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低结构”材料,引导“自主化”活动

2019-09-10 07:22苏伟真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3期
关键词:游戏材料幼儿

苏伟真

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为幼儿投放“低结构”材料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化”活动。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基于实际生活,收集‘低结构’材料;基于儿童特征,投入‘低结构’材料;基于儿童发展,运用‘低结构’材料”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儿  低结构  游戏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的教育来源于生活。低结构材料是我们生活中随手可得、随处可见的东西,它设计简单、玩法不限, 而且目标非常隐蔽,幼儿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提倡自主性的形势下,充分挖掘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体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彰显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低结构材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基于实际生活,收集“低结构”材料

1.来源于大自然

《纲要》强调,要发挥自然环境与社区资源的效用,为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与生活的空间。自然材料不仅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的处理,向幼儿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而且是最容易收集、最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在收集自然材料的同时,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如:秋天到了,结合秋游带领孩子们到户外去捡落叶、松果、石头等,把这些最原始、最自然的材料带到幼儿园投放到区域中,引导幼儿利用自己收集的自然材料探索不同玩法。

2.来源于幼儿生活

陶行知认为,教育其实就渗透于生活之中。幼儿在刚接触这个世界时必然会先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区域材料的供给可以更加多样化,搜寻生活中可以利用的低结构材料,将废旧的材料变成玩具,能够使幼儿教育更加充满生活气息。及时地把低结构材料放置到指定的区域之中,幼儿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这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双手和大脑的锻炼,还能够向幼儿渗透部分教育观念。如:让孩子将妈妈用完的化妆品瓶子清洗干净,布置成娃娃家妈妈的梳妆台。这些化妆品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生活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把孩子的游戏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得在区域活动中的快乐游戏、自我学习不再是天方夜谭。

3.来源于环保材料

《纲要》提出要培养孩子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低结构材料很多是环保性质的废旧物,幼儿在收集材料的同时,不仅发现废物可以再次利用,而且还认识到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例如:茶罐、纸箱、报纸、纸芯筒、奶粉罐等,都是无污染的材料,还能再次利用,而且无论将它们投放在建构区还是其他区域,各种纸箱、废报纸、纸筒又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开启不一样的探索之旅。

4.來源于安全材料

任何游戏都应该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低结构材料的收集上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安全性是否达到要求。如收集瓶罐类的低结构物品时,教师应该考虑到避免玻璃类的瓶子,容易划伤、刮伤、易碎的瓶子。这都给孩子在游戏时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如因特殊需要,像易拉罐,在孩子使用前教师应当对于易划伤的部分做特殊处理。

二、基于儿童特征,投入“低结构”材料

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如果太过于单一,对幼儿来说吸引力不够,幼儿就很难和操作材料产生积极的互动。因此,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适宜性,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1.按照年龄特征,投放针对性材料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拥有的经验不同,因此其游戏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针对此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置区域材料,以全面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及能力区别。比如小班幼儿会对一些颜色鲜艳的、能弯曲变形的、能动起来的材料感兴趣,如瓶罐、吸管等,而中大班尤其是大班幼儿则更喜欢能发挥多种功能、可加以组合的材料,比如石头、纸杯等。选择合适的材料,让低结构材料“活”起来,孩子就能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游戏、提高、收获。

2.充分尊重差异,投放层级性材料

每一个幼儿个体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名幼儿心理、学习和行为层面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要事先分析每名幼儿的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投放低结构材料,在实际过程中,可以让某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幼儿自主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索。如,在玩沙漏游戏时,幼儿选用干沙和湿沙自制成沙漏,感受沙的流速;同时,我们也鼓励较快完成操作的幼儿再寻找其他的材料,制成沙漏进行实验,幼儿选用豆类、纽扣、纸屑装入瓶中制成沙漏,在实验中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因此,投放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3.满足幼儿需求,投放多用性材料

教师要注重材料的一物多用、多种材料结合使用以及重复循环使用。如收集的矿泉水瓶、薯片筒、纸杯、纸盒,除了可以搭建、垒高,还可以用于开展其他活动,结合主题“春天真美丽”可以将矿泉水瓶用来当作花瓶,纸杯可用来制作创意手工,用剪刀、蜡笔制作成美丽的花朵。而薯片筒和纸杯还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制作成小汽车。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放飞想象与创造的翅膀,把这些普通又常见的废旧物品,通过自己的小手,结合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让孩子们在创意的世界里发挥无限的潜能,自由地去创造孩子眼中不一样的世界。

三、基于儿童发展,运用“低结构”材料

1.脑中有目标,玩法无极限

区域活动中,教师对于活动的目标、材料的选择和区域的玩法都要有较清晰的认识和初步的蓝图。对于低结构材料,每个幼儿的玩法都不同,没有玩得好或是不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创造者,赋予每一种材料以生命,创造出不同的作品。比如户外活动,组织孩子用报纸棍进行游戏,孩子在地上搭成格子跳,玩着玩着有的孩子突然发现纸棍是空心的,引导他将眼睛靠近它,咦!还可以当作望远镜,可以通过小洞洞看到很多东西;玩着玩着突然又发现,从小洞洞里说话的声音很有趣,还可以当成传声筒。这些幼儿自创的玩法在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同时,通过老师适时的指导,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求知,为幼儿获取成功给予有效的引导。

2.眼睛勤发现,介入巧选择

区域活动中教师只是“向导”,不能取代幼儿的主体地位,一旦幼儿抛给教师问题,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方式接下这个问题并且再次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还给学生。教师应当注意,在实际的接抛过程中应当尽量潜移默化地介入幼儿的活动。这种介入的实质并不具有任何干预的性质,相反,对于幼儿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例如,一位教师投放了某些规格并不相同的废旧纸盒于美工区内,引导幼儿自主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玩具。幼儿一边在手中观察各式各样的盒子,一边考虑玩具的制作方法,随手拿起身边的画笔给盒子添上五官,成功地制作出了盒子娃娃。在制作过后,幼儿将自己的成品兴高采烈地给教师展示。此时,教师先对幼儿的成品持以肯定的态度,引导幼儿将盒子组合起来,进而设计出更有趣味性的玩具。幼儿受到了教师的启发以后,将盒子组合起来,制作了卡车、轿车、面包车等。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关注幼儿的创新思想,首先对幼儿所绘画的盒子娃娃持以肯定的态度,并且在幼儿创作的基础上启迪幼儿的空间思维,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获得了具有意义的创作成果,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3.心中有孩子,材料常调整

好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成功,因此,教师在投放低结构材料时,应当关注其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数量是否合适以及时间是否恰当。每个幼儿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如果要想使区域活动彰显其优越性,就应当引导每名幼儿选择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模式,引导幼儿积极地探索,增进自身的阅历。教师在设置和安放区域材料时,万万不可以笼统的态度进行,一定要意识到幼儿之间的具体差异性,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材料。除此以外,教师还必须根据幼儿的现有情况和能力对区域材料做出一定的变化,使每名幼儿都能够获得区域活动的参与感,进而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的。在利用低结构材料的区域活动中,要让幼儿真真正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想象、兴趣和能力,赋予材料特有的玩法和意义。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低结构材料,让低结构材料真正成为幼儿认识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陆义苹.浅谈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游戏氛围的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214.

[2]陈嘉苏.新时期幼儿园游戏材料生活化及有效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36):264.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游戏材料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在区域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探究
游戏环境,随心舞动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关注区域活动的层次性,让环境材料推进游戏发展
创设角色游戏环境 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