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9-09-10 08:35陈兆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引导学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陈兆东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却昏昏入睡,这样的教学效果根本谈不上有效。多年来,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改革的实施模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却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所有感官,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下面谈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按2-6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让学习好、热心负责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各自的意见。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对那些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来说,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弥补了教师不能一对一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了“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目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自然就“活”起来。

二、合理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脑”

让学生动脑,培養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重要的是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而启发学生动脑。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雨后天晴会形成彩虹?为什么热水瓶灌满水后一段时间瓶塞不容易拔出?教师也可以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有启发的、能激发学生动脑筋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通过串、并电路的实验,学生发问:一节干电池能使小灯泡发光,两节干电池并在一起,灯泡没有变亮。为什么?通过这些有趣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思维碰撞,渐渐地爱上物理。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动“眼”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现来的。所以,物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眼”去观察常常“视而不见”的物理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是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观察作业。二是做好演示、分组实验,有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在引入“大气压”的概念时,我要事先准备好一个铝皮制的易拉罐,在易拉罐中灌入少量的水,再用酒精灯给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迅速堵住罐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随着一阵“滋滋”的声音,学生看到易拉罐被急速地压瘪了。这般惊奇的实验现象震撼学生的心灵,学生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易拉罐周围存在什么?是谁给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学生很快就能知道是看不见的大气有如此大的压力。三是收集有关物理知识的图片、视频和音频,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呈现于学生眼前,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无处不在,物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心”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时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吸引学生,把学生引入课堂中。比如,在上电学第一节课时,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拉上窗帘,忽然“停电”让学生认识到“电”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打开灯、电脑等电器,让学生切身感受电器的能量转化。又如,在上重力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王亚平太空授课时处于失重状态情景引入新课,让学生感知如果没有了地球的吸力将会出现什么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重力的兴趣。有趣应用物理现象、出乎意料的小实验、有趣的物理学史等都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好素材,只要教师多动脑,大胆创设,就能让学生动“心”。

五、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动“口”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满堂讲”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师精讲多练,教师少讲精讲,也就是让学生多动“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很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学生可能在学习安全用电时提出为什么站在高压线的小鸟不会触电?在学习压强知识时提出在杂技表演时,为什么演员能安然无恙地睡在钉床上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比较深刻的。

六、创设有利条件,让学生动“手”

物理的好多知识的得出依赖于实验,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应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例如,在进行“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实验时,教师设计成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采用启发式教学。首先设置情景,如何使用课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灯泡发光,并提示连接成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究进行连接电路实验,然后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以及各用电器间的关系不断地设置问题情景。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学到校的具体情况,有的演示实验教师可想办法让学生一个一个地亲自做一下,这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学生直接“参与”了实验,增加了创造体验,印象一定比只看老师演示深刻得多。这样的课,同学们不仅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感觉到既轻松愉快又生动活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只有让学生各个方面动起来,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谢淑芳.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我见[J]. 新课程(中学),2012(11):82-83.

[2]杨峻一.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1).

猜你喜欢
引导学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