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标成本法对小家电制造业研发成本管理的价值创造

2019-09-10 07:22马丽霞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6期
关键词:小家电成本法量产

摘要: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成本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因此落实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而目标成本法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为了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本文则以小家电制造业为例,对目标成本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關键词:目标成本法的概念:研发成本的概念:成本法管控研发新品单位成本:研发新品盈利水平

一、目标成本法的概念

目标成本法对小家电制造业研发成本来讲,即在每一研发新品项目立项时,根据营销部门提供的市场目标售价(含税价),按照目标毛利率倒挤出来的该研发新品的预期单位成本。例如,某一研发新品智能IH电饭煲,营销部门提供的市场目标售价为788元/台,目标毛利率为30%.倒挤出来的预期目标单位成本为488.14元/台。

二、研发成本的概念

研发成本包括研发费用和产品成本,研发费用包括开发费用、测试费用和人工费用等等,产品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制造成本、制造费用等。这里目标成本法主要控制产品成本。

三、分别在研发立项、试产阶段引入目标成本法管控研发新品单位成本,在研发设计阶段提升研发新品盈利水平。

产品研发和设计是生产、销售的源头。一个产品的成本其实在设计成功后,就已经基本定型。作为后期的产品生产等制造工序(实际制造成本)来说,其最大的可控度只能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以及提高装配加工效率(降低制造费用、人工制造成本)。研发阶段决定80%的成本,一个产品一旦完成研发,其目标材料成本、目标人工成本、目标制造费用便已基本定性,后期进入量产阶段,很难实现较大金额的降本。

进行研发成本管理就是事前设置好预期目标单位成本,引导研发合理设计,尽量避免过度关注产品性能,忽略产品成本,导致“设计质量过剩”风险。

引入在目标成本法,目标价格一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研发成本必须<目标成本。研发人员使用目标成本的计算来推动设计方案的改进工作,以降低产品未来的制造成本。

在研发立项阶段引入目标成本法管控研发新品单位成本,发挥目标成本法对小家电制造业研发成本管理的价值创造。在研发立项评审时,将该目标成本(488.14元/台)纳入评审时经济测算关键指标,该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效力。立项时,由研发部门提供新品的BOM清单;由制造部门工艺人员提供研发新品的工厂制造工艺路线(如图1)及每道工序的标准加工工时:由采购部门采购人员提供对外采购原材料、零件的价格清单;由财务人员按料、工、费三大维度依据以上各部门提供的资料,核算该新品立项阶段的单位成本。

当测算出来的该新品立项阶段的单位成本≤目标成本(488.14元/台)时,立项评审通过,可进行项目的设计开发。

当测算出来的该新品立项阶段的单位成本>目标成本(488.14元/台)时,不予立项评审通过。此时,研发部门研发人员需重新优化研发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开始时,即开展零件标准化降本、简化设计复杂度降本、材料替代降本、定额减重降本等设计优化降本。直至研发新品成本控制到目标单位成本(488.14元/台)以下。方可通过研发新品立项评审。

结论:在小家电制造业,在研发新品立项时,将该研发新品立项时的单位目标成本作为经济测算关键指标。可有效控制立项时研发新品的盈利水平,保证评审通过的每一研发新品立项目标成本达标,立项毛利率达标。即在研发立项时,保证了每一研发新品的盈利目标达成,充分体现了目标成本法对小家电制造业研发成本管理的价值创造。

在研发试产阶段引入目标成本法管控研发新品试产单位成本,发挥目标成本法对小家电制造业研发成本管理的价值创造。试产时,由研发部门提供新品的试产BOM清单:由制造部门工艺人员提供研发新品试产阶段的工厂制造工艺路线及每道工序的标准加工工时:由采购部门采购员提供对外采购原材料、零件的价格清单:由财务人员现场跟进测算试产时的目标单位成本。具体如下。

(一)财务人员到生产车间现场跟进组装新品的全部零部件,核对实际组装的全部零部件与BOM清单中的全部零件是否匹配,保证核算单位成本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二)财务人员到生产车间现场跟进组装新品的全部零部件的加工过程,确认每个自制零件的工艺路线(如图2),验证每道工序的标准加工工时。财务人员据此核算出准确的研发新品试产阶段的单位成本。

当研发新品试产阶段的单位成本≤目标成本( 488.14元/台)时,财务人员可不予进行成本预警通报。

当研发新品试产阶段的单位成本>目标成本( 488.14元/台)时,由财务人员输出《研发新品试产阶段目标成本未达标经济测算报告》。并由财务人员主导协同研发部门、采购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开展降本活动,制定以上各部门目标降本责任制指标。据此督促研发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分别开展研发降本、采购降本、制造降本活动。并由财务人员每月总结实际降本达成金额。并在每月度经营分析会上通报目标试产成本的达成情况,直至试产单位成本控制到目标单位成本以下。

结论:在小家电制造业,在研发新品试产时,将该研发新品试产时的单位目标成本作为经济测算关键指标。可有效控制试产时研发新品的盈利水平,保证进入试产阶段的每一研发新品目标成本达标,立项毛利率达标。即在研发试产时,保证了每一研发新品的盈利目标达成,充分体现了目标成本法对小家电制造业研发成本管理的价值创造。

量产后首月,财务人员现场测算实际达成的目标单位成本情况。具体如下。

(一)财务人员到生产车间现场跟进组装新品的全部零部件,核对实际组装的全部零部件与BOM清单中的全部零件是否匹配,保证核算单位成本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二)财务人员协同供应链定价人员,按照BOM清单中的全部对外采购零件,核对每个对外采购零件的采购单价。

(三)财务人员协同工艺人员,按照BOM清单中的全部零部件,核对每个零部件的原材料耗用量,即材料定额。

(四)財务人员协同工艺人员到生产车间现场跟进组装新品的全部零部件的加工过程,确认每个自制零件的工艺路线,验证每道工序的标准加工工时。据此核算出每道工序的每小时加工成本。测算每个自制零件的生产加工成本。

(五)存在委外加工的物料时,要协同采购人员到供应商处,核对每个委外加工零件的原材料耗用量,即材料定额。

分别按照料、工、费三个维度,核算量产后首月此研发新品的实际单位成本。具体如下。

研发新品零部件单位材料成本=耗用每公斤/每个/每PCS/每米/每件/每根/每台等原材料的采购单价×耗用原材料的材料定额。

研发新品零部件单位人工成本=耗用的人工出勤工时x每小时人工成本费率。

研发新品零部件单位制造费用成本=耗用的线体/设备的加工工时×每小时线体/设备费率。

财务人员据此核算出准确的研发新品量产首月的单位成本。量产后首月此研发新品的实际单位成本=研发新品零部件单位材料成本+研发新品零部件单位人工成本+研发新品零部件单位制造费用成本。

当研发新品量产首月的单位成本≤目标成本( 488.14元/台)时,财务人员可不予进行成本预警通报。后期需跟进核算量产后每月的实际单位成本,在月度经营分析会上,通报实际单位成本的达成情况。

当研发新品量产首月的单位成本>目标成本( 488.14元/台)时,财务人员输出《研发新品量产首月目标成本未达标经济测算报告》。并由财务人员主导协同研发部门、采购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开展降本活动,制定以上各部门目标降本责任制指标。据此督促研发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分别开展研发降本、采购降本、制造降本活动。并由财务人员每月总结实际降本达成金额。并在每月度经营分析会上通报量产后每月单位成本的实际达成情况,直至量产后单位成本控制到目标单位成本以下。

结论:在小家电制造业,在研发新品首月量产时,将该研发新品首月量产时的单位目标成本作为经济测算关键指标。可有效控制首月量产时研发新品的盈利水平,保证进入量产阶段每月的每一研发新品目标成本达标,立项毛利率达标。即在研发新品量产后,保证了每一研发新品的盈利目标达成,充分体现了目标成本法对小家电制造业研发成本管理的价值创造。

作者简介:

马丽霞,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猜你喜欢
小家电成本法量产
小家电撬动大生意
知行科技获近亿元B1轮融资
浅谈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作用分析
浅谈变动成本法
小马拉大车SUV拖动284吨大飞机
让你“不安分”的小家电安利帖
小家电市场预警
小家电同质化 竞争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