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贺探案集”的创作特色与现实意义

2019-09-12 06:08殷宏雁
文教资料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创作特色现实意义

殷宏雁

摘    要: 东野圭吾被称为现代日本推理小说作家第一人,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在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擅长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和多线结构书写。东野圭吾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彰显人性和透析社会問题。

关键词: 东野圭吾    创作特色    现实意义    推理小说

东野圭吾被称为现代日本推理小说作家第一人,他的作品不仅多次蝉联日本畅销书排行榜或占据各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的首位,还获得过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他的小说作品题材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变,情节跌宕曲折,写作手法及作品主题上,既注重情节推演,又注重人性拷问及社会问题的思考。以社会问题和人性为主题的社会派作品具有很强的阅读价值,如描述猥亵女童和社会欺诈事件的《白夜行》,深刻描写复杂人性的《恶意》,描写未成年犯罪的受害者家族面对现实的矛盾心理的《彷徨之刃》,为爱不顾一切自我牺牲的《嫌疑人x的献身》等,都是这一类别的代表作品。

加贺恭一郎,东野圭吾“加贺探案集”系列推理小说的警官男主角,性格沉稳严谨而重情重意,具有领导气质。目前该系列作品共十本,早期创作最具代表性,创作手法新颖的作品是《恶意》,这一作品使加贺的敏锐细致的性格发挥到极致,也是东野圭吾风格转变的代表作品。中后期的作品更直面社会现实黑暗,直击人们灵魂的拷问。加贺恭一郎首次出现于1986年东野出道的第二本作品《毕业:雪月花杀人游戏》(后再版时改名为《毕业》)中,在该作品里是国立T大社会系四年级学生,剑道部主将,曾赢得全日本选手权优胜,兴趣是茶道与欣赏古典芭蕾。加贺恭一郎作为侦探的同时还是一名警察,他行事冷静厚道而富于男子气概。在早期的系列作品中加贺的出场频率并不高,故事的设定大都围绕被害人与嫌疑人进行描写,到中后期的作品中使读者逐渐了解了加贺这个人,对他的成长经历、性格形成有了侧面描写,使加贺这一人物更丰满,读者对这一系列作品更加理解。“加贺探案集”系列作品,有的只有加贺能破,换成任何侦探都是很难完成的,使读者通过加贺的行动及内心更体会东野圭吾作品的创作特色。

一、“加贺探案集”创作特色

西方古典侦探小说的套路模式以“设迷——解谜”为形式,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逐步剖析离奇案件的作案手法和动机。西方侦探小说模式对日本侦探小说影响极为深远,典型的如《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影响,“设迷——解谜”作为日本侦探小说发展道路上重要的一种小说模式。“本格推理”小说就是指日本侦探小说,就是最正式的、最规范的日本本土推理小说。这些侦探小说以诺斯克公平性原则,以“设迷——解谜”为主要写作手法,让侦探或主人公和读者掌握同样线索,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揭露匪夷所思的疑团,推进惊险骇人的情节发展,并在寻找真凶的过程中带来刺激体验。

日本推理小说主要流派有松本清张的“社会派”和森村诚一“新社会派”、江户川乱步的“本格派”和横沟正史的“变格派”、东野圭吾的“东野派”,推进世界推理小说的发展。

(一)语言形式多样化

作家在塑造作品的过程中会采用得心应手的语言形式,这就容易使得读者在品读文本的时候有重复感。语言文字是读者与作家交流的直接方式,语言形式不单调能很好地使读者产生新鲜感,文本常见的语言形式有日记、书信、对话等。东野圭吾的作品语言形式多样,在“加贺探案集”中有很好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情杀仇杀内容题材和主题思想已经过时,东野圭吾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一丝新意。这种新鲜源于题材的多元化、语言形式的多样化。

大多数作者所使用的常见的语言形式是对话,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描写凸显人物性格,通过对话激发矛盾,展开情节。东野圭吾的作品中对话的描写很突出。在《新参者》中,加贺作为一位刚刚调到这里的刑警,通过自己的不断走访,对人物面对面交谈,不断解决人形町住户的各种麻烦琐事,并在一次次的对话与推理中找出凶手,还死者公道。在《谁杀了她》和《毕业》中对信件有一部分的描写,正是对园子信件的好奇与描写,使哥哥康正对园子的死因有所怀疑,追逐踪迹找到了两名嫌疑人。在《恶意》一书中语言形式的运用更多样,作品以野野口修的手记开始,手记这一语言形式在这部作品中占据主要地位,故事结尾野野口修的自白书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加贺与认识野野口修的人进行对话,通过过去的那些朋友或老师的描述,慢慢接近真相,将人性的恶赤裸裸地揭示出来。

推理小说叙述时先说明结果,再推导结果产生的原因,属于倒着叙述,称逆叙。东野圭吾的作品中将叙事时间中的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交错、分离,时空穿越感极强,读者被精彩的情节深深吸引。

(二)结构的多线平行交叉式

多线平行交叉式结构是指推理小说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线索齐头并进,互相参照,互相补充①。通常情况下采用这种结构的推理小说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相互交叉。

《红手指》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结构上采取双线同时推进的方式展开,通过两对父子进行故事推进。一对父子是前原昭夫与前原直巳,普通工薪阶层的五十多岁前原昭夫因在外工作和在家生活的压力,身心痛苦,对儿子疏于管教,一味地将儿子的教育交给妻子,当妻子告诉他,儿子可能喜欢幼女时,作为父亲本该正确引导儿子,然而他却毫无作为。另一对父子即加贺父子,父亲加贺隆正是一名警察,因工作忙碌跟儿子加贺恭一郎关系冷淡,即使面对生病住院的父亲依然如此。因调查案件,受到前原父子的影响,加贺恭一郎与父亲和解,总算于父亲生前拾回父子温情。通过这一辅线,两对父子的对比,让人们更易理解犯罪的必然性和对人性的一种呼唤。

东野在《新参者》中,运用了多线平行交叉式结构,这部小说由九部分构成,由一起案件将加贺恭一郎与其他五个故事交叉相连,一切的目的是破案,但是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通过调查走访治愈了人形町的人们。案件起因是一个独居女子惨死家中,刚刚调到日本桥警察局的加贺负责这起案件,加贺作为人形町这条街的新参者进行调查的同时也是在熟悉这条街的情况,仙贝店、料亭、陶瓷器店、钟表店、西饼店这几个主要店铺都在平行发生着故事,家长里短,各自无法完美解决的矛盾,加贺在探索案件的时候放缓了脚步,沟通并治愈着这些人,这些人和事都与案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料亭的老板送给情人的鳗鱼烧被情人转送给被害人,加贺通过法医判定被害人死前吃过鳗鱼烧找到料亭伙计,在澄清料亭嫌疑后,知道料亭老板娘的恶作剧,对丈夫的警告和惩罚;陶瓷器店的媳妇与被害者一起在剪刀店见过并买了同样的剪刀,加贺通过与陶瓷器店的人接触了解她们婆媳关系不合,丈夫从中为难的情境,了解他们与案件无关后并没有置身事外,而是侧面让左右为难的丈夫了解了婆媳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糟糕。这一作品中,警察这一身份不像普通人们想象的那样威严,见了即胆怯的形象,而是温和的,帮助生活在底层社会的普通人解决问题,治愈人心的人。小说的所有事件表现出统一性,旨在说明对职业尽责,并富有爱心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浅析唢呐乐曲《欢庆》的三次变奏
砺志典藏 逐梦航标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