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必修课

2019-09-15 07:25石钟山
小品文选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硬汉必修课海明威

石钟山

作家朋友们大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不看书,一两年之内没有问题,三五年之后你就会觉得自己的大脑是空的。最近读没读书,作品能“出卖”你———尤其是一个人的随笔散文,只知产出、不补充给养的话,就会言语乏味,思想枯索,不停地复制自己。

作家不能用一种方式去写所有作品,那样的话,所有作品读起来会让人感觉其实就是一部作品。尤其是当你出版一个小说集,把所有作品凑在一起的时候,作品非常相似和雷同,你自己看了都不好意思。

而那些伟大作家的优秀作品呢,其创作思路会激发你的创作灵感———你看到了别人的角度,它让你兴奋。回到创作的方法和方式上,就是通过借鉴,让别人的作品能勾出自己的创作灵感。是的,阅读是激发个人创作灵感的有效方式———当然,阅读对象必须是杰出的作家作品。

比如我欣赏的作家是海明威和杰克·伦敦,为什么他们能给我带来醍醐灌顶式的冲击力?我也不认识他们,就因为看了他们的书,我认识他们了。尤其是我的早期创作,海明威的作品对我的影響非常大。在刚刚文学起步的时候,我读了海明威的作品。他作品中的灵魂、气质,他所描述的硬汉男人的形象,硬汉男人的审美,让我突然间觉得在心里隐藏了多年的对人性的愿望、对英雄的理解,一下子就迸发出来了。其实,海明威的很多作品描写的都是普通人物,但在我眼里却都是英雄。

当然,现在阅读的载体发生了分化,大体上可分为传统的纸媒与信息时代的电子网络阅读。我以为,这两者最大的不同是阅读感觉的不同。阅读纸媒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阳光下,流水边,一杯茶,一本书,你可以慢慢地品、细细地读。手机、电脑之类的电子网络阅读呢?匆匆地浏览,让人浮躁,生出许多焦灼来。

我认为,网络作家可以有存在的理由,但网络不可能取代纸媒。近十几年,图书出版量是稳步上升的。从古人用竹简传递文字开始,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阅读习惯,不可能一夜之间被网络所取代。而且,我敢断言:尽管以后网络还会更加发展和发达,但纸质书和纸媒也同样会延续自己的书香品质。

所以,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作家来说,读书、尤其是读纸书,仍是天长日久的必修课。

选自《今晚报》

猜你喜欢
硬汉必修课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窗外的世界
海明威的写作怪癖
凉山羊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马德钟:硬汉也需柔情
浙江省11所高中将试点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
硬汉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