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快乐习作教学模式与策略

2019-09-10 07:22章静子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章静子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习作教学中所要达成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目标更加受到重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越发深入的贯彻落实,教师需要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来开展习作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快乐习作  模式与策略

快乐习作教学是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提高写作水平,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想写、能写、乐写,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快乐习作教学分为四个基本步骤。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习作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唤起学生写作的动机。

学生在进入正式课程之前,会有预习的准备。在预习时,应先了解习作的大致内容和要求,然后可以找一找相关的例文来阅读、赏析。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及时明确习作主题,引导学生把握主题,找准中心,以防偏题或没能按照要求完成习作。

二、学生练说,互相评价

习作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思考和交流伴随整个过程。因此,该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将课前对习作内容的预习情况互相交流,然后将自己的习作思路或想呈现的片段说给小组成员听,最后进行相互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小组成员在这种互动中,既能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够从为写作而学的过程中释放出来,取长补短,有所收获。

三、学习例文,指导写作

习作的过程,即是由词组成句、由句连成段、由段汇成篇的过程。例文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很好地吸收例文中的精髓,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必须提供方法获取的途径,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四、片段练笔,成果展示

快乐习作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学生写作的结果上,因此,课堂上也要有写作内容的呈现来反馈。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找好切入点,让学生进行片段式的练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对于片段练写也应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先从仿写开始,慢慢进行拓展,这样,让所有同学都能写、乐写,从而达到快乐习作的目的。

结合我校“小学语文快乐学习实践研究”的课题,我们按照以上步骤研究出快乐习作教学的模式,即:创设情境,例文引路,口头表达,练笔成文,点拨评价。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

习作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

1.联系生活导入。最接近学生生活的事情,往往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动机。如在教学《假期生活》时,导入就从老师自身的假期生活入手,在配以假期精彩的图片的描述下,更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假期生活,从而让学生快速参与到习作的课堂当中。

2.游戏导入。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在习作导入中,如能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中,那么在教学时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给别人画像》一课时,教师以猜谜形式一条一条出示文字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来猜一猜“这是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从而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教学。

3.故事导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习作内容有关的寓言、典故、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例文引路

例文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适时地指导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例文中的精髓,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去。

1.名家名篇赏析。古往今来,无数大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名篇精品,教师可以根据习作的主题,找到相应的名家片段,读一读,品一品文章的意境、美感,接受名家名作的熏陶。例如在教学《介绍自己喜欢的美食》时,教师通过出示梁实秋、汪曾祺等名家对美食片段的描写,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找到写作灵感,明确了习作思路。

2.教师下水文示范。教师现身说法,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也能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写作规律和章法技巧。例如在教学“学写新闻报道”中,教师出示了自己写的校园新闻报道,其中都是学生熟知的大事小情,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文章又出自教师之手,让学生对本来陌生的文体有了写作信心。

3.学生佳作品析。学生的习作中有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身边的生活,是他们自己思考、自己感悟之后的真实记录。因此,以学生的佳作作为范文进行习作教学指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三)口头表达

作文的基础是说话,要写好先要说好。小学生刚刚学写作文,在还不习惯于“心中默默说”的时候,就要“大胆说出来”。丰富的作文训练形式,是容易激发儿童练习兴趣的。

口头作文的训练要求不可太高,重点要注意表达时的要点和次序,这样才能说得有条不紊。

(四)练笔成文

1.仿写练习。无论是名家经典还是学生佳作,抑或是教师下水文,都可以成為学生练笔的典范。模仿佳作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范文的灵气熏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运用文字的技巧,在模仿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描写风景》的习作中,教师取夏日荷花一处景色,分别出示学生中的佳作、教师自己的下水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进行对比阅读,然后让学生仿照来写一写荷花或其他景色。

2.补白练习。教师可以从习作要求中提取适当信息加以描述,然后依托文本,让学生展开想象,扩充和丰富接下来的内容。这样的课堂练笔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已有资源进行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习作要求的印象,而且也能在短时间内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五)点拨评价

小学习作教学中应建立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在相互尊重、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协作来完成评价。

1.教师评价

教师批阅作文不仅要用准确规范的符号和简洁的语言指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几句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语。这样的评语能够让学生在明确自己修改目标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自信。

2.学生评价

“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看。”老舍和叶圣陶先生对于文章的修改能做到如此,那么,学生更应该从完成习作初稿就反复朗读,读给同桌听,读给自己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听取意见,发现问题。

习作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语文知识融合过程,教师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语文素养。这也是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