后感到不满意想要退换货时会遇到钓鱼网站、钓鱼短信,如果大学生缺乏识别、辨别能力等就会遭到网络欺诈,财产受到相应的损失。这也与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风险意识弱、容易轻信他人、处理这种问题缺乏经验等有关。

(三)对商品质量的判别分析能力缺陷

网络消费在给人们带来了实惠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商品质量虚假宣传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很多消费者在网络消费时想要购买某个产品时,都是通过网络上的图片和商家的介绍来选择是否购买的,但是网络上对产品的图片大都是通过处理过才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所以很可能存在色差、变形等问题。大学生通常被这些外表精致的图片所诱惑而失去了判断能力,由于识别能力低,判断能力差,听信网络评价或者客服的诱导,最终买到二手货或残次品,也只能吃“哑巴亏”。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出现的问题,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要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凝聚成一股力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安全有保障的网络消费环境

第一,政府要发挥立法的主体作用,加快网络立法,加强网络消费的监管,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全面的、有效的、严格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对网上贩卖假货的行为应予以相应的处罚,规范卖家的违法竞价的行为,保障大学生合理的网络购物的行为,从而保障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秩序。加快网络立法,促进网络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有法律做保障,网络立法创造一个和谐的、稳定的网络环境,使得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就更加放心,进而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第二,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媒体传播渠道来增强大学生消费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政府应该建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网站或者专题网页,加强网络消费的正确引导,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网络消费。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可以震慑不法分子,把他们想要做出违法的想法彻底扼杀在摇篮里,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二)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开展正确的网络消费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开展正确的网络消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培養和建设一批师资能力强、专业性强、具有敏锐政治识别力的师资队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网络消费,怎样识别网络陷阱。第二,由专业技能强的老师来授课,通过授课来提高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不但吸引了许多大学生主动来学习网络消费的知识,而且还调动大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各大高校可以适当开设网络消费安全与网络消费经验的专题讲座,加快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网络消费环境。

(三)父母要言传身教,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意识

家庭是单一的社会结构,家庭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观。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迁就就会增长了孩子的奢侈消费,炫富心理。作为父母尽量做到每月给孩子的生活费要适中,杜绝大学生的不良网购应从父母这个源头开始。其次,父母要言传身教,在网络消费中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父母要引导孩子以学业为重,不攀比,不跟风,摒弃不良的网络消费习惯。

(四)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约束力,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消费观念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约束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自身要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消费习惯。首先,对于消费没有自制力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中关于网络购物的这一部分,避免因为无法抵制诱惑而买了许多没有必要的商品,提高自身的约束力,只购买自己最需要的生活用品。大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用,每月给自己在网络消费中的金额做出规定的限额,有效防止大学生成为月光族,避免不合理的消费,纠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做到消费既不盲目超前又不盲目攀比,应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来适度消费,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协调。其次,大学生要保持头脑清醒,主动地去学习网络消费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辨别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自觉抵制诱惑,学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树立“科学、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还要在消费的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社会责任感。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以外,也应该成为健康文明的网络安全的积极拥护者,为创造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士莹,杨加猛.大学生“双十一”期间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32):160-162.

[2]张嘉佳.当代大学生网上消费现状、问题和引导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8(7):14-15.

[3]黄文彬,曾晓玲.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建构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7-111.

[4]马蓉,赵江燕,陈昌选.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37(2):65-68

猜你喜欢
网络消费对策研究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电商背景下网络经济发展创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网络消费对蚌埠实体店的影响及实体店的应对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