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工艺

2019-09-10 09:58史小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8期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史小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建筑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这种附加功能的增设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使用要求。结合实际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其次在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的具体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对混泥土施工过程中它的温度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分析之后可以給相关的工程人员提供一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要求比较高,因此它需要建筑单位不断的强化基础性投资力度,同时配合先进的技术才能够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因此研究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要点,对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通常指的是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结构。在它几级混泥土浇筑的环节过程中,考虑温度参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是提高混凝土性能指标稳定性的关键。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它施工特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体积大,通常情况下建筑实体的最小尺寸大于等于1米。

第二点该施工技术的表面系数比较小,很容易出现水泥化热释放的现象,并且内部升温的情况比较快。

第三点整体施工性比较高,一般需要采用连续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的频率快。

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那么就会严重的影响整体结构,出现温度变化出现的裂缝问题,这对整体项目的安全性以及功能性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处理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裂缝问题,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提高。

2、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流程

2.1混凝土的搅拌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拌制工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当前在大体积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采用二次投料工艺进行搅拌,也就是改变了传统投料的投料程序,逐渐采用水泥搅拌的方式进行。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水泥出现溺水的现象,同时还能够减少混凝土上下层面产生的差度强。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2.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搅拌完成之后,就需要采用专门的运输车,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常情况下采用的运输设施上用的一种运输工具(即混凝土搅拌车)。并且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情况,可以适当的在混泥土内增加泵送剂以及缓凝剂、减水剂等,这样能够提高水泥的用量发挥,同时还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性能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凝土运输的时候,还需要规划好运输路线,避免运输路线过长而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发生。

2.3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方法,分别為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法以及推移式连续浇筑法。在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方法为分层浇筑方法,也就是在基础进行分段分层进行浇筑,保证混凝土在同一个坡度上实现渐进循环的加速。并且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振捣,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正当进行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必须要插入混凝土表面以下的五厘米。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完需要对其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处理,从而减少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

2.4养护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在实施分段浇筑完成之后,需要观察混凝土在初凝之后以及终凝之前,这个过程要进行二次振捣,或者是对其表面进行抹压,从而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泌水有效排出,以控制裂缝问题的出现。在养护的过程中,当混凝土浇筑完成6到10个小时,需要开始保湿养护,养护的周期要不得少于14天,针对有特殊部位要求的可以适当的延长它的养护周期。同时针对早期混凝土表面需要采用麻袋或者是草袋对其进行遮盖,以防止阳光对其直射,以免产生裂缝现象出现,另外在混泥土养护的环节过程中,还需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观察防止出现裂缝问题,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及时的处理,并且做好书面记录。

2.5后浇带施工

在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它采用的填充材料应选膨胀混凝土材料,同时还应选择等级强度比结构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后浇带的宽度通常设置在80厘米,钢筋应连续设置。设置上可以设置为平缝,从而保证它的接口在浇筑的时候能够得到有效的衔接,要注意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并清理干净,使其能够保证平滑的表面。在后浇带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对它的施工温度进行控制,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引起内外温差产生裂缝的现象,同时进入养护环节,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防水混凝土养护不少于28天。

3、温度控制措施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在浇筑完成的1到5天内,它的内部产生的温度波动很大,并且在加注后的三天左右,它是发生温度变化最高的一个阶段。一旦它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产生的温度差过大的时候,就会出现温度变形,严重的引起的裂缝问题,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就需要严格的做好混凝土温差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温差值最大的差度不能够超过25℃,在温差控制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①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上,需要在阴天进行;

②对于骨料需要用水冲刷降温,避免暴晒;

③降低拌合水的温度,拌合水中加冰或用地下水;

④混凝土在进行入模温度的时候要控制它的温度在30℃,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⑤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3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

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减少温度变化,给混凝土结构产生的温度下,运载混凝土的底面上可以通过加盖两层塑料薄膜的方式,保证它的温度不会产生变化。在覆盖草袋的过程中需要上下错开,保证它的交接处完好,使其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保护层,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温度,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要注意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避开天气的影响,减少下雨导致草袋受损而失去保温能力,在进行覆盖的过程中,需要对基坑进行防御措施控制。此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可以利用中间的池壁支撑手下对中间部分的手脚架对持面的标高进行,使其能够形成一个结构,然后用彩布条对整个基坑进行覆盖。

4、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更新,尤其是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而言,在应用的过程中它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逐渐得到了完善。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该技术能够给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体积混泥土技术在应用的时候,你要保证该技术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必须要严格的对材料的温度以及该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管理,并且在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施工后期进行一个全面的控制,保证各项环节能够衔接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该技术的施工效果,从而给我国建筑工程事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谢松胜.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研究[J]广东建材,2015(3)

[2] 成守涛.基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6(4)

[3] 黄亚文.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2016(11)

[4] 吴凡.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水泥,2018(10)

(作者单位:合肥万振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