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若真与《溪山云霭图卷》

2019-09-12 06:29姜启明
中华书画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吴子题跋书画

姜启明

清代画学巨著《国朝画徵录》中列山东书画大家四人,分别为法若真、焦秉贞、冷枚、高凤翰。其中法若真以其才高位显、画笔卓绝而名冠清初画坛,推为“山左第一”。

法若真(1613-1696)工书法,初宗魏晋,得锺、王遗意,后因与王无咎(王铎次子)为同科进士,得以谒见王铎并允为门人,心领神会,尽得琅华馆精髓,与王铎、龚鼎孳并称“清初三大缙绅书家”。其行草书抑扬顿挫,动中寓静,论者谓有“鸾停鹤峙”之势。善山水,初于宋人郭河阳及元代王黄鹤著力尤深,中年后宦游江南,得见黄山真面目,并结识程正揆、梅清、戴本孝、龚贤等名家,画风大变,以卷云皴参以米家树法,逐渐形成笔墨浮动、气象氤氲的自家面目。所作潇洒拔俗,不染尘氛,独具风骨。晚年笔墨益精,渐臻化境,山川丘壑全以意出,云烟满纸,殊堪卧游。

《溪山云霭图卷》是一幅笔墨淋漓的雨景山水画,画面采用平远与高远相参式构图,展现夏秋季节山雨过后群峦起伏、烟云弥漫的景象。山林中万籁俱寂,不见人间烟火。远山中一弯山泉汩汩而下,奔流宣泄,似要打破深山老林问的萧疏沉寂之气,使人如闻其声、欲饮其甘。作者一反过去笔墨繁缛、皴多染少的常态,而以纵逸之笔随意挥洒涂抹,山石略施皴擦并辅以淡墨烘染及水法运用,于空灵简淡中得烟云妙处。其树法于淡宕中参以浓笔,层次分明,扶摇婆娑,尤为奇绝。画面中不着一士,不缀一宇,把山野林泉的荒寒、空蒙表现无遗,颇有王摩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之境,堪称逸品。据其画风审视,老笔纷披,脱略形骸,当为其70岁以后风格。与一般职业画家不同,法若真官位显赫,书画创作仅为修身娱性、聊发士气而已。除部分作品用于馈赠亲友及应酬索请,得意之作大都留与子孙,以图薪火相传。其中的绘画作品往往不加题识,只偶钤一两枚印章而已,这从下文中所录该画后段冷文炜题跋也得到证实。该卷即无文字题识,仅在作品左下角的石坡处钤盖“法若真印”“画癖”两枚印章(此二印见文物出版社《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628页“法若真”条),并不起眼。这种类似于宋人“隐款”的处理方式,使得主体画面更加整洁、突出,气韵也更显静谧、贯通,显示了其对山水画意境和气韵的独到见解和把握,也隐隐体现出明末清初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心中些许的孤冷与岑寂。

该手卷为乾隆时装裱,保存完好。在手卷的后隔水及拖尾部分共有3段题跋,概述了此卷的流传情况,依时间顺序分别录如下:其一,冷文炜题跋:

法黄山先生天姿聪慧,博极群书。国初以五经特荐为兴朝太史,书画冠绝一时,胶之人得其只字片纸,宝若拱璧。第好事者往往鱼鲁莫辨,以赝为真,殊堪叹息。可天禅师者,癖嗜翰墨,品题甲乙,不爽毫发。此卷笔墨纵轶,云霭烟横,真得米襄阳一脉神品也。其裔孙本思究心玄宗,留览释典,与可天师作忘形交,持以相赠,藏之箧笥,不轻出以示人。乾隆丁酉初春,师已归净土矣,徒孙光河工于书,其珍书画也与师等,一日,袖此卷索题于余,余顾而嘻日:每见世家巨族,于先人手泽多不能守,而僧家护惜师传,绳绳勿替,其志洵可嘉也夫。乾隆丁酉四月朔日,艾西冷文炜题于芝室。钤印:冷文炜印(白文)、彤章(朱文)、石耳山房(朱文)。

按,冷文炜(1719-?)字彤章,号艾西,山东胶州人,高凤翰之兄高凤举外孙,胶州文人冷廷枢(仲宸)之子。冷文炜自小得高凤翰喜爱与教誨,其原名“文孑子”和小字“好生”均为高凤翰所命。乾隆九年(1744)中副贡,授甘肃靖远、皋兰知县。工书法,宗《天冠山》,名重一时,为乾隆中期山东名书家,鉴藏书画碑版尤精。“丁酉”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冷文所谓“其裔孙”,当为其长孙法光祖(1674-1721),据法坤宏《扶风旧德录》载,法若真书画遗产均由其继承。则冷文炜题跋时,法若真已离世八十余年,法光祖离世亦已五十余年。由冷文炜这段叙述,加之该卷所钤收藏印章昆明萧应椿和云南吴子蔚,基本勾勒出该卷三百余年来的流传递藏过程。

其二,蒋师辙题跋:

法黄山先生画在国初有重名,曩末之见。此卷今藏保山吴子明同年处,幸得寓目,如有云气往来纸上,谨题数语,以志眼福。光绪二十年仓龙在午良月,上元蒋师辙。钤印:蒋师辙印(白文)、青豁生笔墨(白文)。

按,蒋师辙(1847-1904),字少颖,号遁庵,南京人。光绪十六年(1890)中顺天乡试副榜,曾任安徽寿县、桐城、无为知州,有政声。先后参与编纂《山东通志》《凤阳府志》等多部志书,并有《台游日记》四卷。此手卷签条“法黄山先生真迹,师辙署签”亦由其题写。光绪二十年是公元1894年。

其三,萧应椿题跋:

昆明萧应椿頵公氏拜观。

钤印:绍庭观过(朱文)。

按,萧应椿(1856-1922),字绍庭,云南昆明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曾任山东大学堂总监。辛亥革命后避居青岛,同溥伟、刘廷琛等人参与复辟清室活动,失败后从商,闲暇喜鉴赏书画。

从萧应椿1893年中举、中举后任山东大学堂总监,与1894年在山东通志局的蒋师辙题跋(1890年《山东通志》始纂)看,二者交集于济南,其时,该画由萧应椿同乡、保山吴子明携至济南,与蒋师辙、萧应椿三人共同鉴赏的。保山属滇西,吴子明其人目前虽尚无相关资料,但蒋师辙既称其为“同年”,则其人亦当为光绪十六年举人。

在该画卷的右下角,钤盖有两枚收藏印,分别是“椿荫轩主人吴生子蔚之章”(白文),“滇西吴氏珠浦收藏印”(朱文)。

按,吴子蔚,晚清时云南人,与蒋师辙为文字友,亦善鉴藏书画。那么,上文所提及的该画藏者滇西保山吴子明,与钤盖收藏印的滇西吴子蔚,究系一人还是本家,尚待进一步研究。总之,凡此种种,龊说明此卷传承有绪。

综上所述,《溪山云霭图卷》的大致递藏路线如下:1696年法若真逝后,该画由其长孙法光祖收藏;1721年之前某时,法光祖转赠可天禅师;1777年初春,可天禅师圆寂,由其徒光河收藏;该年夏初,光河携此卷请冷文炜题跋。至1894年之前某时,该卷由云南保山吴子明收藏;1894年农历10月(良月),吴子明携此卷到济南,与蒋师辙、萧应椿一同鉴赏;之后,该卷归滇西吴子蔚收藏。

作为一代书画大家,法若真的作品一直为后人珍视,其书画散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仅(《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的就达32件,其中故宫博物院藏《偃盖篇图轴》被《石渠宝笈》著录,受到乾隆皇帝青睐。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中国绘画史资深专家、景元斋高居翰(James Cahill)珍藏法若真山水一卷,并撰文《法若真山水画中的生拙与境象》(后改题为《笔拙境奇——论法若真的山水画》),对其艺术详加论述,颇多独到论点。该《溪山云霭图》卷不仅是法若真绘画艺术成熟期的一件力作,也是其传世书画中为数不多的手卷作品之一。

(作者为山东明社社执事)

责任编辑:陈春晓

猜你喜欢
吴子题跋书画
返老还童
真想有个奶奶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小小书画廓
喝水
水果雨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梁启超藏书题跋述略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