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7 08:00何国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问题导入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何国田

【摘要】数学是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重点学科,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可以使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还存在这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忽视了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入;教学实践

初中数学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比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一定的教学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一、设计教学方法有效地导入数学问题

事情都是开头比较难,导入数学问题亦是如此,一个好的开端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数学知识没有语文或者历史等文学类的知识有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在教授数学问题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思考,营造一种轻松的数学课堂.传统的教学问题导入只是按照教材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数学知识需要动脑思考,好多学生不喜欢思考这种枯燥乏味的内容,容易感到力不从心.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对数学教学产生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导入,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导入的过程中加入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游戏的成分,帮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这节课的学习中,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告诉学生们找出其中的三角形,这样学生就会仔细地观察图片找其中的三角形.这样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入手,练联系实际生活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设置了良好的开端.之后教师在引入教材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观察三角形的结构特点,试着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与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自主观察能力的培养,还使学生的总结能力提到了提升.应用这种导入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白课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分级提出问题,激励学生思考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对数学问题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很多学生在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已经产生了厌倦,很难对数学进行深入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对问题的开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要合理地运用问题导入法,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带领学生主动的探索问题.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探究分析某一个具体的问题的时候,要加入其他的数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2x2+2x+3=0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根据这个公式对学生展开提问,一元二次方程是怎么求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特点,以及这两种不同的方程公式之间的区别等等.在层层的问题设置中,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更多的知识储备.如在学习“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时,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导入课程,在多媒体上播放几个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学生完成全等三角形的绘画之后,让学生总结一个三角形要怎样才能算是全等,这时学生会对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在结合教材得出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教师在继续深入提出问,如果只是满足其中的两个条件能否构成全等呢?学生通过举反例发现两个条件并不能保证是全等三角形.这样开展问题的形式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明显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情境交融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导入环节情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激发,在具有激励性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更大的激发,将生活中的情境与游戏化的因素加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提升数学的学习效果.在导入“相似三角形”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在同一个阳光照射时间,给出教学楼的楼高与影长,求旗杆的高度与影长,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时,在给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的使用及意义之后,像同学们讲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所做的研究,让学生的内心充满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研究更多的数学问题,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拓展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不应该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还要了解课外的一些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初中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加入课外的知识,用有趣的数学活动代替枯燥的数学作业.如在学习多面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手工作业,让学生做多面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多面体的结构有一个更好地理解.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讨掌握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五、结 语

在平常的数学教课中,可以逐步引導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可以使教学难点变得更加容易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问题进行设置,对教学形式进行自己的思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跟随教育改革的要求,把握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18.

[2]徐丽瑷.高中数学中应用问题的教学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3):42.

猜你喜欢
问题导入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问题导入艺术实践研究
以“动”促“学”,以“学”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