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实效性探究

2019-09-10 07:22谢生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初中教学教学效率

谢生奎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当中,道德与法制这门学科属于一项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初中教育的重要环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着品德行为较低、道德行为较差等问题,进而反应出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缺失,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应对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方法进行完善与创新,探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以促进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效率

道德与法制是初中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术性相对其它学科要少一些,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初中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道德与法制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如何在初中阶段进行高效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也就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将结合自身经验对一些道德与法制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希望能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指导学生预习,构建初中道德与法制高效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前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的听课才能更有目的、更高效。

基本的做法是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自学。学案的编写要贯彻三原则:基础知识原则、学法指导原则和提高能力原则。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后,教师必须对预习进行检查和评价。否则,学生的预习过程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就会影响本节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可利用个别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框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現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伴随着情意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学习兴趣作为情意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认知活动起着始动、调节、催化等重要功能。因此,作为道德与法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认知过程。一节课是否高效,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密切联系的。著名教育专家于春祥老师说:“人是表达的动物,课堂因表达而精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也就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设计教学情景问题的梯度和坡度要合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的兴趣与内在动力。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这个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师精讲点拔,层层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程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开放性”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它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为此,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落实于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知、质疑、思考和创新的过程。而“精讲点拨,与学生互动”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点、混点、漏点等进行重点讲解,解难释疑。教师精讲一定要把握住最佳时机,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精讲,还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一言堂。为此,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层层深入,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突破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当堂训练检测,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保证课堂训练的效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编制练习和检测时应把握好以下问题:

1.编选题目要注重目的性和高效性。要立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理出新授知识中的重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选编试题的依据,是课堂训练的方向所在。教师在选编试题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分析教材文本,理出重点,这样才能在选编试题时做到重点突出,以保证学生在课堂训练中练在“关键处”。

2.基础性和趣味性。不搞偏、难、深的练习,而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目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趣味性。

3.典型性和系统性。典型性是指选编的习题在同类习题或某种方法中具有代表性,学生解答之后,能以题及类,以点带面,掌握此类题目的解答规律。一般说来,中考题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系统性包括训练知识的系统性、训练题型的系统性等等。

4.当堂训练要把握好时间。训练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训练”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练习的能力。练习设计的优化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为了满足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其相关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平日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课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学习与进步。另外,对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定位,与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特点相互结合,以促进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晓哲.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92-93.

[2] 仲米霞.探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2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关庄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制初中教学教学效率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法制意识教育研究
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