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创新课堂

2019-09-10 08:35吴燕飞洪慧琴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期待共鸣契机

吴燕飞 洪慧琴

摘  要: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和与众不同的个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

关键词:共鸣;契机;文本;期待;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如何为学生备好每一节课的内容,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位渴望事业成功的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本人结合教学实际经验,浅淡一下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一、渗透情感,用心体验;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首先,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如在上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狮子和兔子》一课时,我让学生预习的时候在家做狮子和兔子头饰。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增添了要表演的兴趣,在课堂上孩子们更积极了,也为学习这篇课文的增添了语文味。

其次,语文课的教学应注重学生课前入情。作为教师,要想让孩子们对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有了一个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堂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不仅要符合课上内容,最重要的是将情蕴含在其中,如果在第一节课的开始就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引入其中,那么学生在今后的课程中就会步步深入。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凡卡受到的苦难,从老板的“打”“拖”“拽”“戳”等动作中体会,从凡卡回忆和爷爷在乡下的快乐时光中感受,从凡卡给爷爷写信求爷爷接他回家中品读。一位可怜的孩子想象跃然纸上,孩子们似乎也明白了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二、創设情境,师生互动;审美风貌,彰显优势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以境动人”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影响力,做到以景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领其情,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在上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修鞋姑娘》一课时,我要求家长带着孩子去家附近修鞋铺去修鞋,借机观察修鞋人的面貌、手以及修鞋时的动作和神态。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体会,在我上这一课的时候孩子们会容易达到共鸣。

其次,充分认识和把控所教学的对象。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质疑情境,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唤醒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在这一过程中读必不可少!“语文是读出来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法。在教学《喜爱音乐的白鲸》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注意抓好学生的读,目的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

《爱什么颜色》是一首小诗。诗歌很是简练,结构比较简单,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课前,我让孩子们搜集有关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的资料,让学生在预习诗歌时交流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教学诗歌时,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阅读、思考,鼓励孩子在朗读中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孩子在自由选择诗歌的小节来赏析,懂得作者所喜爱的颜色,理解作者所喜欢的原因,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理解课文是离不开“读”的。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如,师生接读(老师读喜欢的颜色,学生读喜欢的原因)、男女分读(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有性别的归属感)、合作读(邀请好友配合,培养协作能力)、小组读(各个小组进行比赛,提高竞争意识)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既理解了“我的心”,明白“我的梦”,还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时也在朗读中无痕地记忆了诗歌。

在学完诗歌后,我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自己喜爱的颜色及原因。在学生畅所欲言中相应指导,为读写小诗做好铺垫。学生的发言充满童趣和想象力。有些学生这样写道:

我喜欢黄的颜色,

因为——

黄色代表富贵,

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们的皮肤是黄色的,

我喜欢洁白的颜色,

因为——

云朵是洁白的,

棉花是洁白的,

将来,我要当一名医生,

为病人解除痛苦,

第三,课堂氛围的精心设计很大程度上可提高教学水平。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时必须面向全体,课堂上做到人人参与,大胆的放手,让他们试着追求,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学生们不但增加了积极性,同时也会感到特别有成功感。于是,学生由被动到主动,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轻松学生开心。

最后,语文教学的审美风貌和与众不同的个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总之,教无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希望我的学生在我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幸福快乐,都能有所收获!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刘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数码设计,2017,6(11):201-202.

[2]郑利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析[J].学周刊,2016(35):171-172.

[3]宋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265.

猜你喜欢
期待共鸣契机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尝试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盘面拉升暴发点与契机
失恋的好处
春天的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