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治学立身之道

2019-09-16 03:31弭凯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大学精神

弭凯

摘  要:《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士子科考登第的必读书目。开篇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由此可见,它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治学求仕的纲领之学,是思想与精神的立基之本。反观现代知识分子,言必西学,视“四书”为封建糟粕,虽不受精神枷锁所缚,但也多陷于精神荒原而不能自拔之辈,于是就有了诸多“迷茫”、“苦闷”。当今传统文化复兴之际,知识分子重修“治学之道”,重塑“精神之本”,当从《大学》里汲取养料。

关键词:大学;知识分子;精神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1

一、《大学》概述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专述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经宋程颢、程颐尊崇,朱熹增删整理,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以后,《大学》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士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学》依据孔子“仁”的思想,以“德治”作为指导,阐述了“修己以安人”的圣王之道。全书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为,“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人心中固有的光明德行”,亲民即“新民”,引导人们革除旧染的恶习,以彰明其天然固有之善,二者都要归于“至善”的境地。“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举措环环相扣,直至传统士子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它把治学的先后次序,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都讲得非常清晰,并进行了“本末之分”。这不仅帮助知识分子明确了理想,而且指出了到达理想的路径和具体方法。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慎独”、“躬行”、“推己及人”、“反求诸己”等观点,对知识分子的为学治世都有极大的影响。

二、传统士子精神与传统思想的沦落

中国传统士子讲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凡事以天下为己任。在他们捧起经书的那一刻,想到是天下,放下经书的时候,想到的是自省。宋儒张载曾将传统士子精神总结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并不仅仅为了求知或是解惑,更是为了济世安民。诸葛武侯以“辅佐幼主,匡扶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武穆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为己任,至死“矢志不移”。阳明先生出则带兵平叛,入则立院讲学。曾文正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可见传统士子并不尽是只懂“子曰书云”的迂腐之辈。

自清末西学东渐以来,知识分子开始对民族固有文化进行反思,但反思中不免有矫枉过正之处。五四以后,爱国知识分子竖起“新文化”的旗帜,这是当时的时代所需,也是民族进步的必需。鲁迅先生曾以笔为武器,在文学阵地上对“封建礼教”、“民族劣根”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可先生是在“经史子集”中滋养长大,以救亡图存为己任,身上有着传统士子“家国天下”的情怀。可有些人却将儒家经典扔进了故纸堆,视其为文化糟粕,一味推崇西学。这类人在“反封建”屡遭碰壁之时,又陷入了“迷茫”与“苦闷”。经过近百年的思潮涌动,儒家思想被彻底边缘化。近几年,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民族自信也在逐步提高,文化自信亟待恢复,国家顺势提出了“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当代知识分子在经济先行的社会背景下同样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问题,如何在“新时代”实现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需重回儒家经典中寻找“君子”的精神与思想,需从《大学》中汲取营养。

三、当代知识分子需从《大学》中汲取的营养

(一)君子慎独

“诚意”一章中讲到,“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儒家思想所提出的君子必备的品质,要求知识分子在独自一人时仍要谨言慎行,高度约束自己。近年来,“某某教授”学术造假事件屡见报端。古人讲,“身教重于言教”,这种“师范”对学子严肃治学精神的形成必然造成严重破坏。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知识分子重拾“慎独”品质,严于律己势在必行。

(二)正心修身

经济先行的社会背景下,逐“物”思想抬头,一切都向“钱”看。很多知识分子在这种环境下,变得浮躁,难以静心学术。范仲淹讲,“不以物信,不以己悲”。知识分子既然选择了做学问就应“心无旁骛”,专心治学。只有心态正了,才有好的学术修养,才能做好学问。

(三)推己及人

《大学》中讲,“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论语》中也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都是在说,君子要“推己及人”。当今知识分子参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不在少数。管理别人固然需要现代的管理学知识,但先做好自己,率先垂范才是管理好组织的关键。管理者推己及人,被管理者才能上行下效,整个组织就会协调运转,最终实现“絜矩之道”。

(四)德本财末

置身于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面对金钱的诱惑,有些知识分子难以把持,有放弃学术去企业谋高薪的,有醉心于“赚外快”而忘掉本职的。《大学》中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正确的“财富观”对当代知识分子至关重要。受过十几年教育的知識分子,面对金钱应有定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知识分子不应在金钱中迷失自己,随波逐流。树立“以德为本”的思想势在必行。

当代知识分子诞生于一个社会历史的转型期。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加之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让他们处于一个“精神断乳阶段”,以致在社会发展大潮中迷失方向。如今传统文化复兴之际,选择精神回归,重拾传统文人精神,不失为找回“自我”,突破“精神围城”的一个方法。而《大学》为分子成长提供了一整套成熟的模板。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大学精神
“留白”是个大学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