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2019-09-10 07:22谢登亮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核心素养数学

谢登亮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我国基础教育已经正式步入“核心素养”时代。数学作为高中基础学科,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感知能力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课程标准,强化学情分析,创新教学模式,抓好课堂常规,构建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  有效教学

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使课堂更加有效,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发展?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通过分析“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内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是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对数学人才需求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品质,它是学生数学学科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总的来说,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算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数据观念和模型运用等,它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以及自我评价等,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持久性、综合性以及阶段性等。持久性,指的是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他们在较长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学会使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毅力。综合性,指的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是单纯地考查某方面的能力,而是考查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核心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而阶段性就是指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或水平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不尽相同的,小学阶段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而初中和高中就需要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目前高中數学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特别是高中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是,当前的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旧不容忽视,例如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分离”的弊病,英语学科“教、学、用脱节”的问题。当然,数学学科也存在诸多问题。

1.学生基本功相对薄弱

虽然大多数高中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不少地方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生数学基础依旧还是比较薄弱。他们虽然是初中毕业,但是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数学运算都不会,更不要说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了。例如,上课随机抽查,要求学生背诵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的定义,结果发现,中等偏上的学生居然也不会,那些基础差一些的就更不要说了,可见他们数学的功底有多么薄弱。

2.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

高中学科学习的难度明显增加,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导致不少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加上任务紧、学业重,每个学科的教师都会布置比较多的作业,导致学生没有办法自主分配学习时间,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就成了“天书”,部分学生遇到问题也不主动去请教老师,最终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缺少实践锻炼机会

虽然说数学学科的很多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就目前来说,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重知识、轻运用”的情况很难得到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高中生数学核心能力的发展。学生掌握的大量数学知识得不到有效运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另外,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成绩提高就可以了,至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没有必要,实践机会太少,没有兴趣,影响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1.立足课程标准,研究数学教材

数学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数学教材,而且应深入研究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高中数学学科来说,我们必须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白其对各个阶段学生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不同要求,然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让课程标准的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另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需要关注教材,具备教材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只有自己先在教材的数学符号里“出生入死”走一遭,通过细读教材上的例题等比较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关键点,才可能实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培养,才可能应对课堂上学生的质疑与探究。

2.强化学情分析,培养数学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导高中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时,也要尽可能合理分析、预估学生情况,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并且注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幂的知识”时,考虑到部分学生对这种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不一定能够很好理解,便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张0.01毫米的A4纸让学生进行对折,然后再抛出非常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果教师将纸张对折28次之后,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呢?会有一棵小树那么高吗?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逐渐认识到“幂”的秘密,从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并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高效的探究。当然,教师在分析学生的情况之后,必须结合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思考运算,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3.创新教学模式,发展学科思维

教师在进行数学学科教学时,应该打破传统思维,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导致学生陷入枯燥乏味的题海训练,直接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熟练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不妨尝试规律性地划分课堂时间,利用5分钟复习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再用15分钟来细讲新的知识点,随后留出15分钟给学生进行充足的小组讨论,使学生之间碰撞出数学的思维火花。最后,用10分钟进行课堂总结,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归纳整理。通过类似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核心素养当中的自主学习理念,使学生能够学会怎样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究。

4.抓好课堂常规,培养良好习惯

数学学科的学习虽然强调思维逻辑的重要性,但是也不排除良好习惯、行为规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计划、定规矩。教师要依据教材认真备课,带着疑点、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必须要求学生高效、独立地完成课后作业,杜绝相互抄袭的坏习惯;要求学生对作业及每次月考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整理,并建立错题集,对错因要认真剖析,从根本上找准问题所在,力求在以后的考试中同类问题不再“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揪”住不放过,用放大镜看问题,而不是盲目地以成绩论高低。

三、结语

中国教育教学核心素养时代已经来临。因此,高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高中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立足课程标准与教材,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林玉慈,陶剑,等.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J].课程.教材.教法, 2017(4):8-14.

[2]韦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广西教育, 2018(6):69-70.

[3]于川.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导下的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 2019(6):3-6.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核心素养数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