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学问无涯,何处是心向往之的境界

2019-09-12 02:31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

6月25日凌晨,文学界泰斗、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去世,享年105岁。

徐中玉的名字几乎是和《大学语文》联系在一起的,由他主编的《大学语文》,迄今为止已经发行了三千多万册,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从这里获得了知识与力量。

1934年,徐中玉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七七事变爆发后,徐中玉轉入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读书期间,徐中玉师从老舍、叶石荪等名家。从大学三年级起,徐中玉养成了运用卡片搜集资料的习惯,从未间断。1958年,徐中玉被打成右派赶出中文系。但此后二十多年间,他在“扫地除草之余,新读700多种书,积下数万张卡片,手写逾1000万字”。“多年后,当我看见一箱箱发黄的卡片时,我懂得了一个人在逆境中该如何处世、行事,如何以志业充实自己的生命。”徐先生的弟子、文艺理论家毛时安说。

粉碎“四人帮”后,年过六旬的徐中玉出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鉴于“大一国文”已整整中断30年,徐中玉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联合发起倡议,在高校恢复“大学语文”课程,并成立《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1981年,《大学语文》问世。“一个学者本领多大,也无非就多写几篇文章,多出一两本书。而假如能在被大量的人需要的教材或参考书方面,做出点成绩,不是一样嘛。”有着极强社会担当意识的徐中玉始终这样说。到今年,《大学语文》已出到11版。

虽然曾经历颠沛坎坷、大起大落,但先生一直心怀家国命运。凡是他觉得于国于民于党有利的话,从抨击严重腐败之风到文化的失落、教育的困境、道德的沦丧,该讲的他都讲了,不仅私人场合讲,而且在公众场合大声疾呼。他曾在《论勇敢的表现》中写道:“发真的声音,说真心的话,忘掉了个人利害,推开了一切阻碍进步的因袭俗滥的规矩习惯老调,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表现……”在好友钱谷融老先生眼里,“中玉兄不但热心公益,勇于任事,而且敢做敢为,只要义之所在,他都挺身而出,绝不瞻前顾后、首鼠两端。”毛时安感慨,“倘若有什么能概括先生形象特征的词的话,在我看来,最准确的莫过于‘风骨二字。”

这种风骨,徐中玉是这么解读的:“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物美、价廉、耐磨、爱国,穷也穷不走,打也打不走。挨着无奈,忍辱负重,挨过就算了。诚然懦弱、无能,但挚爱这块土地,这里有我们丰富的文化宝藏。”古人之中,徐中玉最推崇苏东坡,历尽苦难而豁达大度,他以为是知识分子的典型。

在担任系主任期间,徐中玉还兼任《文艺理论研究》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两份学术刊物的主编,事务极多。那时的校园里,常能见到徐先生拎一个公文包疾步穿过校园的背影。“先生之所以如此忙碌、愿意做很多事情,是因为他从未放下知识分子的使命与责任。” “文艺必须有益于世道人心,这是徐先生年轻的时候就信奉的观点。”他的学生说,“在他对故纸堆几十年如一日的整理发掘中,我们总是可以听到时代涛声的有力激荡,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先生直到90高龄,还在主编刊物和教材、写论文。坐在陈旧书桌前的老人,安静、平和,秋日上午和暖的阳光里,周身布着一层淡淡光晕。近百年的历史变幻和尘世喧嚣在他身上仿佛都被消融,只有那双带着淡然笑意的眼睛里,埋藏着岁月留给他的秘密。

先生一生淡泊,儿孙们为他买的新衣,他从不享用,他的老花眼镜,也是地摊上花5元钱买来的,保暖鞋已经打了好几块补丁。然而在百岁生日这一年,他捐出100万元和5万多册藏书,并在华东师大设立“中玉教育基金”。他说:“拿出积蓄支援贫困学生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数目不多,略表心意而已。”——这100万元,每一分都是这位清贫简朴的学者多年的积蓄和笔耕所得。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怀黎民苍生,刚正不阿。”他的弟子说,“先生生活着的这一百年,风云激荡,这种时代最难坚持的就是书生气和英雄气,但先生做到了。”

6月28日,徐中玉先生的追悼会在沪举行。从八方赶来的亲朋挚友汇聚在一起与先生作别。殡仪馆大厅内悬挂的挽联,恰似先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生:立身有本,国士无双,化雨春风万里,何止沪滨滋兰蕙;弘道以文,宗师一代,辞章义理千秋,只余清气驻乾坤。

热议锐评:生长于20世纪最初一二十年的那一代人,生而带有士的传统,经历了共和的洗礼,也品味了战乱的辛酸;承受了运动的考验,更有许多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赢得了生命的第二春。所以他们的身上,常常更多地有一种生命的韧劲,有一种超常的冲淡,有一种“恶补”般的勤奋,有一种“匹夫有责”式的感恩。徐中玉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中人。

当代哲学家牟钟鉴说:“中华民族是刚健中正的民族,不卑不亢,坚毅而好礼,矫健而多姿,既不会像羊那样怯懦,也不会去效法狼性的凶狠,而会像游龙出渊,腾飞在天地间,给人类带来甘霖与和平。”从徐中玉及其同时代人身上,我们能看出这样一种时代与民族的精神在承续。(肖罗《光明日报》)

素材运用:学问无涯;大师风范;使命与责任;书生气与英雄气;风骨;淡泊;生命的韧性;刚健中正的精神;和着时代的涛声;一颗纯粹的心,一个至真至诚的人格;对知识、学术的热爱和信念……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等)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探寻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基于公安职业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心灵观照传播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