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与镰刀——《圣经》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之比较

2019-09-12 12:19陈玉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解放圣经妇女

陈玉

【摘 要】《圣经》与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前者是宗教信仰的理论巨著,后者是人类解放的不朽篇章。前者是有神论的扛鼎之作,后者是无神论的经典之作。纵观两者,不难发现《圣经》中体现的妇女观是顺从且被奴役的,依附于男性生存;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妇女观是能动、积极的改变自己命运,且与男性享有同等社会地位。习近平站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人类解放的高度指出:“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在实践中可以证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真正代表广大妇女的权利。这是与马克思理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只有男女平等,妇女得到解放,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人类的解放,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关键词】 妇女 解放 马克思 圣经

马克思主义是“一把镰刀”,刀直指资本主義社会和一切剥削制度。十字架是基督教宗教信仰的标志,代表着牺牲与坚忍。《圣经》写于约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90-94年之间。其中最早的书卷完成于公元前1400年左右,相当于中国的商朝。最后一卷书完成于公元100年左右,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代。其执笔者有摩西、马太、马可等40多位。作为一部犹太人和欧洲人的信仰经典,讲述古时犹太人、耶和华的历史,并记录先知预言。

《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含亚兰文)写就,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它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资料。《新约》一共27卷。《圣经》的主题思想是强调神与人立约关系:人守约则得赐福,人背约则受惩罚。

一 、《圣经》中的妇女观

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深受《圣经》的影响,而最广为人知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可以窥见其对男女关系的原始释义。在《圣经》中,亚当由神创造,代表男性,是伊甸园的主宰者;而夏娃仅由亚当的肋骨创造,代表女性,是亚当寂寞时的抚慰,也代表着女性群体对于男性群体的依附。同时由于夏娃吃了禁果,女性也成为了邪恶的代名词。《圣经》告诉人们 , “Women are the snaresof Satan .”(女人是撒旦设下的陷阱)。女性是灾难降临时的替罪羊和牺牲品。男人在需要时占有和利用女人,但在灾难降临时却毫不留情地把她们抛出,借以自保。这种文化观念自父系社会以来一直到现在,其影响根深蒂固 。因为《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经典 ,还是一部内涵丰富 、意蕴精深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所以它“被一代又一代人自觉地引为指导言论和行为的规范 。”(林郁 , 1997 :1)因此,女人应当屈从于男人,就如同肉体要屈从于精神一样。所以 ,“尽管妇女也有得救的希望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她们却被当成下等人,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近现代 。”

根据《圣经》记载,主说“ 我要增加你怀孕的苦痛, 你要在痛苦中生育, 你将依恋 你的丈夫, 也将受他的管辖。”“ 你们做妻子的, 当顺从自己的丈夫, 如同顺服主。”“ 教会怎样顺服基督, 妻子也要怎样 凡事顺服丈夫。”“ 丈夫是妻子的头, 基督是教会的头。”(弗 5 :21-24)“妻子当顺从她的丈夫, 这在主里面是相宜的。” (西 3 :18)“ 事实上, 不是男人出自女人, 而是女人出自男人。 男人不是为女人而造, 而是女人为男人而造。”(林后 11 :8)

一部《圣经》其实是一部女性深受压迫和歧视的历史,反映了父权统治下毫无自由的女性形象。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同时也是西方社会歧视女性的源头产物。当然其中也歌颂了一些美好纯洁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誓死保卫族人利益的王后以斯帖,还是智勇双全的女先知狄波拉,其实都是按照男权要求下产生的妇德集合体,并且其社会地位永远无法与男性比肩。

《圣经》作为一部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一方面记录了女性作为男权制度的附庸以及传宗接代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对于女性的歧视。《圣经》中的妇女完全被当做奴隶,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她们常常被看做是生育工具,希伯来妇女如不能生育绝对是奇耻大辱,她将被丈夫抛弃,并遭受别人的歧视。通观《圣经》全篇,不难发现其极力模糊、削弱正面的女性形象,抹杀她们对于社会的贡献,同时又极力夸大丑化女性的缺点,描写了众多的负面形象,最后按照男权世界的妇德观,塑造了一批满足男权社会欲望的女性形象。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石破天惊的不朽著作,由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所作。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发出版,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它所阐述的许多理论思想对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说:“人类社会的生产应包括两种生产:一种生产,是对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再生产,另一种生产,是对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妇女是这两种生产的直接参与者。[1]马克思把个人的自由发展看做是共产主义的重要特征和人类美好的理想,“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也应该成为妇女解放的评判标准,[2]马克思认为男性和妇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实际上让妇女成为家庭的奴隶,而妇女解放是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恩格斯所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扛鼎之作。对于妇女地位及妇女解放道路做了充分的论述。妇女解放是马克思理论中关于人的解放的一部分,马克思开创了从阶级的视角认识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同样贯穿于他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中,为女性解放提供了全新的思想平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均认为女性受压迫的社会根源来自于阶级压迫,男女之间的对立本质上都是阶级对立,“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3]因此,女性解放的前途在于和男性工人一起进行阶级革命。

在世界舞台上,前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把妇女解放与无产阶级革命紧密相连,并且取得了不朽成就。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集中揭示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与演变历史,肯定了妇女对于社会的贡献,认为应该充分尊重妇女权利,营造促进妇女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解放妇女生产力。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

妇女解放运动是社会主义运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促进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妇女解放,在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在中国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追溯至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奠基者与开拓者。其先后发表了《妇女解放与 Democracy》、《各国的妇女参政运动 》、《现代的女权运动 》等文章 ,集中体现了妇女解放理论。他认为妇女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一致的。而陈独秀、李达等中国共产主义早期的领导者也认识到妇女解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巨大意义。毛泽东是推动中国妇女解放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集大成者,1964年,毛泽东提出了耳熟能详的“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 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到 ”[4]的口号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应用实践,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深受压迫欺凌的历史,使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不再是《圣经》上无法实现的遥不可及的梦想。

四、习近平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妇女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妇女观构成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总书记强调要“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5] 鼓励并支持妇女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美丽中国梦相结合。因此妇女应该自觉地将自身的人生理想建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基之上,并且坚定这一理想终将实现的信念,绝不动摇,这样才能够有前行的动力。

习近平在2015 年全球妇女峰会上提出要注重创新政策手段,激发妇女潜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通微信、微博等,搭上并且搭好“互联网”便车,转变传统思维,开创妇联工作互联网新时代,努力实现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空间同步开展妇联工作的良性运转、沟通与互动。

马克思主义和《圣经》都是一种信仰,前者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包括妇女的解放,后者是对人类到达彼岸精神世界理想的实现。两者都是人类的精神追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女性作为独立的主提,具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在《圣经》中,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以第二性的形态存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其实质就是唤醒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妇女主体性关注的缺失。马克思和恩格斯认同在社会进程中妇女与男性具有同等地位,呼吁恢复妇女的主体力量,发挥她们在各个领域的作用,蕴含着朴素、辩证而又充满人格光辉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8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82.290.290.56.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78

猜你喜欢
解放圣经妇女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