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互通CBTC系统列车折返流程的探讨

2019-09-12 07:09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红蓝报文车载

李 磊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1 概述

在互联互通CBTC 系统中,列车共享车辆段、多线共轨运行,提高了线路和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和调配,因此各信号设备厂商基于统一接口规范进行开发和设计。不同厂商的CBTC 系统进行互联互通以后会引入新的危险源,因此需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而列车折返在CBTC 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互联互通CBTC 系统的列车折返流程进行探讨和分析。列车折返指的是列车运行到终端站后,在折返轨上进行首尾换端,换端过程中地面信号设备区域控制器(ZC)对列车进行连续控制以保证列车不降级。由于列车折返过程中对外通信时暴露的IP 地址数目不同,因此将列车折返制式分为2IP 列车折返和4IP 列车折返,通过对其折返流程进行对比,并比较其优缺点,为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列车折返制式

每一列安装CBTC 车载设备的列车,根据对外通信时在红蓝网上暴露的IP 地址数量不同,可以将列车分为2IP 列车和4IP 列车。2IP 列车指的是列车首尾两端车载控制器(简称VOBC)的唯一标识符(简称VID)相同,对外通信时在红蓝网上统一暴露各1 个IP 地址。4IP 列车指的是列车首尾两端VOBC 的VID 不同,各自分别在红蓝网上暴露1 个IP 地址。

红蓝网是指两条独立的物理链路,车载设备与ZC 在每条物理链路上建立TCP 连接,进行数据冗余传输,传输数据时使用相同传输序列号。通信冗余管理是通过RSSP-II 安全通信协议栈以及适配层共同实现,其中,适配层协议不负责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性由RSSP-II 协议消息鉴定安全层和安全应用中间子层保证。

由于VOBC 类型存在差异,因此列车折返流程也会不同。根据列车对外通信暴露IP 地址的数目不同,将列车折返制式分为2IP 列车折返和4IP 列车折返。

3 2IP列车折返流程

对于2IP 列车,VOBC 与ZC 通信时,通过红蓝双网分别建立安全连接,双方传输消息时,将应用消息复制后,在红蓝网上分别传输,在应用消息包头前面添加IP 地址、端口号,标识不同的冗余通道,首尾两端VOBC 共同使用该组安全连接,共用一个VID,ZC 对列车进行控制时不区分首尾VOBC。

现将VOBC1 定义为换端前的车头VOBC,VOBC2 定义为换端前的车尾VOBC。对2IP 列车折返流程进行描述。

折 返 开 始 前,VOBC1 与ZC 正 常 通 信,VOBC1 向ZC 发送列车位置信息报文,ZC 向VOBC1 发送列车控制信息报文。

折返开始后,VOBC1 停止向ZC 发送列车位置信息报文,VOBC2 开始向ZC 发送列车位置信息报文。

ZC 根据收到VOBC2 的列车位置信息报文,判断列车方向发生改变且列车位于折返轨内,则认为列车折返,开始向VOBC2 发送列车控制信息报文。

VOBC2 收到列车控制信息后,开始据此控制列车,若移动授权终点超过换端后的列车前方一定距离,则列车能够保持CBTC 等级。折返流程结束。

在上述2IP 列车折返流程中,ZC 对列车进行连续控制,且折返前后列车VID、安全通信连接信息以及IP 地址等都未发生变化。2IP 列车折返示意如图1 所示。

图1 VOBC2IP-ZC2IPFig.1 VOBC2IP-ZC2IP

4 4IP列车折返流程

对于4IP 列车,车载首尾端VOBC 使用不同的VID,首端VOBC 与ZC 通信时通过红蓝双网分别建立安全连接,折返过程中,尾端VOBC 通过另外两个红蓝网与ZC 建立安全连接,并向ZC 进行注册。首尾端VOBC 与ZC 通信时不共用安全连接。双方传输消息时,将应用消息复制后,在冗余网络上分别传输,在应用消息包头前面添加IP 地址、端口号,标识不同的冗余通道。折返完成后,首端VOBC 注销与ZC 的连接,仅保留尾端VOBC 的连接。与折返前相比,与ZC 通信的车载设备的红蓝网IP 地址发生切换。首尾VOBC 采用不同的VID,ZC 通过不同的VID 对列车进行连续控制。

4IP 列车折返流程如下所述。

折返开始前,VOBC1 与ZC 正常通信,向ZC发送本端列车位置信息报文,ZC 向该端发送列车控制信息报文。

折返开始后,VOBC2与ZC 建立新的安全连接,并发起注册请求。列车注册成功后,VOBC2 判断列车停稳后向ZC 发送本端列车位置信息报文,并指明处于折返状态。

Z C 与 V O B C 1、VOBC2 同时保持通信,若两端均为非激活端,则向两端同时发送无效的列车控制信息报文;若两端有且仅有一端为激活端,则向该端发送列车控制信息报文,向另一端发送无效的列车控制信息报文;若两端均为激活端,则判断折返状态;若有且仅有一端为折返状态,则向该端发送列车控制信息报文,向另一端发送无效的列车控制信息报文;若两端均为折返状态或非折返状态,则向两端同时发送无效的列车控制信息报文。

VOBC2 收到VOBC2 方向的列车控制信息报文后,开始据此控制列车,若移动授权终点超过列车前方一定距离,则VOBC2 应能够保持CBTC 等级。

折返完成后,VOBC1 向ZC 发送注销请求,断开与ZC 的连接。

4IP 列车折返示意如图2 ~4 所示。

图2 4IP列车折返前Fig.2 Before 4IP train turn-back

图3 4IP列车折返中Fig.3 During 4IP train turn-back

图4 4IP列车折返后Fig.4 After 4IP train turn-back

如图2 所示,列车折返前,首端VOBC 与ZC 通过红蓝双网建立安全连接。VOBC 通过冗余网络将信息发送给ZC 主系。

如图3 所示,列车折返过程中,首尾端VOBC 同时与ZC 建立安全连接,通信数据量比折返前增加了一倍,ZC 通过识别首尾端不同VID对列车进行控制。

如图4 所示,列车折返完成后,VOBC1 与ZC 注销,ZC 对VOBC2 进行控制。与折返前相比,ZC 与列车通信的IP 地址、VID 均发生切换。

5 不同折返制式分析

通过对上述不同折返制式流程进行分析,4IP列车折返流程较为复杂,存在首尾两端同时与ZC建立通信的过程,消耗系统资源,降低折返效率。ZC 需要判断两个VID 是否对应同一辆列车,在识别列车折返计算中增加逻辑处理,使系统变得复杂。且由于列车折返时,首尾端VOBC 同时与ZC 通信,增加了安全硬件平台处理器的负担。2IP 列车折返流程则比较简单,ZC 仅通过判断列车运行方向的变化以及所处位置即可识别出列车折返,在内部逻辑处理中,只需要维护一个列车VID 即可,结构更加清晰。

6 结论

针对互联互通CBTC 系统的发展趋势,各信号厂商开始基于统一接口规范进行开发与设计。由于车载VOBC 设备类型的差异,给系统引入了新的危险源。因此本文以列车折返为例,对2IP 列车和4IP 列车折返流程以及数据冗余传输进行介绍与分析,并总结其优缺点,为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红蓝报文车载
基于J1939 协议多包报文的时序研究及应用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最爱红蓝饭
低轨星座短报文通信中的扩频信号二维快捕优化与实现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
浅析反驳类报文要点
奔驰S级48V车载电气系统(下)
红蓝饭飘香
浅谈车载网络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