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学

2019-09-10 08:48高紫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紫薇

摘  要:在体育学校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学,使其怀揣爱国之心,为国争光。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将爱国主义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体育学校;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学

现如今,体育学校中语文教材的授课内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其语言优美,故事情节生动,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体育生而言产生了较强的感染力。与此同时,不少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文章也是语文教师进行授課的重要资料,这些文章向学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革命故事,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教师应把握此优势,充分结合体育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授课。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与体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目标相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最终培育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三观,要倡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不断吸收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对祖国文字、语言的热爱,以期将来成为一名可用之才。

(二)在体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祖国是一个十分庄重的字眼,而学生对于祖国的感情,又是那么纯洁与神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不同年级的课本中都有与爱国教育相关的文章,立足于不同国度与角度,反映出国家的伟大。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道德与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只有将其融于语文教学之中,才能称之为”文道统一“,以期为国家培育出合格的接班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至各个环节,陶冶体育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一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但必须是一位爱国人士,是一位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贡献自身力量的人士。

二、体育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渗透

1.记叙文。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是理解记叙文中心内容的方法之一,并且生动的人物形象有利于感染学生,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讲授有关爱国精神的记叙文时,应辅导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细致分析,使其充分理解人物的形象,了解文章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提升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譬如,课文《邓稼先》,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会让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感受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之中,让他们声临其境地感受到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领略到报效祖国的震撼气势,在钦佩和可歌可泣中产生报效祖国的凌云壮志,以此使爱国主义教育同语文教学达到完美融合。

2.诗歌。语文课文中出现的许多古诗词都是关于爱国主义的内容,其中不仅有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描述诗人对于祖国热爱之情的诗歌,还有表达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关怀底层人民生活的诗歌。教师在指引学生把握诗歌含义与意象的同时,还需引导其学习古代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

3.说明文。语文课本中有着大量的说明文。这些文章描写了我国的著名景观以及建筑物,表达了作者对于我国景色的热爱。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一课时,该景观不仅体现了高超的建筑与园林水平,还展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师可以讲述苏州园林在建筑艺术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加深学生对于我国历史的了解,以期不断培育其爱国精神。

(二)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体育生的自身特点所致,其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兴趣有限。因此,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借助举办朗诵会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诵读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文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使其在朗读过程中提高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同语文教学相结合。譬如,在颂读《黄河颂》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读出了黄河的磅礴气魄,读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不屈,读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

(三)借助联想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使用联想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在体育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借用联想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其眼界。而且,教师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文本中出现的各类情节展开联想,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于无形之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譬如,教师在讲授《最后一课》一课时,学生普遍对于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节记忆深刻。主要原因在于,作者以小弗朗士的口吻叙事,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生动地刻画出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的形象。尽管国度不同,时代不同,但作者在文中所反映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是相通的,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不能只依靠单纯地说教就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之中,而是要通过实际的行动,指引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信念。教师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将本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原文,硬说成符合爱国主义教育的篇章;还要避免采用忽略课文实际主题,直接套用爱国主义教育精神的授课模式。语文学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载体,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将课文同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使学生为了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洁琼.探究语文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以体育人才培养为例[J].语文建设,2013(09).

[2]赵瑞卿.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学术研究,2015(07).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