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研究

2019-09-16 13:04黄玉蕾
数码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整合信息技术

黄玉蕾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书中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笔者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优势,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整合

1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1.1课程标准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书中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由此可见,当前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能够改变原来传统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服务。

1.2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可以说,信息技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综合性的人才。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能够进一步改变育人模式,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强有力的辅助工具让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优势

2.1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思品课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主要是通过说教的形式让学生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缺少了学习的自主性,缺少了德育应该有的温度。新时代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道德的主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有助于教师开设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道德,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才是符合教育逻辑的。

2.2激发学习兴趣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传统的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模式单调枯燥,学生自然就会对思品课产生厌恶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学关于“注意”的定义是“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注意是通过外界的作用产生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受到教师某一行为刺激后产生了注意,但他的注意力是不长久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的一个特征。

2.3拓宽教学资源

传统的小学思品课堂,教材的内容很有局限性,甚至有的教学案例已经十分陈旧,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教师就能够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合理地增、删、改,使得教材内容丰富起来,能够更加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真正能有所得。另外,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也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字形式,教师可以自由地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选择图片、音频、视频等更直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

2.4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小学思品课堂,教师可能只能以语言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重难点不易突破。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首先,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网络上寻找有关的资料;其次,教师可以适时地在课堂上营造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补充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让“多媒体”设备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平台。

2.5发展道德素养

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注重学生通过自己“学德”,而不是传统的通过教师“教德”。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能够改变传统的说教,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放开学生的手脚和头脑,帮助学生有效体验、感悟并内化于心,从而让学生主动加强道德素养的建构。

3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策略

3.1注意适度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有这么多的优势,很可能造成的误区是只要越多的使用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教学就会越成功。虽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能会使得课堂看上去很热闹,但是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效率的。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意适度性。第一,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机械地罗列知识。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知到思维,从理论到实践。第二,教师能够用言语—下子让学生明白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再过度地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中走弯路。

3.2增强开放性

小学道德与法洽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基本特征之一是开放性。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根据教学内容,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充学生生活实践的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人种有不同》这一课,课前教师通过布置预习作业,上网查找“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的杰出代表”。课堂上,教师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对于教师提出的“白种人最聪明吗?”这个探究问题,学生就可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最后教师再补充科学资料总结出“人种本身无优劣之分”。

3.3加强情感性

传统的思品课堂,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融人到课程内容中。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教學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感恩父母》这一课,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播放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成长历程视频r下子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就能感知到父母将自己抚养长大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接着,学生就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3.4关注时代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删、改,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调整已经被时代超越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心中有“规则”》这一课,由于SARS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对于教材内容进行相关调整,教师可以选取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禽流感”。通过播放“禽流感”的视频,让学生回忆禽流感期间需要注意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拓展像禽流感、非典、埃博拉这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期间制定的规则,从正面感受到规则的力量。

3.5提升实用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基本特征之一是生活性。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中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资源,重视知行结合,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逛商场》这一课,这一课的内容就是平时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出示各类商品,让学生讨论辨析,使学生掌握选购商品的知识,具有独立购物的能力。接着,教师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当下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在课堂中直接真实地模拟“淘宝网”网购的场景,让学生掌握网购的技巧,以免上当受骗。

相信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可以在未来的道路上进一步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呈领、杨琳、划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整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