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保护心脏

2019-09-14 08:38北京医院营养科陈丽如
保健医苑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源性养心膳食

◎文/北京医院营养科 陈丽如

猝死在很多人看来,似乎遥不可及,尤其是年轻人总认为自己年轻力壮,不可能与猝死有任何联系,但事实又是如何呢?近年来经常能看到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其中不乏有高学历人群或者是医务工作者。就在前几周刚刚报道过,同仁医院一位年仅32岁的优秀青年医师突然猝死,本应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本应是一根幸福家庭的顶梁柱,本应是一位未来的眼科专家,但就这样突然离开了,除了震惊和痛心,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一般分为心源性及非心源性。目前报道的猝死病例多与心源性相关,即源自于心血管疾病的猝死。“心血管疾病”在很多人认为,应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但如今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心血管疾病家族的新成员,追其原因,主要是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及生活压力比较大,节奏快,心理负担日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运动少、熬夜多、生活无规律、饮食无节制,最终导致了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避免猝死发生的重要措施。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科学饮食,保护心脏呢?

1 限制能量,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项基础措施。目前常用体质指数(BMI)来作为判断健康体重的指标,计算方式是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我国健康成年人的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5~23.9 公斤 /米2。

能量的合理摄入是保持正常体重的重要因素。年轻人应根据各自的活动状况,适当摄入每日的食物,并积极地参加适量运动。同时,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如放慢吃饭速度,细嚼慢咽,有条件的可以做到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2 减少零食,控制精糖

主食是营养素和碳水化合物(多糖)的主要来源,其每天的摄入应占全天总能量的60%~65%。年轻人喜欢吃各类甜点、糖果、薯片、冰激凌、巧克力等零食,由于以上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单糖、双糖和油脂,适口性好,很容易过量食用,无形中提高了碳水化合物的总量,易导致肥胖等问题,因此,除规律进食三餐外,平时尽量少吃或不吃这些食品。

3 多吃蔬菜,增加纤维

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是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食用蔬菜500~750克,以叶菜类、瓜茄类蔬菜为主,适当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做到色彩丰富、搭配合理。如果没有控制血糖问题,水果每日可食用500克左右,水果可以作为加餐,不建议吃完饭后立即食用水果,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4 优质蛋白,补充营养

选择蛋白质食品时,优质蛋白质食品至少要占到总量的1/3。鱼类尤其是海鱼的油脂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凝固机制和血小板功能,从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豆类及豆制品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而且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提倡食用豆类及豆制品,研究表明,每天摄入25克以上的大豆蛋白,可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25克大豆蛋白相当于北豆腐200克、内酯豆腐500克、香干150克。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也高,且钙的利用率好,也是人类摄取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5 少盐少油,清淡膳食

为了配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外卖行业越来越火爆,为了刺激食欲,很多餐饮业也增加了各类调味品的使用,各种辛辣刺激的食物反而受到了年轻人群的喜爱,但这些食物中大多都添加更多的盐和油,长期食用有害于身体。根据中国膳食指南的最新推荐,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食用油摄入不超过30克,有条件的话要尽量选择在家用餐;不吃主食,或者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或以蛋白粉代替食物等做法都是错误的。

6 养生养心,预防疾病

养生第一要养心。除了饮食方面,对于情志方面的调节是养心的关键所在。中医学里的“心”,不是指现代医学解剖学的心脏,而是指具有“主血脉”“主神明”“藏神”的功能,可主宰五脏六腑,是一身的“大主”。养心就需要使得自己处事心态平和、不过分贪求、量力而行。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要学会调养自己的内心,保持愉悦心情,放松压力,遇事不情绪化;加之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膳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强度,一定会拥有最佳的精神和身体状态。

猜你喜欢
心源性养心膳食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夏季穴位养心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