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2019-09-12 02:28彭林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礼法中华文明

彭林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體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适用主题:以古礼至今人;文化;礼义之国……

学生运用示例一:

西人以法治国,国人以礼治国。这么一想,就很有意思了。礼,是经历了千年中华文化中依然留存的根本,它凝聚在每一个中国人的体内,将野蛮与文明分割开的精髓。而礼学则是修身的工具,是中华道德的准则,是民族联系的纽带。尽管已经度过了数千年的时光,度过了中西方文化激烈的碰撞,但它仍然能作为现代人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作为守卫中华文化的坚实护盾。

试想,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事无定则,民不聊生,不正是因为失去了礼法的中国就失去了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社会才难以安定么?礼法在中国社会中起的作用就像一个稳定器,稳定着人们的行为,稳定着人们的心理,本应大力去弘扬。可现如今,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许多人在如此混乱的文化漩涡中迷失了方向,空有愿景却不能落到实处。没有了修身的准则,没有了道德的标杆,没有了凝聚的核心,又怎能继续向前?要相信,度过了时间风浪,中华礼法能依然存在的意义就是其有能力带给现代人新的精神核心。——浙江省新昌中学 王钦元《以古礼治今人》

学生运用示例二:

我国素称“礼义之邦”,在中华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做人,讲究彬彬有礼,谦虚礼让;交往,重视礼尚往来,礼貌待人……不仅如此,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重拾礼的价值,让礼在我们手中焕发光彩。要知道,从个人层面来看,礼是富于中华特色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作为“社会人”,要力争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活动中与其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也要把懂得“礼”、践行“礼”作为衡量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从社会层面来看,礼则是民族凝聚的核心力量,端午重阳,中秋除夕,中国的节礼,带来的是文化的认同,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悠长,绵绵之中不乏明媚。中国人将文化中的谦虚、善良和敬天法人揉进了“礼”之中,让文化的大一统成为了中国千年以降永恒的主题,也为我们打上了华夏子孙的深深烙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孟庆函《重拾中国文化之礼》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礼法中华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礼法之治与泰始律令
礼法文化中的“情实”问题及其巫术渊源
晏子论礼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苏轼的礼法融合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