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山东早期传播的特点及其现实启示

2019-09-10 12:29任红玉
青年生活 2019年26期
关键词:山东马克思主义特点

任红玉

摘要:山东是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在传播过程中,山东走出了独特的传播道路。通过总结出其中系统性的规律,可以给予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山东;早期传播;特点

山东作为中国较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地区之一,其传播路径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而这独有的特性更在当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对于站在“新时代”起点上的我们宣扬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山东早期传播的特点

山东身为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也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点区域。山东之所以能够迅速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运用,是因为它走出了一条“山东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道路。

(一)独特的省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加快了学说的传播

革命青年紧抓山东地区独一无二的“省情”,不断将其融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使得山东地区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

张国焘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各小组,能在像湖南、山东这样的省份发展起来,倒也不是偶然的。山东因为是日本侵略的目标,所以一般青年在北方各省中显得较为左倾。”[1]这句话凸显出了山东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政治因素。因为长期以来山东一直遭受西方列强以及封建、官僚主义的压迫,造成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全方位破坏,人民群众民不聊生,迫切渴望推翻压在头顶的几座大山。所以,当山东人民刚接触马克思主义,以激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便迅速组织成一个团体,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山东早期传播的政治因素。其二则是经济因素。在列强的大举入侵之下,山东地区传统的小农经济迅速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生长。同时为了与自己的国家互通有无,列强在山东境内修建了大批的铁路,打通了大批的航路,使得山东地区交通、信息网络发达,马克思主义后期的传播变得更加畅通无阻,形式多样。其三便是山东地区的文化,山东是孔孟之乡,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浸润,其中所蕴含的“大同社会”“仁爱礼智信”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表达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山东奠定相应的心理基础。

(二)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知识分子具有文化素养的积淀,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坚力量。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利器。中国工人阶级大多没有受过教育,采用原汁原味的学说并不能使人民群众理解到其中心思想。所以,山东的知识青年采用通俗化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在山东,王尽美早期开展传播工作时,深入群众,采用戏曲、小说等形式,为人民群众进行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观点,其最终要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落实到实践。进步青年牢牢把握这一精髓,深入工农群众,培养其阶级意识,鼓励他们站起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他们最终的理想目标。正是纷纷揭竿而起的工人运动,使得工农革命获得胜利,使得中共国产党最终成立,也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人们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理论又反过来更好的指导实践。

(四)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历史活动是由群众主导的,山东进步青年牢牢把握这个“定海神针”,将关键工作都放到工农群众的工作上,向他们揭示受剥削、受压迫的残酷现实,带领工人群众进行工人运动,鼓舞工人的斗志。正是因为联合了工农群众,中国的革命才有了坚强的后盾,形成洪荒之力,最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地区的革命青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使得山东革命成燎原之势。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排斥教条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山东的进步青年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坚强的革命信心,紧跟马克思主义的训诲,针对实际问题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使得山东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二、马克思主义在山东早期传播的现实启示

山东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所体现出来的经验对于今天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意义。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显著的理论特点便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不断实现其理论的飞跃。山东牢牢把握理论特点,将马克思主义与省情相结合,才获得理想传播效果。所以在当今时代传播马克思主义,要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地区化”。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从未忽视人民群众的的重要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身为中国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能够不断获得生机与活力的法宝。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重视人民群众创造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眾,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国引领思想的旗帜,引导我国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它是一个内容广博的思想体系,在被实践检验的今天仍旧体现其科学性。我们要掌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的这个掌舵,紧握这根“精神支柱”不动摇,将其化作精神力量,指引人生方向。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早期传播,是多种因素相互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不可动摇的根基,创新传播方式,以史为鉴,不断抵达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国焘.《我的回忆》第 1 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周向军,闫化川.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传播实践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学刊,2014(2):11-18.

[5]臧金锋》再论山东共产党小组的创建人问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1):27-32.

猜你喜欢
山东马克思主义特点
我和我的家乡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山东老家规 (中)
傅有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