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印大使:美国的“印度红利”不可靠

2019-09-17 14:10
参考消息网
关键词:莫迪印度特朗普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美国《外交》双月刊9-10月号发表题为《印度红利》的文章,作者为前美国驻印度大使罗伯特·布莱克韦尔和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阿什利·特利斯。文章称,印度不是美国的盟友,美印在亚太地区只是相互利用,美印两国的做法都不会为长期合作提供稳定基础。

只是借力利用

文章称,新德里从特朗普的胜利中看到了外交政策机遇,从而使印度有更大的影响力来推进自己的多极化全球秩序愿景。

最重要的是,印度的基本安全考量没有改变。文章认为,新德里的领导人仍然相信,中国要成为亚太地区大国,印度只有与美国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才能加以避免。

因此,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仍是印度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文章称,新德里开始更多地参与四方安全对话。最重要的是,印度在奥巴马政府的后期开始通过情报共享悄悄与美军合作,同时继续扩大与美国的军事演习。

隐含信任危机

文章称,美印关系也未能避免特朗普政府的破坏性和往往适得其反的外交政策的影响。印度领导人希望华盛顿保持美国向新德里展现的传统战略利他主义,同时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向崛起的印度开放的自由国际秩序。在这两方面,特朗普的行动都让他们紧张不安。

特朗普质疑美国各同盟的价值,令人怀疑美国是否会保护其北约盟友免遭俄罗斯袭击。特朗普还发起了与日本和欧盟等盟友的贸易战,而印度决策者目前正在勉力应对特朗普对印度采取的惩罚性贸易措施。

文章指出,印度决策者面临的令人不安的问题是,鉴于华盛顿似乎已经放弃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而且对于继续对新德里采取战略利他主义态度没有多少兴趣,他们能否继续寄希望于华盛顿的合作。尽管他们希望加强与华盛顿的关系,但他们已经开始实现印度“国际投资组合”的多样化,修复新德里与北京和莫斯科的关系。2018年6月,莫迪本人在一次重要的国际演讲中重申了“战略自治”的概念。这充分体现了印度对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作为一个安全伙伴的信任危机。

印度不是盟友

文章称,在贸易、伊朗和俄罗斯问题上严重而持久的政策分歧使印美两国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在所有这些问题上,华盛顿都采取了强硬立场,至少在公开场合是如此。这是因为在特朗普治下,与采取具体互惠行动的要求相比,对印度的战略利他主义退居次要位置。当涉及共同的国家利益时,新德里乐于合作,但当美印利益出现分歧时,新德里则寻求获得自行其是的权利。

文章认为,美印两国的做法都不会为长期合作提供稳定基础;相反,双方的做法只会导致恶语相向和失望情绪。美国必须认识到,尽管两国在一些问题上的关键国家利益是一致的,但印度不是盟友,也不会像盟友那样行事。华盛顿优先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强化这些共同点。为此,美国在某些情况下应该停止向印度提出可能会威胁到新德里与其他伙伴关系的要求。印度应该停止将美国的战略利他主义视为理所当然,不要再认为即使新德里不付出任何有价值的努力,印度也可以依赖美国的持续慷慨。

【延伸阅读】美媒:印推“邻国优先”巩固地区霸主地位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9月15日发表文章称,印度总理莫迪将“邻国优先”政策作为其第二任期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文章称,自5月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并连任以来,莫迪的政府朝着推进本国的宏大战略取得了若干重大进展。最突出的是,莫迪于8月5日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自治地位,以加强该国的领土统一,此举令其宿敌巴基斯坦大为不安。在作出这一重大决定的背景下,莫迪政府也在推动其宏大战略的另一要素:维护其势力范围。怀着这一目标,新德里最近开辟了一条通往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不丹、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等国门户的道路。这意味着,莫迪在开始其第二任期之际,“邻国优先”政策将是重中之重。

莫迪6月8日访问马尔代夫,这是他连任后首次出访。这个位于印度西南方向的小岛链坐落在印度洋上数条关键能源和航运线路上。文章称,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萨利赫当选马尔代夫总统让莫迪受益。自2018年11月就职以来,萨利赫一直试图改善对印关系。考虑到马尔代夫的地理位置,加强海上合作仍将是莫迪在第二任期中的当务之急。事实上,为了监视中国在该地区的海上活动,印度在马尔代夫启用了一个沿海监视雷达系统,将该国纳入一个包括斯里兰卡、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在内的更大网络。

文章称,坐落在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上的不丹和尼泊尔是夹在中国与印度间的重要缓冲国。不丹是印度最坚定的地区盟友,莫迪将寻求通过推进新德里在该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来进一步拉拢这个偏远的王国。因此,在莫迪8月与不丹首相洛塔·策林会晤时,水电占据了显要位置。水电是印度与不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介绍,在8月21日访问尼泊尔之前,印度外长苏杰生访问了孟加拉国,与孟加拉国外长会晤,希望为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10月的印度之行奠定基础。不过排在议程首位的是非法移民问题。与孟加拉国接壤的印度阿萨姆邦于8月31日完成了国家公民登记,以根除大约400万非法进入印度的孟加拉国移民。在哈西娜看来,印度可能驱逐阿萨姆邦境内的部分孟加拉国人将给该国带来巨大困难。

文章认为,虽然印度在推进其在邻国的利益的过程中完成了许多项目,但根本挑战仍然存在:中国让这些国家在发展基础设施方面有了除印度之外的其他选择,从而使新德里感觉作为南亚地区霸主的传统地位受到威胁。鉴于印度几乎无法与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国竞争,新德里将面临重重困难。

(2019-09-17 13:59:41)

【延伸阅读】美防长:美军欲在印太地区扩大军事存在

参考消息网8月30日报道 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站8月27日发表了题为《美防长:五角大楼评估如何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存在》的报道,具体内容编译如下:

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8月27日说,五角大楼正评估如何扩大美军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包括“航行自由”行动和增加新基地。

埃斯珀当天在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对学生发表讲话,他说:“我们必须在该地区(保持军事)存在。不是在所有地方,而是在关键地点。”这是他作为美防长首次在学术场合发表讲话。

他说:“这意味着研究我们如何增加设立基地的地点,在我们过去没有去过的某些地区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这还意味着我们必须继续在国际规则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活动,以维护军事和商业活动的‘航行自由,不管是在霍尔木兹海峡还是马六甲海峡。”

埃斯珀说,他出任国防部长后的首次重要出访就是前往印太地区,因为该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五角大楼6月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强调了该地区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了五角大楼的计划。

资料图片: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美国国防部)

该战略说:“美国防部正在加强对现有联盟和伙伴关系的承诺,同时扩大、深化与新伙伴国的关系,这些伙伴国与我们一样尊重主权、公平、互惠贸易以及法治。”

印太地区从美国西海岸一直延伸到印度西海岸。《印太战略报告》说,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该地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些常规军队中有7支在该地区。该地区有6个国家拥有核武器。

埃斯珀说:“作为未来的高级领导人,你们必须考虑到这一更大的背景,因为它对我们如何组织、训练和装备军队将产生影响,当然也对我们如何部署以及我们如何在世界各地作出姿态产生影响。”

(2019-08-30 15:15:00)

【延伸阅读】在这件事上,美印关系正迅速走向“危机”——

参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 俄媒称,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近日发表报告《十字路口的贸易:对美印贸易关系的看法》,指出美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正迅速走向危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23日报道,印度6月16日起对20多种美国输印产品加征关税,反制美国对印度加征钢铝关税。

报告作者指出,印度正在迅速崛起为全球性经济大国,而印度所在地区对美国具有关键战略意义。美印关系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至于两国关系将是建设性的还是对抗性的,贸易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报道称,美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额已从2008年的684亿美元(1美元约合6.9元人民币)上升到2018年的1421亿美元,然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却在迅速走向危机边缘。报告作者认为,由于美印最近一份协议都未能达成,加上双方接下来针锋相对,两国关系如今已达到拐点。

报告列举了美印贸易关系的几个主要问题。第一,贸易政策论坛的能力有限。该机制鲜能成功找出严重的贸易问题,也很少能解决这些问题;第二,美印对世贸组织改革所持的态度完全不同,而缺乏互信阻碍两国立场靠拢;第三,美印两国政府都未能展现出寻找机会就重点问题达成协议的能力。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和印度总理莫迪。新华社/法新

(2019-07-24 00:18:01)

【延伸阅读】危险信号!美媒披露美军高官“支持”在印太部署中导

参考消息网7月17日报道 美媒称,被特朗普总统提名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现任陆军参谋长马克·米利支持在太平洋地区部署此前被冷战时期武器条约所禁止的新型导弹。

据美国外交学者网站7月15日报道,《中导条约》是1987年美国与苏联签署的一项条约,该条约禁止两国部署、保有、试验或研制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2019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退出条约进程。从8月开始,美国将不再受条约规定所限。

报道称,在回答有关美国是否应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部署突破《中导条约》限制的新型导弹系统的提问时,米利说:“我支持(部署)。”他是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出这番表态的。

米利未明确阐述该导弹系统具体可能部署在太平洋何处。

报道指出,《中导条约》所限制的武器类型既包含核导弹也包含常规导弹。美国最早可能于2019年晚些时候研制并测试的新型导弹本质上全部是常规导弹。

2019年早些时候美国官员发表评论指出,美国将开始试验两种武器——都只携带常规弹头。试验将于不早于8月进行。

报道称,五角大楼匿名官员称其中一种导弹是“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射程大约为1000公里”,另一种导弹是“弹道导弹,射程接近3000至4000公里”。

(2019-07-17 13:11:55)

【延伸阅读】美学者:如何理解美中印三边战略互动及其结果

原文刊载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简报》第82期。

【作者】阿什利·泰利斯(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参考消息网6月24日报道 在谈论美国、中国、印度的“三角关系”(U.S.-China-India triangle)时,人们必须要意识到一点:中美关系、美印关系和中印关系首先是各自独立的双边关系。很多时候,这三组双边关系和美中印三角中的第三方并无关联;然而,人们往往试图以整体(totality)的视角来解读美中印三角,这并不符合现实。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把美中印三角看作中美安全关系和中印安全关系的交汇,是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向。这两组双边关系的交集产生了大国竞争的元素,并在近年来引起主要关注;而在未来几年,这两组双边关系的互动将会变得更为重要,如何管理中国的崛起成为决定大国竞争走向的关键所在。从许多方面来看,中国正是凝聚美印的粘合剂,也是推动两者团结合作的一个要素。纵观历史,中美、中印和美印双边关系之间总是存在互补性。从1947年开始,每逢美印关系大体呈现良好态势之时,中美关系的状况则通常是相反的。

中国崛起的挑战与美中印三角的实质

目前,中国的崛起给美国和印度同时带来了挑战。首先,中国的崛起给美国带来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如果维持一个开放的国际体系最终会带来潜在挑战,美国能否继续维持这种包含开放贸易体系的国际体系?如果新的大国诞生于自由国际秩序,华盛顿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护这种秩序?这是如今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面临的核心问题。第二,如果贸易开放引发国内关键选民的反对情绪,美国是否将继续维护一个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换句话说,由于继续对外开放,政府将失去一部分重要的中产阶级选民的支持,美国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第三,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使得遏制政策已不再是可取的选项,在此现状下,美国能否应对中国的崛起?众所周知,美国积极应对与苏联的冷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原因在于两国之间不存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时至今日,中美之间存在着深厚的经济相互依赖,但美国却日益将中国看作对手。不过,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意味着美国无法对中国使用曾经得心应手的遏制工具。

在美中印三角的背景下,印度也同样要回答中国崛起带来的三大问题。对印度而言,第一个也是最深刻的问题,即印度能否与相邻的超级大国和平相处?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印度鲜少面临外部势力的挑战。大部分情况下,印度面临的安全挑战来自南亚次大陆;印度从未经历在自家门口出现超级大国的情况。初获独立时,印度的外部安全环境不断改善;1950年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印度周边的核国家,印度虽感受到了压力,但由于当时中国的相对实力较弱,印度并未感受到威胁。然而,随着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并获得成功,印度的担忧最终成为现实:自家门口确实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国。对印度来说,这一挑战有三层含义:中国是大国,是强国,而且近在眼前。

第二,印度能否以自己的力量独自制衡中国?这是战略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政治的角度看,中国经历过被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而印度则深深铭记被殖民的世纪所带来的教训:再也不能在安全上屈服于外来力量。因此,在印度的政治直觉里,必须以内部资源来解决问题是面对外来挑战时的第一反应。所以说,印度“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虽是完全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但却映射出其民族心理的内核,即印度不愿以与外部力量结盟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可是,今天的印度不再享有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峙带来的便利。印度可否凭一己之力应对不断崛起的中国?这是印度要面对的难题,因为它并未取得中国式的经济成就;而目前,印度的经济发展亦存在不少弊端。印度也许会在未来三十年实现经济的腾飞,但就当下而言,没有任何一位印度决策者会相信这是个令人信服的前景。

第三,如果印度无法在目前和未来几年内独自制衡中国,那么余下的选项便是与他国结成联盟,当然不一定是结成正式的同盟,但至少是与另一外部力量建立联系。如果结盟是必须的选择,那么印度能否继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印度如何在得益于同盟的同时,避免这种具有依赖性质的关系所带来的不利?

美中印三角的实质是美印两国不断以对方为杠杆,用不同的方法应对中国崛起。

美中印三国的目标、策略与互动的结果

美国的目标:维持在亚洲地区和全球的霸权地位,维护既有的同盟体系,并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延续经济繁荣。自1776年以来,美国便开始了对霸权事业的追求,唯一的变量是扩张的地理规模:

第一阶段从1776年到1815年,美国集中在美洲大陆上进行扩张,冲突对象为欧洲国家、美洲土著及墨西哥,并最终形成对美洲的主导权;

第二阶段是从美国内战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霸权在此阶段扩张至整个西半球;

第三阶段以二战为开端,自此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进行扩张,并在二战结束后成为全球霸主。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美国绝对不希望终结自身的霸权地位;当新的大国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地位时,美国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对抗这股新的势力,苏联便是实例。同时,美国的霸权地位意味着它不仅要维护自身的安全,还需保障其盟国的安全。反过来,对同盟体系的维护也是对美国霸权的维护,因为同盟能为美国提供维护国际体系的重要资源。再者,作为一个典型的技术强国,美国的经济繁荣与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地位一向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一点在二战后体现得尤其明显。

美国采取的策略是,在维护同盟实力的同时寻求新的伙伴关系作为补充,保持军事优势,并维护高度灵活、开放的国内市场。由于维护同盟关系的成本高昂,美国试图从发展非正式的新型伙伴关系中获取战略利益。其次,足够的军事优势意味着能够在国土之外远程击败敌人,这正是美国国家意识中蕴含的强烈愿望。高度开放且灵活的国内市场则是美国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原因。美国能够在 200多年来保持2%至3%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是奇迹中的奇迹。一直以来,美国都愿意容忍国内存在的严重不平等的现象,以维持高水平的经济增长,而维持经济高增长有赖于国内市场保持高度的灵活性,这与维护开放贸易体系的诉求日益呼应。到目前为止,经济实力的强大让美国得以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并在与其他大国的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中国的总体目标是维持国内秩序、通过高经济增长迈向繁荣,以及提升综合国力。除了维持国内秩序,中国政府希望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自1978年以来,中国越来越依赖通过开放的国际体系来实现自身的繁荣。与上述目标相对应,中国的策略是建立亚洲内部的市场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以资本输出推进欧亚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印度,中国的具体目标有二:一是与印度保持尽量多的合作关系,同时消除印度对中国的领土挑战;二是限制印度通过外部同盟来制衡中国的努力。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从未将印度本身视为主要的安全威胁;但当印度与其他大国力量结合时,中国的担忧便会上升。中国的应对策略是管理中印两国在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纷争,增加与印度的经济合作,并让印度更多关注南亚自身的事务。

中美两国的战略互动造成的后果包括两国之间不断增长的竞争态势;以及随着实力的增长,中国日益挑战美国作为亚洲安全守护者的角色。对印度来说,中美的战略互动还催化了中印之间的安全竞争。

印度的主要目标是加速国内发展,扩张经济实力,通过强化其在南亚的霸权地位来维护自身安全,以及寻求制衡中国的途径。印度认为,作为文明古国之一,自己的使命是通过经济实力的提升,再次成为国际体系中的强国。基于此,印度采取了以下策略:把重心放在国家内部改革上,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美两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参与亚洲内部对中国的制衡,以及加强美印关系的纽带。上述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虽显得断断续续,但国内改革确实是增强印度实力的第一方案,也是其国家战略的关键一笔。而印度近期努力与日本、越南、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进行接触的事实,体现了其在亚洲内部努力对中国进行制衡。

结论

通过对美中印三角间的互动及其战略的探讨,可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面对中国的崛起,至少从2001年以来,美国便开始寻求提升应对中国的实力,幅度不大但力量集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路径便是积极寻求增强印度应对中国的实力。第二,中国通过合作与制衡的方式来限制印度与美国结盟的意愿。第三,印度试图与美国建立强大却又未达到结盟程度的伙伴关系,并从中“搭便车”,因为印度的强大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前,印度的意图和美国的动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然而,特朗普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昔日美印搭档的策略在当下面临着挑战与未知的前景。

(2019-06-24 15:18:00)

【延伸阅读】反击美国!这次,印度的“底气”在中国?

参考消息网6月19日报道 最近几天,面对美国贸易施压,印度发起了反击。针对美国6月初宣布停止对印度普惠制待遇的做法,印度对20多种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反击不止如此,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印度政府已经确定了151种可取代美国对华出口的商品,这些商品因中国对美国的反制关税而具有价格优势。

报道称,这些商品包括柴油发动机、X射线管、铜矿石、花岗岩、化学品等。这家印度媒体介绍,鉴于征收关税额度的不同,相对美国产品,上述印度产品在中国更具有价格优势。

有舆论认为,巨大的中国市场正给印度在对美国的本轮较量中带来“底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学者孙立鹏对参考消息网称,一方面,中国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存在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印度农产品本身也具有较强竞争力。在货物贸易领域,例如农产品等,印度可以进一步寻找中国市场,加强与中国合作以缓解美国对其加征关税的压力。可以说,中国与印度贸易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孙立鹏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举动从中长期来看将扰乱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印度和中国都是国际中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此背景下,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大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外界注意到,在本轮印美较量中,美国实施贸易霸权主义在先,试图借此次加征关税,达到进一步打开印度市场的目的。德新社曾在报道中称,印度和美国有着密切的双边关系,但华盛顿早就指责印度是一个“高关税国家”,限制外国进入其巨大的市场。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且怀有大国心态,面对美国贸易霸权行为,从去年就开始酝酿反制措施。德新社称,新德里称美国取消普惠制待遇的做法是“令人遗憾的”,并表示印度在这种事情上将始终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认为,当前,这一贸易争端给不断深化的印美安全关系蒙上阴影。这家西方媒体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C·拉贾·莫汉的话说,“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就是印美之间贸易战的开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印度的关税报复将会促使德里与华盛顿就贸易问题展开认真的谈判,并可能达成新框架,来改革两国的商业关系并巩固安全关系。”

对于印美贸易较量前景,孙立鹏分析,短期内,印美仍存在谈判的余地,不过,印度对美存在双顺差,即货物贸易顺差及服务贸易顺差,说明在这两个领域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印度具有较强竞争力,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国与印度的利益碰撞将呈现常态化趋势。

图为印度总理莫迪。新华社

(2019-06-19 00:12:02)

【延伸阅读】美媒称莫迪新任期遇挑战:“美国试图在某些问题上欺负印度”

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 美媒称,5月31日,也就是莫迪第二个任期的第一天,白宫终止了给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这让本就面临重振经济任务的印度新政府遭遇双重挑战。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1日报道,印度政府报告说,该国经济正在以5年来最慢的速度增长,失业率处于45年来的最高点。

莫迪和他的新部长们采取的两项行动表明了他们的首要任务:重振印度经济。

由于全国各地的农民处境困难,新内阁采取的第一项行动就是扩大现金补贴计划,多覆盖2000万农民。而特朗普希望印度开放这一行业,接受来自美国的更多竞争。

第二个目标是为小商贩建立养老金体系,这个群体受到了来自印度电子商务网站的冲击,这些网站都是美国商业巨头亚马逊公司和沃尔玛公司所有的。

“美国试图做的是在某些问题上欺负印度,而印度不可能在这些问题上作出有利于美国的决定。”隶属于莫迪政党的一个组织的领导人阿什瓦尼·马哈詹说。该组织敦促政府采取有利于印度小企业和农民、而不是跨国公司的政策。

终止普惠制待遇——该待遇使印度对美出口中的一小部分产品可以免交关税——是人们早就预料到的。这一举动被视为特朗普打破贸易谈判僵局的方式。

“特朗普基本上把所有选项都勾选了:对中国已经做了,对日本警告了,现在是印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哈什·潘特说:“有了这个决定,特朗普就进入了选举模式。”

(2019-06-03 20:14:16)

猜你喜欢
莫迪印度特朗普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