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本教育及课程再造中创建学校教研特色

2019-09-12 00:56关迎雷
考试周刊 2019年58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程设置

关迎雷

摘 要:学校秉承“以生为本,和谐多元”的办学理念,在教师队伍建设、生本教育与课程建设、海量阅读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改革与创新,学校发展健康蓬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校在践行生本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研特色,生本之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程设置;教研特色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扬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素养,充分地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童真的学习天性。

课程再造的原则便是回归生本教育,它要走的是一条以发展素养来提高学习质量的道路,也是通过发展素养出成绩的道路。课程再造的关键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所教内容与程序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甚至实现无缝对接,为此课程再造必须遵循:课程本质化、课程活动化、课程综合化三大原则。郭教授认为,课程再造的便捷路径是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学生的天性是“玩”,也就是进行他们自主的、生动活泼的、创造的、思维的、解决问题的、快乐无比的活动。要把“学”变为“玩”,只要做一件事——寻找根基。如语文课程之“根”在推进阅读,数学之“根”在于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而英语和其他学科的“根”在于形成活动。

课程设置解决用什么方式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的课程需要符合人的生命需求和成长的规律,必须实施课程再造与教学重构。課程再造的原则是回归生本教育,它要走的是一条以发展素养来提高学习质量的道路,也是通过发展素养出成绩的道路。课程再造的关键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所教内容与程序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甚至实现无缝对接。为此,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课堂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

学校秉承“以生为本,和谐多元”的办学理念,在教师队伍建设、生本教育与课程建设、海量阅读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改革与创新,学校发展健康蓬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校在践行生本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研特色,生本之路越走越宽。

一、 “以生为本,和谐多元”的课程体系

学校特色建设的落脚点是课堂和学生,而课程则是核心环节,打造课程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校教育追求,因为课程文化的最终价值就是生本教育深度与理想的高度。为此我校统筹整合,以课程为载体,以师生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切实可行的课程框架。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第二课堂。龙口西校区的家长大多素质高、学历高,家长资源丰富,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第二课堂大力推动家长走进校园,为学生开设内容丰富又专业的第二课堂。既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近学生,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举多得。

学校结合学校特点,利用优势资源,开发了竖笛进课堂,合唱、舞蹈、科技、围棋、国际象棋、足球、篮球、田径、拉丁舞、管弦乐团等地方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选择权,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力。校园处处洋溢着以人为本、和谐幸福的文化气息,学生天天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二、 进一步深化课改成果,促校本课程研发

第一,做实教研制度。

围绕生本教育大刀阔斧的全学科开展课堂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推广生本教育。低段生本教研常态化,专家重点指导中高段教研活动。在前一年的生本教育推广重点在一、二年级开展,经过一年的不断推进和强化,雏形初成,由校区负责副校长、主抓教学的教导主任或者学科组长牵头,专家定期下校指导,继续巩固和延续。陈校长和生本专家更频繁地到三、四年级进行指导,在前一年一、二年级的经验上,精益求精,更高效地生本扎根三、四年级。同样,上一年主要在语文、数学主科试点生本教育推广,本学年一开学,陈校长就宣布要在英语、音体美等艺术学科开展生本教育推广。短短一个学期,生本教育之花在各年段、各学科全面绽放,争奇斗艳。2017年12月27日,学校接待来自四川、湖北教育强省的生本考察团共一百多人,推出了涵盖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共六节生本课,全部由年轻老师承担。激扬的课堂,学生精彩的表现让考察团的专家和同行们叹为观止。

在原有基础上,学校充分挖掘教师、家长的潜能,积极开设精彩纷呈的第二课堂。根据课程特色,分设了班级社团、校区社团、学校社团三个层面。课程内容的丰富、参与面的广泛,为全面发展孩子们的爱好特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学年还没有开学,一年级老师就集中先备课,备课前先学理论,统一思想认识,然后再上课。开学第一周,数学生本教育专家梅老师就到校指导,第二周,学校就请来生本教育专家余行秀老师指导一年级语文老师就如何上好拼音课,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生本理念,手把手地进行辅导。开学一个月,一年级就推出骨干教师执教的游戏拼音研讨课,成功的课例,给一年级的年轻老师们一剂强心针,大家跃跃欲试,报研讨课异常踊跃。老师们之间宽松、互助、喜悦的研讨氛围,使大家的评课、上课能力迅速提高,为教师提供了夯实的成长平台。

第二,做细教研成果。

开学伊始,教学部门明确教研制度,每一次上课、说课、评课、教研过程实录、报道稿、拍照存档等分工明确。任务细化,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提高了教研效率,更将教研过程中学生的精彩表现,老师们思维火花的碰撞,专家的精彩点评详细记录了下来。往往在一次教研活动结束的第二天,学校的公众平台上就推送出教研活动报道稿和精彩照片。

期末,学校教学部门收集每一节研讨课、展示课的详细材料,每一份材料按教学研究、教学反思、课堂实录、评课记录、专家点评、学生作品、家长心得等分类归纳整理,组成教研简报,作为教师培训的学习资料。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逐步养成会提炼、善总结的习惯,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生本教育始终能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同时,打造生本科研品牌,促师生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课程设置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