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游戏会“上瘾”,学习却不会?

2019-09-10 06:46阚乐乐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小白鼠多巴胺玩游戏

阚乐乐

随着电脑、手机等硬件的普及,以及即将到来的5G等技术发展,大学生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也愈发严重,“游戏成瘾”成了阻碍学生学业前进的拦路虎,也成了老师、家长的心头患。

游戏到底为什么这么容易“上瘾”,学习难道不能借鉴一下游戏的机制吗?

一、色彩心理

这是我对300名学生做的一个简单小调查,不出所料,绝大部分同学都接触游戏,并有所偏好。也值得庆幸的是,每10个同学中就有将近2位同学选择了“不玩游戏”选项。

在票选出来的受欢迎排名前六的游戏界面上,心理机制就已经在发挥作用了,那就是色彩暗示。

视觉上的颜色冲击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和反应。比如,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情绪也会容易兴奋冲动。

在回观一下这些界面不难发现,主要以黑、红、蓝为主色调。这三种颜色有什么暗示寓意吗?

红色:兴奋、温暖、欲望、速度、力量、热爱、攻击、脾气暴躁……

黑色:安静、严肃、刚健、神秘、高雅、寂静、悲哀、罪恶、绝望、灭亡、疏远、防御……

蓝色:深远、永恒、沉静、理智、诚实、寒冷……

长时间在这些色调下,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也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学生长时间处于游戏界面中,不停受到颜色、声音等刺激,持续产生兴奋、防御、攻击等的暗示,导致“根本停不下来”的结果。

二、有趣的失败

很多同学玩游戏时有这样的体验,每局都说是最后一局,最后还是一局接一局,不管这局赢了还是输了。

这种“有趣的失败行为”在心理学上可以用“强化理论”来解释。它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斯金纳毕生都在关注研究如何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为此,他进行了一项小白鼠试验。他设计了一个操作箱,里面放进去一只白鼠。当小白鼠鼠在操作箱中乱窜,按压到一个杠杆时,箱内就会投掷一颗食丸。再次按压到杠杆,又会投掷一粒食丸。每次吃到食物,老鼠身心都得到满足,高兴极了。所以产生什么结果了呢?渐渐地老鼠会反复地去按压杠杆来主动得到食物。

相反,如果把按壓杠杆投喂食物的操作换成按压杠杆会被电击的操作,几次后,小鼠就习得了不再去按压杠杆。

这就是“强化”,即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人的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而“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行为发生概率的刺激的过程。

回忆一下自己玩游戏的过程,它就是一个处处是激励和爽点的“正强化”设置。

举个例子,你玩一局英雄联盟,从开局选人物开始,游戏设计者们精心设计的各色酷炫人物就给了你画面上的冲击感。进入游戏,打掉第一个小兵,会蹦出金币;拿首杀的时候是一次大的激励,还有二杀三杀……之后的团战也会给你很大的快感,还有推塔买装备爆水晶反杀拿大小龙等等等等……

你看,在游戏中,你总是被“正强化”,能不增加行为吗?

三、奇妙的多巴胺

与此同时,这些刺激体验又让你的大脑开始分泌一种奇妙的物质——多巴胺,它是大脑的“奖赏品”,主要负责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会影响人的情绪,也与上瘾有关。在游戏中,心理的波动也触发了生理的机制,它让你的身体更多地分泌了多巴胺,总是感觉到快乐,真是不容易抗拒啊。

四、“游戏机制”的学习应用

认识到游戏的部分“上瘾”机制,我们会发现,学习并非如此。学习的时候,色彩、画面等视觉暗示并不突出,同时,我们也不会得到即时的激励和良好的反馈,也就很难让你感受到快乐。

当然,这也给了我们启迪,那就是尝试着把游戏“上瘾”机制主动运用到学习中去。比如,在学习前,我们先设定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我们会较容易地完成,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就像游戏里打小怪兽,没有大的压力就能得分还能在心里觉得自己蛮厉害的,完成这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反馈或者激励。随时能看到、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进步。

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同学们培养自律,就是记录自己的一天。每晚睡前,记录自己这一天的活动,当你有收获或者看到自己做的有意义有趣的事情,这些都是“正强化”,会让这些好的行为重复发生。

最后,分享几种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的方式,比如晒太阳,比如做运动或者深呼吸或者冥想,比如学会感恩,并表达出来……

猜你喜欢
小白鼠多巴胺玩游戏
搞不定多巴胺还谈什么人生?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小白鼠观察记
回到古代玩游戏
跟踪导练(四)(4)
奇妙的一场梦
减脂和多巴胺的秘密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玩游戏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