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需求的研究

2019-09-12 12:19邹雷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政策老龄化农村

邹雷

【摘 要】 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很多,被留守的老人大多年事已高,身体病弱,他们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却因为生病成为了花钱的主力,但是,他们的子女都外出务工,没时间也没能力来照料他们,使农村留守的老人陷入了困境。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調查以及对村里留守老人的走访调查,了解了农村的留守老人存在身体病弱、生活贫困、精神孤独等困难,有衣食住行、安全、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资源严重滞后,农村的留守老人大多依靠自我照料或者配偶照料,外出务工的子女大部分只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社会工作者用专业的手法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的需求研究,满足留守老人在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帮助留守老人解决困难,走出困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让农村的留守老人老有所养。

【关键词】 农村 留守老人 老龄化 社会政策 养老意愿

1.引言

1.1问题提出

2019年贺岁短片《啥是佩奇》引人深思。

在《啥是佩奇》短片中,留守在农村的爷爷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儿子一家三口回家过年,很早就准备好自己亲手摘的蘑菇,打的大枣,还有敲好的核桃,在电话中,很热心的问孙子还想要什么,由于爷爷用的老年机信号不好,听到孙子说想要佩奇之后,便听不到孙子接下来的解释了,农村人消息闭塞,爷爷对于佩奇这两个字是十分陌生的,所以接下来爷爷就想尽办法搞清楚啥是佩奇,最后还是村里的一位在北京当过保姆的人告诉了爷爷啥是佩奇,接下来爷爷的举动更是让人感到心酸,他用鼓风机造了一个佩奇送给了孙子。

这部影片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里面能够很准确的反应出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家人深深的期盼和深深的爱。这也是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真实写照,这些被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的需求成了我们社会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1.2文献回顾

1.2.1国内外文献研究

人口老龄化是国家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所以,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比中国出现的要早,所以国外对于老龄人口的需求保障制度就相对完善。“中国的老龄化出现在国家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属于“未富先老”,因此,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影响更为严峻”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劳动力都普遍往发达的城市甚至是发达的国家转移,这就使得老年人被留守在了农村。

1.2.2文献评述

我国的养老制度还不够完善,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国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满足所有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国内和国外无论是在养老方式还是家庭结构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需求问题,才能让年轻人更好的在城市里奋斗。养老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作为人口大国的我们,也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中国的老年人口再多,我们也不会撇下一个,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找到准确的着手点。

1.3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村留守老人需求的观点,各国对于老年人的福利政策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只是涉及范围大小和福利水平高低的差别,还有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及福利制度的形式,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国家,老年人的需求都会得不到全面的满足。然后根据身边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特别是自己身边的亲人,对本村人走访调查等,了解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需求,社会工作者如果能够很好的介入老年人的需求研究,能够形成专业的团队力量去帮助老年人的话,那么对农村的留守老人来说肯定是莫大的福利。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总结了农村留守老人出现这些需求的背景和原因。

2.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背景

2.1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养老是一个家庭分内的事,自古以来就有“养儿防老”的说法,直到今天,大部分的中国人采用家庭养老的方式,讲究“父慈子孝”,人口老龄化,子女数量的减少,劳动力的转移,将会彻底的打破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显得已经过时了,农村的留守老人将不能指望养儿来防老了。

除了这些传统的观念,还有我国的生育政策,使儿女的数量减少,也使很多家庭没有儿子,计划生育政策让他们不得不打破这种观念。

2.2计划生育政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原来的一家五六个孩子一下子减少到一家只有一两个孩子,造成了现在严重的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那一代人的养老负担加重。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年轻人背负着孝敬父母,照顾家庭,养育孩子的三重重担,这样的重担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担负的起的,所以有的年轻人只好把孝敬父母丢到一边,把重心放到了养育孩子上,这就使得留守的老年人得不到儿女的给养,只能靠自己。

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得一对夫妻就要照顾两对父母,即使儿女有经济条件赡养老人,也会因为缺乏时间而导致力不从心。现在的放开二胎甚至三胎的政策,导致小两口更加忙不过来,留守的老年人也因此加入了照顾孙辈的大军,为了照顾孙辈,老年人会因此负担更加沉重,甚至还得拿出一部分存款来接济儿女,更不用说是指望儿女照顾他们了。

既然儿女不能很好的照顾他们,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给政府,但是我国政府的压力也特别大,不能很好的完成这项使命,使得农村的社会养老资源严重滞后。

2.3农村的社会养老资源严重滞后。

在农村养老的家庭人力资源被剥夺了之后,农村养老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养老资源严重滞后。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具有一定的落后性,私立的养老机构特别少,不仅收费高,而且条件差。社区的养老设施又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公立的养老院条件好,但是门槛高,只招收那些“三无”老人和那些有低保的老人,大量有照料需求缺乏人工照料的老人,因为不满足公立养老院的入住条件,根本进不了公立养老院,留守老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配偶照料或者是自我照料,使得那些失能半失能的,高龄的,独居的农村留守老人陷入了困境,却找不到部门求助。

2.4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年老力衰的老年人被城市化进程狠心的独自留在了农村。长期和儿女分离,得不到儿女亲情的关怀,农村消息闭塞,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信息不能得到很好地更新,再加上老年人学习能力变差,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和儿女们的代沟越来越大,使得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儿女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打电话也变得没话可聊,所以,几乎每一个留守老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

3.农村留守老人的需求

3.1生活需求

3.1.1居住条件差,有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

在农村,有的年轻人的居住环境都很差更不用说是老年人了,他们一般都住着很拥挤很破旧的瓦房或者是毛坯房,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干净的厨房,没有整洁的卧室,所有的房间找不到一面稍微白一点的墙,有的甚至都不能够挡风挡雨,还有的和猪羊等牲畜住在一起,总之,农村的老年人大多住着年久失修的危房,而且,房内设施很差,生活很不便利,所以,他们急需解决住房问题。

3.1.2有的老年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急需解决温饱问题。

我们国家虽然在飞快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很大,农村还是很落后,有些地方的落后程度甚至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是,在这么恶劣的农村环境里,居住的大都是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他们因为离的集市远或者是贫困,无力购买应季的衣服,衣服都是穿了几十年的,缝缝补补接着穿,床上更是没有一床像样的棉被。吃饭吃菜大多都是自给自足,虽然行动不便,但是仍然自己种菜自己种粮食,自己烧着地锅自己做饭吃,对于那些高龄老人,无法自己照顾自己的老人来说,贫困加上行动不便,他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3.1.3卫生医疗条件差,急需提高医疗卫生条件。

现在的整合规划,村里都没有诊所,看病必须到镇上去,即使是镇上的诊所,医疗设备也不健全,卫生条件也不好,有的老年人得了重病,去大医院做了手术治疗了以后,回到家里却缺少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条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耽误治疗而造成生命危险。还有即使医保政策不断的健全,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人还是有病看不起,健康问题得不到保障。再就是农村的卫生条件达不到,由于老年人体力差,有些大件的衣服,根本没有力气去洗干净,床铺被褥更是无力整理,取暖设备差,家里也没法洗澡,卫生条件很差,使原本体弱的老年人更容易得病。因此,农村的留守老人急需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让他们的生活更舒服一些。

3.2情感需求

留守老人孤独感会很强烈,幸福感不高,需要有親人的陪伴。

“实例表明,老年人的孤独感更高,特别是在贫困、偏远的乡村。”这些留守老人的子女要么是远嫁,要么是外出务工,很少有机会回家探望,即使回家了,也就是待个一天两天,特别是那些丧偶的老人,基本上都是独自度日,孤独,生活乏味问题十分普遍,因为孤独,抑郁等原因选择自杀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以,农村的留守老人需要情感上的慰藉,即使是有的社区里安排专门人员走访,过于程序化的工作流程,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老年人需要的是儿女们的陪伴。

3.3农村的留守老人存在的安全需求

3.3.1上当受骗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很少接触到外面的生活,思想大都很单纯,特别容易轻信别人,有很多老年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上当受骗。

首先是保健品销售,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各种各样的针对老年病的保健品应运而生了,他们打着能够治疗老年病,保障老年人健康的旗号招摇过市,用免费发放小礼品的形式吸引老年人,老年人由于防范心理差,再加上对于身体健康的急切需要,所以很容易上当受骗,有的为此倾尽家财,有的为此耽误了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有的为此和儿女决裂,有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现在的老年人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保健品深信不疑,大多都会因此上当受骗。

其次是伪装社区人员,上门乱收费用。有的不法分子伪装成社区工作人员,到老年人家里去,打着给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旗号,或者是告知老年人将有一个什么项目需要收费,去骗取老年人的钱财。农村留守的老人由于缺乏情感的慰藉,生活中倍感孤独,无聊,所以有人上门提供服务,或者是有人进家里坐坐,他们都特别的高兴,所以,对他们一点防范心里有没有,甚至觉得他们比自己的儿女都好,能够陪他们谈谈心,聊聊天,所以很容易上当受骗。老年人信息闭塞,有上门收费项目也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核实,为了不耽误事只好先把钱交上,这样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3.3.2不能做到安全用火安全用电安全用气。

老年人对于一些现在的电器,大多不会使用,或者是由于记忆力下降,导致在做饭的过程当中存在安全隐患,有触电或者是煤气中毒的危险。还有就是老年人手脚不再麻利,用柴火做饭就不安全,有可能引发火灾。冬天使用一些用电的取暖器等,都有可能引发灾害,水火无情,这些安全隐患,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威胁。

3.3.3容易意外摔倒或者是因为疾病引发猝死。

老年人腿脚不方便,容易有意外摔倒的危险,老年人本来就身体弱,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磕磕碰碰,对他们来说身体来说也是吃不消的,还有可能从此就站不起来了,如果摔倒后没人发现,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老年人大多疾病缠身,那么多的老年病几乎每个老年人都没法幸免,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每一种病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耗费医药费,而且还侵蚀着他们的健康。独自居住的老人一旦犯病,特别是心脏病这样的急发病,旁边没人照顾,也没法被及时送往医院,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4.我国的养老政策。

4.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老年人看病花钱很多,一百元对他们来说更是微不足道。还有五十到六十之间马上奔向老年的这一部分人,在农村,他们的收入也是很低的,有的甚至因为年轻时积劳成疾,现在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而这个时候的他们,有的还得为他们的子女支付新农合的费用,一年一家四口人的话,最低也要四百块钱,再加上医疗保险,今年每口人是二百二十元,四口人就是八百八十块钱,加在一起至少得一千二百多块钱,对于收入低的家庭来说,这是一项很沉重的负担,他们一想到自己到六十岁每月才只能领到一百块钱,看不到养老保险的优越性,所以就导致了缴费意愿不高。还有现在已经年满六十周岁的老人,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但是他们的子女要参保缴费,这种捆绑式的制度,让养老保险制度成了强制下的自愿,所以,人们的抵触情绪也很高。

可持续性筹资存在风险。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提高了,新农保制度中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也就是说,“政府将要承担接近12年的养老金支付,这对政府来说存在很大的财政压力。”而集体补助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时多时少,容易形成有就多发,没有就少给的不稳定局面。社会经济增长快,养老金保值增值慢,中间的“差价”也得由政府来承担,很有可能由于政府无力承担而导致养老金发放中断。

5.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需求研究

为农村的留守老人开展老年社会工作,不仅要考虑到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还要考虑到农村这一环境的特殊性,根据留守老人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要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老年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服务所需要的专业技巧,还要对老年人这一群体有非常正确的定位,能够识别出老年人的真正需求,要有同理心,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能力为老年人赋权,帮助老年人提高自决的能力,让老年人能够实现自我的提高,适应儿女不在身边的留守生活,适应这个老龄化的社会,有能力面对自己的留守生活,找到自己合适的养方式。

5.1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解决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人也是一个主体,也拥有自决的权利,老年人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在老年社会工作满足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年案主对于自己的状况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和接纳,要正确识别自己现在的老年状况,要服老,而且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不能“倚老卖老”,不能“自暴自弃”。社会工作者要本着“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和案主自决的原则,为老年人提供应有的服务。

想要帮助老年群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和活动性,就必须增加其权利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争取权利。试图通过政策的完善,从制度层面帮助老年群体确定其自决权及自由权益,另一方面从社会服务原则的指导上,在服务人员的意识中灌输“自决”、“助人自助”等社会工作中的基本理念并督促践行,从而帮助老年人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5.2帮助老年人实现社会价值,解决留守老人在生活方面的需求

老年人进入老年阶段,身体机能等各方面都在下降,因此,在社会中肯定不如年轻人,老年人大多已经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再加上社会对老年人不正确的认知,觉得老年人啥都干不了了,就应该在家好好养老,甚至老年人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因此,老年人如果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老年人失去了原本的社会角色,并不代表失去了原本的社会价值。“一个正在步入死亡的老年人就是一座正在燃烧的图书馆”,老年人一辈子的经验教训,在社会中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而且,很多老年人也非常希望自己在老年生活中依然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老年社会工作者在为老年人服务时,不能只关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不能对老年人产生认知偏差,觉得老年人没用,应该帮助老年人寻找社会资源,寻找可以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的机会。只有让老年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才可以让老年人在心理上完成向老年生活步入的一个过渡,能够让老年人更好的适应社会角色。

5.3帮助老年人实现生命价值

老年人已经处在人生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对于处在老年阶段的案主,我们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老年人回顾自己圆满的一生,让他们在回顾自己一生的过程中,寻找生命的价值。

5.3.1帮助服务对象对过去的消极事件重新认识。

在回顾的过程中,里面不仅有值得老年人自豪的地方,还有让老年人感觉非常遗憾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些矛盾和冲突让老年人现在都走不出来。老年社会工作者要协助老年案主解决过去的矛盾和冲突,而接纳自己及现存的生活并对过去的消极事件释怀,而非选择逃避或者耿耿于怀。在服务过程中,应该加强鼓励和引导,鼓励老年人勇敢积极的去回顾过去,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过去,以过来的人的眼光看待事件,引导其重新领悟事件带来的影响,提升生命境界。

5.3.2宽恕自己或他人,修复破碎关系。

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引导老年案主敞开心扉,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与他人的分歧争斗在所难免,人情世故的矛盾繁多。有一些无法修复的人际关系,给老年人带来了一生的遗憾,面对这复杂的人情世故,一方面需要在社会工作者悉心教导下,打开老年案主与矛盾对象之间的心结,鼓励其重建破碎的关系。社会工作者是斡旋者、协调者的角色。另一方面,需要老年案主对过去既往不咎,让案主自身在人生最后阶段能够学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过往矛盾。

5.3.3引导遗憾回顾,从而释怀。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人生才是最大的遗憾,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遗憾,过去经历的事情无法弥补,但是我们必须得从中释怀,做到“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很多老年人死钻牛角尖,无法从遗憾中走出来,特别是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但通过回顾可以帮助老年体人实现精神层次的满足和舒张。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在回顾遗憾事件时,老年案主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比较真实客观的解释造成遗憾的原因,如果有机会或许能够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实现未完成事件,弥补遗憾。即使因为其他无法弥补的原因而导致无法完成时,在回顾过程,让老年案主把事情从头到尾痛痛快快的讲一遍,也能够从中弥补老年案主的心理空缺。

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生命回顾疗法往往与人生缅怀疗法交替使用。回顾往往关注生命中过去的正面和负面事件,主张通过积极的心态去评价生命,并以人生各个阶段作为基础去客观回顾生命。而缅怀的过程,是对过去事件整理和重新感受,是一个被动发生的过程。因此生命回顾强调人生的重新整合,而缅怀过程可能只是回顾疗法中的部分。社会工作者要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结 论

我们认为,农村人口老龄化及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主要根源有三: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新生儿的数量越来越少,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但这一根源几乎是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共同趋势,并非农村独有;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的发展跟不上城市的步伐,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涌入,而这与计划生育政策几乎同步进行,”使本来人口就少的农村家庭缺少劳动力,代际居住分离,削减了农村的家庭养老人力资源。虽然城市的计划生育政策力度更大、控制范围更广,但在代际的空间居住分离方面远不如农村那样普遍和突出,城市的老年人大多离得子女比较近,几乎不存在被留守的现象。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大部分被留守在农村,这使得农村留守老年人可获得的子女照料被广削弱,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程度就这样被持续加剧;第三个根源是,在农村家庭养老的人力资源被削弱的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资源严重滞后,没有及时弥补家庭照料资源被削弱带来的空缺,使农村老年人更多地依赖配偶照料、自我照料。当然,问题的根源不仅限于此,例如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物质经济资源的匮乏制约公共福利服务的发展等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导致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可获得的社会化养老资源不足,导致农村留守老人无人照料。

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有效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福利和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水平,土地流转、村改居、子女外出务工等方式使得农村老年人在经济上成为直接或间接受益者,特别是自2009年开始试点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打破了农业户籍人群社会养老保险长期缺失的局面,这是从无到有的巨大进步。还有计划生育政策使老年人儿女的数量减少,降低了老年人抚养后代的负担,优生优育的生育政策也使家庭更加幸福和谐。因此,为了解决农村的留守老人由谁来照料的问题,需要尽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家庭支持策略维系家庭良好的代际关系、营造新型农村养老文化等系统化养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的住房居住条件,缩小城乡差距,适量的留住农村的年轻人,减少留守老人的数量,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让农村的留守老人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 杨秀文.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措施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9(15):137-138+160.

[2] 张晓丹,董玉涛,谢威士.安徽农村留守老人孤独感现状的调查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33):29-30.

[3] 单晓盼. 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研究[D].井岡山大学,2018.

[4] 徐冬妮. 仙游县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研究[D].华侨大学,2018.

[5] 张邦辉,李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1):145-154.

猜你喜欢
社会政策老龄化农村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老龄化背景下完善我国社会政策支持的思考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