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整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践思考

2019-09-12 03:21梅坚强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优化整合三维目标

梅坚强

[摘  要] 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上存在着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瘫软、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情感目标孤立等不足之处,教师应充分认知、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并根据实际进行设计、优化和整合,继而令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科学性.

[关键词]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优化整合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的认知、理解、设计与操作上的缺失,往往会导致课前预设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目标概念化与相互割裂的现象. 文章结合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笔者的自身实践和思考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与优化做出一定的阐述.

[?]设计缺失

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上一般会存在以下问题:

1. 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瘫软

知识、技能目标这一“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常规性任务,一些教师虽然能够对教材和教学过程进行仔细的钻研和思考,但仍旧会因为认知的片面与观念的偏差而在这一基础性目标的设计中迷失方向.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游离

很多教师未能及时转变观念而导致设计过程、方法目标的意识较为淡薄,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上却游离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发展之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孤立

脱离具体内容、特定情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都是空洞而无力的,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孤立而机械地进行着空洞而无力的教学.

[?]优化整合

在研究教材、学生等方面的基础上设计好“三维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这也是优化整合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内容的选择,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关注其学习过程与结果,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思维的同时令学生能够在积极情感的促动下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 获得优化与整合的“三维目标”应能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以及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相互融合且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函数的单调性.

(1)要求学生能结合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其他具体函数的图像说明函数在某区间上的某种单调性,教学中应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函数在定义域的子集上具备单调性并因此说明函数的单调性只是其局部性质.

(3)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在区间上任意取x1,x2∈D且x1

(4)设计问题探究活动并令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与兴趣得到激发和保持.

[?]设计优化的特性

1. 生本性

为学生学习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优化中最应该考虑和明确的,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与培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优化也就成了一种原则,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教学目标与整体方案的制定,圍绕学生的发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并展开教材、学情、教学理念的具体分析、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并列出知识体系,制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总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章节与课堂教学中.

2. 层次性

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在群体活动或小组活动中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活动状态也会各有不同.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考虑目标实施过程中的层次性与梯度性以及不同教学内容上的不同层次要求,将目标设置得更具“个性化”并在不同学生层面上有所体现,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只有适合不同学习的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才能满足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时期的、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探究活动中获得最好的发展.

3. 可测性

目标设置与教学结果的达成是否一致可以运用测试这一手段进行检测,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充分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并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状态,确立较高可测性的教学目标并因此保障教学活动结果和目标达成的互融与统一.

4. 生成性

“生成”和“预设”是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的两方面内容,教学的计划性与封闭性、动态性与开放性是具有一定对立性质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校情、教情、学情并确保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以促进学生的多维性、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预设和生成之间的互补性并使两者成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新课标提出了拓展学生数学视野的具体要求,实际上这是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见识”上进行关注. 鼓励学生在解题中学会多角度地探求解题方法也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进行合理的、多角度的预设,教师在各种预设目标的比较、分析与考量中对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进行探寻和斟酌,使学生能够在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探索数学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帮助学生在数学创造与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并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例如,“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这一基础知识新授课实际上也是对圆锥曲线共同几何性质的探究,《标准》以及省编《教学要求》在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求上进行了这样的定位:帮助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并使其学会运用坐标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目标的定位可以说是“理解”层面上的. 高考命题范畴内将椭圆定为B级,其他为A级;附加题范畴内,抛物线为B级,其他则为A级.

从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可以看到,要求学生明确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并根据标准方程求出准线方程是教学的具体目标. 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的教学绝不利于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并合理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具体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借助具体实例并在师生合作互动、交流展示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得到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帮助学生在特殊实例和一般定义的理解中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获得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注重公式的应用并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

(2)能力目标: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使学生在探索公式的过程中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发展.

(3)人文价值目标:渗透人文教育并在提升数学文化底蕴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科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更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一方面,它能令学生充分感受到具体目标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它也能使学生获得追求目标实现的巨大内驱力.

由此可以看出,挖掘数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科学内涵并注重精神倡导、美育传播、人文教育能够更好地展现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品质发展并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最佳舞台.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对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效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目共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尽量摒弃“固态化”“刚性化”的教学目标,在立足于校情、教情、学情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出具备“弹性化”“科学化”的教学目标.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应在培养求原理、懂科学、有智慧、会思考的学生这一总目标上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与实践,清醒认识这一目标的重要性、科学性与引领性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才会因此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使学生在可持续的、和谐的道路上获得发展并因此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优化整合三维目标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优化资源整合促进小学生阅读感悟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情是语文教学的魂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析幼儿美术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
谈课堂教学中的 “预设” 与 “生成”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