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思考

2019-09-12 12:19周敏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解决办法存在问题商业银行

周敏

【摘 要】 长期以来,银行只注重放贷,贷后管理工作经常处于被忽视状态,这就可能导致银行无法按时收回到期贷款,从而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如何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从商业银行进行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后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主要的金融机构,若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的信贷风险,则会影响到金融系统甚至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而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基本资产业务,必须加强管理,以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从贷款业务以往开展的情况来看,银行客户经理在发放贷款时,往往更加注重贷前和贷中审查工作,而忽视贷后管理这一重要环节。

贷后管理工作通常指从贷款发放到本息收回的全过程贷款监控和管理过程,一般包括贷后检查,设置风险预警体系,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测,监控贷款人资金流向,計提减值准备,管理信贷档案等环节。根据以往发生的贷款违约案例来看,导致不良贷款无法收回的主要原因就是贷后管理工作的缺失。因此,商业银行若想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增强自身经营的稳定性,就必须深刻总结反思以往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加强和规范贷后管理工作流程。

一、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防范信贷风险。事实上,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重中之重就是贷后管理工作,贷后管理做的好,就可以防止众多难以收回的不良贷款的出现。由于贷款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能在贷前考察和贷中审批时经营现金流量一切正常,但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客户的财务状况可能在之后出现恶化,无法实现预期利润,甚至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从而引发信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平常就比较重视贷后管理工作,及时跟进贷款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就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尽快制定应对措施以减少自身损失。

(二)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在发达国家,人们通常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自身风险转嫁给他人,但是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发展并不成熟,银行目前产生的不良贷款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去消化处理。因此,贷后管理就成为了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促进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强化贷后管理,才能有效防控信贷风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通过加强贷后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客户满意程度。首先,通过贷后管理,银行可以主动控制信贷风险,将风险限制在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内;其次,银行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客户的潜在需求,增强客户黏性,升级合作关系,这同时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

二、贷后管理的特点

(一)流程较长。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到本息回收的全过程管理,覆盖的流程较长,时间跨度较大,因此贷后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二)内容较多。贷后管理工作涉及客户、业务、担保等内容,商业银行需要随时跟进企业的相关情况。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生产经验情况以及财务状况,还要了解企业的还款来源等情况;不仅要将贷后检查工作及时落实,又要对押品、担保方等做好跟踪管理。

(三)个性化强。贷后管理工作因具体业务、客群规模、担保方式等方面不同,具体的贷后管理工作的内容、关键风险点的把握以及流程就会不同。例如:流动资金贷款与银行承兑汇、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动产质押与第三方保证,在贷后管理环节,检查内容、方式、要求均有差异。

三、当前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依然存在重贷轻管现象。在当前的实操过程中,虽然各商业银行都开始重视贷后管理工作,但重贷轻管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由于银行的盈利点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努力加大对信贷的营销和投放,可以获得收益,而贷后管理工作耗时耗力,且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收益;其次,各商业银行虽然都有贷后管理的考核指标,但通常是量化的风险指标,然而好看的数字并不能够反映实际的贷后管理质量;同时,不断扩大的信贷业务规模也稀释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此外银行同业竞争激烈,绩效考核压力大,这些都导致一些商业银行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信贷人员普遍重视信贷业务拓展和贷款发放,忽视贷后跟踪管理,造成了重贷轻管的现象。

(二)贷后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如何在现实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有效执行贷后管理制度,是当前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不当等问题却普遍存在于各个商业银行中。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并不会将贷后管理制度作为其严格遵从的标准,因此,贷后管理制度只能流于形式。具体分析其表现如下:首先,无法有效了解和监控客户的贷款用途。在贷款完成发放后,信贷业务监管人员并不能够及时了解到这笔资金的流向和用途,因此,经常发生客户违背合同而私自改变资金用途的情况。其次,不能对信贷客户的活动状态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贷款流程结束后,信贷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就不会认真履行对客户活动状态的监管,对于贷后检查,更是敷衍了事,这必然不能及时发现信贷业务存在的还款风险,更不用说准时发出预警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抓住准确时机采取措施来应对信贷危机。

(三)贷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存贷款业务增量是商业银行设计考核指标以及激励措施时考虑的重点,而信贷管理工作的定性考核机制却相对缺乏,也并未积极完善贷后管理的激励措施。在实际贷后管理工作中,只要贷款到期时能够按时收回,无论贷后管理人员是否积极履行贷后管理工作,都不会被问责和处罚。而且即使贷后管理工作做的足够好,能够得到的激励也是微乎其微,一般都是口头或者通报表扬,并不能够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信贷管理人员一般疲于对贷后管理工作的认真履行。

(四)信息不对称且获取渠道尚未有效整合。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客户贷款时一般更愿意提供自身积极良好的信息,而刻意规避甚至隐瞒一些风险事项,并不能够有效配合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信息透明度很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风险。而且企业股权关系、关联关系错综复杂,本来就不易识别,这就使得信息更加不对称。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银行目前虽然可以通过外部系统查询客户信息,监控相关情况,例如通过人民银行网站可以查询企业信用等信息,但是无法对大量信息有效整合,而且这些信息可能并不能够及时发布。

四、强化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的重贷轻管,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理念,是提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质量的前提。首先,商业银行要正确认识贷后管理,它是贷前以及贷中的必要保障,如果只注重放贷,而不注重贷后管理,那么在贷款业绩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会大大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到时候可能会面临大量放出的贷款无法按时收回的情况。其次,商业银行必须在贷后風险管理与业务拓展之间进行权衡,要保证在存量授信业务管理的较好的情况下,才去努力发掘业务发展机会。

(二)建立积极有效的贷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就当前信贷管理人员对贷后管理制度的履行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缺乏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信贷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探索贷后管理评价考核的手段方法,努力完善贷后管理考核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在经营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加入能够评价信贷人员贷后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以及成效的考核指标。此外,商业银行在认真参考考核指标,对贷后管理人员做出业绩考核之后,应对贷后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贷后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对于那些执行态度不认真、未尽到应尽职责的员工做出相应批评和惩罚,并追究其责任。

(三)有效整合信息获取渠道。对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贷后管理人员应当做到尽职免责,努力从多方面获取借款人的还款来源、经营状况、财务情况等。而这里的企业信息多方面获取渠道就包括了从工商管理局、税务机关、产权登记处、海关、资产评估公司等机构,然而通过这些渠道获取的信息堆叠起来就会显得十分繁杂,不利于银行贷后管理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因此,我国下一步应当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获取渠道,这将大大有利于银行的贷后管理,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而稳定金融,稳定经济。

【参考文献】

[1] 章帆.提升广发银行贷后管理效率研究[J].则经界:学术版,2014,6 (4).

[2] 梁学军.关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思考[J].科技风,2018(14):209.

[3] 姚芳.关于改进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时代金融,2017(11):114+118.

猜你喜欢
解决办法存在问题商业银行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辐射记录审核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婚外情的解决办法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