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平台之图书馆智慧门户的建设

2019-09-10 07:22汪艳玲薛继红
兰台内外 2019年25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汪艳玲 薛继红

摘 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图书馆智慧门户可由读者使用平台和数据管理平台两部分组成,并从资源整合、数据分析、应用服务、统一检索、学科服务及读者服务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智慧门户的功能设计,以期为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智慧门户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用户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许多图书馆致力于空间的改造升级来提升线下服务,并通过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微信等方平台开展线上服务,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但图书馆门户网站作为图书馆开展线上服务的主要阵地之一,对其功能的开发和应用还较少,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和各项服务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认可。

与此同时,大数据和云计算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充分挖掘图书馆门户网站的线上服务功能,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与相关企业开展充分合作,共同建设图书馆智慧门户,以实现构建全新的图书馆线上服务体系的目标。

笔者通过对维普、百度、智通达等公司相关产品的调研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从资源整合、读者服务、数据管理等方面初步构想了图书馆智慧门户的功能建设。

二、图书馆智慧门户的组成

图书馆智慧门户可由数据管理平台和读者使用平台两部分组成。

1.数据管理平台

数据管理平台主要面向馆员提供工作平台,可包含门户内容管理、服务介绍管理、文献元数据整合管理、文献查重验收、数据库商管理、大数据统计分析、读者账号管理、大数据行为分析、读者交互、内容审核管理、操作权限管理、数字资源开发接口等。

2.读者使用平台

读者使用平台针对普通读者提供服务,可包含服务介绍导航、读者登录、文献统一检索服务、数据库导航、课程资源中心、阅读推广专题、资源评价体系、服务评价体系、读者个人资源管理、读者社交空间、读者智能推荐、入馆教育等应用。

三、图书馆智慧门户的功能设计

1.资源整合仓储

(1)电子资源元数据整合。平台可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元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清洗,并实现元数据整合与精细化管理。所有的元数据按设置的规则分配唯一的数字馆藏号,支持简单检索检索和高级检索,支持对元数据的新增、修改、删除、下架等操作。来自多个数据库的同一文献在进行元数据整合时会进行去重合并,但保留全部来源信息,合并的规则根据文献类型有所区分。在资源的合并过程中会对数据质量进行自动清洗,保留质量较高的版本,所有的资源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持续更新。

(2)纸质文献元数据整合。纸质文献元数据整合可与图书馆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对接,利用系统接口自动化同步数据,接口访问的数据包括纸质文献的文摘元数据和馆藏状态数据,平台通过每天定时的从接口收割数据,进行纸质文献元数据的更新和仓储。仓储后的纸质文献元数据与电子资源元数据使用相同的字段描述存储,并在平台内与电子资源元数据进行去重合并,通过副本的属性保存各自来源的差异信息。

(3)馆藏资源存量评价分析。各类数据整合后,平台支持按数据库厂商、数据类型、学科分类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查看,结果可以以图谱或者表格的方式直观呈现。资源存量评价的分析范围可以选择单个文献类型、单个数据库、单个学科分类或具体的更新批次;分析层面可以对比各个数据库商的数据总量、监控资源的更新数量与频次,方便图书馆了解电子资源的时效性和数据量的变化,从而反映出数据库商的服务质量;分析结果可以包含语言占比、学科占比、发表年限占比等,通过这些结果图书馆可以清楚掌握资源的服务内容,并为后续的资源建设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4)元数据查重与验收。目前图书馆采购的资源品种丰富、资源量大,其中也避免不了资源的重复和滥竽充数,为此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可提供数据查重和数据验收辅助工具。资源查重工具可以提供查重的图示分析报告,直观的展示结果并支持按指定的格式导出;资源验收工具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对指定范围的资源进行内容与权限核实,自动判断该条元数据是否正確和权限合法,与合同中描述的资源服务情况是否相符。

(5)数字资源开发接口。平台还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供第三方接口调用平台内的资源数据,方便图书馆扩展各类资源服务应用或对接其他程序平台。为保证数据安全,接口必须通过图书馆授权才能使用。

2.大数据统计分析

(1)资源使用日志统计。平台可以详细记录读者的行为日志,并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存储,全面为图书馆展示各项资源使用的统计数据,并利用各种可视化技术展示出各种数据对比形态。管理后台可以从时间、类型、厂商等多个维度提供统计分析报告,并在结果中按浏览量、使用量、读者数等进行统计,提供详细的列表展示与图形展示,以便图书馆可以直观的了解资源使用情况以及读者关注的主要内容等。

(2)读者兴趣分析。读者的所有行为日志,除了用作统计分析,平台还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图书馆呈现读者的研究兴趣与关注内容。通过后台的查询,馆员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个体读者的行为兴趣分析,另外平台还可以支持对群体的读者分析,例如某一个具体的学院或者一个年级的读者。图书馆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读者的具体要求,只有了解读者的需求才能在服务过程中对工作进行优化,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3)服务应用统计。平台上的应用项目很多,在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这些应用的使用日志也同样可以被详细记录,为图书馆提供数据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了解哪些项目受读者欢迎、哪些项目使用率较低,为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提供参考。

(4)第三方使用日志整合。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部分读者可能并不会访问图书馆的门户网站,而直接使用图书馆的其他服务,这部分行为平台不能直接捕获,但可以提供接口,支持与第三方系统进行使用日志的整合。例如支持与图书馆流通借还系统对接,自动同步纸质图书的借阅历史数据和当前状态,实现馆内资源使用行为的整合。

3.应用服务门户

(1)门户服务主页。传统的图书馆门户主要展示新闻资讯、各种数据库等内容,不能完整的展示图书馆的资源服务能力,图书馆需要更直接的把各项服务向读者展示。平台主页以各类资源服务场景为主,主页的样式和栏目可以根据各类图书馆的需求进行设计,支持轮播图、gif图片、飘窗等个性化展示窗口,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嵌入,也可以对各版块进行增减、位置调整。

(2)服务与指南。平台展示图书馆主要的读者服务项目,包括实体图书馆的服务介绍,如图书馆概况、藏书分布和图书馆开放时间等;线上的读者服务,如在线预约、咨询服务等;链接图书馆借还书系统,给读者提供书目查询、热门借阅等服务。

(3)内容审核与过滤。平台上的部分应用支持读者发表上传内容,例如读书评论、专题讨论、共享文献等,为了保证上传内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平台可提供自动审核与过滤功能。内容的审查分为自动审核与人工判断两种方式,自动审核是基于敏感词库的建立实现,可以添加常规的违法敏感词汇在词库中,如果读者发布的内容中包含敏感词汇,就会被禁止发布或者屏蔽;没有匹配上的内容会进入到审核队列中,由馆员人工查看审核。

(4)服务评价反馈。门户可以提供服务评价入口,读者可直接在门户上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评价打分,如空间服务、服务态度等,也可以对图书馆门户上的体验、应用项目等进行评价打分。图书馆可以对评价的内容可以设置状态或回复读者,还可以根据评价内容、评分等编制分析报告,以反馈最近的服务状态和读者满意度情况。

(5)参考咨询。读者通过在线平台,向图书馆提出咨询,咨询内容覆盖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平台提供的方式主要有:实时交谈、留言咨询、知识库等,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咨询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4.资源统一检索

平台可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资源检索,检索范围覆盖馆藏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检索时默认是检索全部资源,也可选择相应的检索入口切换不同的文献范围,如纸质图书、数据库、期刊等。检索结果的全文获取通过链接各类全文资源库完成,多个数据库来源的相同文献可以进行去重合并,也可以显示所有的数据来源。检索结果可以按引文、endnote等格式导出,也支持读者对文献发表或查看评论和打分以及收藏和分享。

5.学科信息服务

(1)教学课程资源服务。平台可以建立教学课程资料库,帮助馆员和老师创建各类学科专业课程。把各课程相关的教参教辅资源、多媒体、论文、考试题库等资源进行整理汇编,通过对接图书馆的资源平台,基于汇编内容的字段描述自动获取充足的资源保障,实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教学应用场景的服务对接。

(2)资源推荐汇编。平台提供专题汇编功能,馆员可以基于图书馆的新书资源或者是读者关注的热点资讯,为读者提供资源汇编专题服务,例如信息素养培训专题、阅读推广专题等,将相关资源进行编辑组织后推荐给读者,读者通过这些专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对图书馆的资源丰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直观的认识。

6.读者运营服务

(1)读者账号统一登录。平台提供统一登录功能。读者只需要在一个页面登录就能够获取到图书馆各个服务模块的授权使用,统一的读者权限管理即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也方便读者的使用,且后续的扩展应用模块也可以快速接入到图书馆的统一服务中。

(2)读者互动。平台可支持站内消息、手机短信等交互方式,可以针对单个读者发送信息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体批量发送信息;还支持智能化的自动发送机制,设置好规则后,当条件满足时会自动发送给读者预设信息,例如借书到期、预约成功等等。

(3)文献收藏与订阅服务。平台可以为读者提供個性化的永久知识管理服务,可以收藏平台内的任意资源包括文章甚至是检索过程,并长期保存,方便读者随时回顾研究轨迹;可以订阅连续出版的期刊或者是关键词检索,当读者兴趣内容发生更新后,会及时得到通知,方便读者第一时间获取资讯更新。一站式的知识管理服务,降低了使用复杂度,提升了使用效率,使得图书馆成为读者永久的知识仓库。

(4)读者社交。平台为读者提供交流空间,读者可以针对某个专题或某本图书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对同一话题的探讨寻找学习上的伙伴。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行为,读者在相应的平台相互分享学习经验。

(5)智能个性化内容推荐。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推送功能。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针对读者的历史学习行为进行知识和信息的挖掘分析,建立个体兴趣模型,将高质量的内容主动推送给读者,满足读者的精准需求,发掘读者的潜在需求,让服务变得主动、智能。

(6)入馆教育。平台可以设置单独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块,图书馆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需要新生读者学习的各项服务内容与注意事项,通过智能化的流程展示,让新生读者在首次使用图书馆服务时就能完成学习。教育内容支持图片、动画、视频多等多种格式,让读者在生动的培训内容中学习完整个过程。

四、结语

在技术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图书馆智慧门户的研究为图书馆服务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基于对维普、百度、智通达等企业科技产品的调研,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智慧门户的组成、功能建设等内容,以期丰富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的理论研究,并为其实践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若,邓学军,张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实施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07):113-117.

[2]尹全勤.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J].科技传播,2019,11(12):163-164

[3]窦剑.浅析数据挖掘应用与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02):42-44.

[4]许良,潘杏仙.关于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技术与服务问题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02):10-13.

[5]盛丽萍.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2):97-99.

[6]崔芳.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2018(12):119-122.

[7]杨超,侯贺,姚泽军.“互联网+”思维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7,30(05):7-10.

[8]许天才,魏群义,张洁.需求驱动的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7,37(07):17-21.

[9]吴苏红.对建设智慧图书馆门户的思考和建议[J].大众文艺,2016(08):205-206.

[10]窦剑.论高校智慧化图书馆平台架构及功能设计[J].新世纪图书馆,2018(06):42-4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图书馆O2O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837)。

作者简介:汪艳玲(1981-),女,汉族,籍贯:湖北荆门,硕士,馆员,研究方向:资源建设、信息服务;薛继红(1967-),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与管理、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