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挑战

2019-09-17 11:20宋忠良侯志涛
科技资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精准扶贫

宋忠良 侯志涛

摘  要:高校体育课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过程标准化往往忽视了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个体需求。研究首先分析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构建的启示,进一步分析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精准扶贫  体育帮扶体系  大学体育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a)-0254-02

1  精准扶贫的内涵及对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构建的启示

1.1 精准扶贫的内涵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是中国扶贫史上的理论创新。并且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为民情怀。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第一,真情扶贫,切实聚焦最需要帮助的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不可能有精准扶贫。第二,组织扶贫,切实向最需要帮助的人倾斜。精准扶贫尤其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第三,发展扶贫,切实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格局,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机制。第四,自立扶贫,充分发挥受助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群众脱贫的积极性,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1.2 精准扶贫理念对于我国当代大学体育帮扶体系构建的启示

无独有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一批“体育贫困户”或称之为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这一群体主要是指体育活动能力不强、较少参加体育运动、体质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大学生人群。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和基本技术储备远远低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般要求,我们暂且将他们统一定义为大学生体育困难户或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针对这一群体,即便是高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执行体育教学工作,也无法解决他们的体育需求。如何借鉴我国精准扶贫理念和相关工作机制对这一体育弱势群体进行精准识别、如何科学构建我国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努力解决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质健康等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堂,同时需要坚持予以长期的关注与努力。

2  精准扶贫背景下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 新时期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同时提出了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在培养人才全面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首先应当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不能是一名体育贫困或体育弱势的个体。因此,在此背景下,构建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可以帮助体育贫困或体育弱势的学生,成为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路径之一。

2.2 新时代对高校体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长期的“重体质、轻健康”和“重技术、轻情意”等,使得大学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获得感不高,物质层面的获得感不高主要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指标主要侧重于资金、场地、师资等硬件,忽视了高校体育对于学生获得感方面的软指标。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这一矛盾反映在高校体育发展方面,大学生应该享有物质层面的需要,包括场地、器材和师资等,也包括一些精神层面的需要,比如公平地利用体育资源、充分地参加课内外的体育活动等。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处于下降趋势,这不仅是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进我国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高校应该重视体育,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是完成新时代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

3  精准扶贫背景下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

3.1 高校体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高校在招生时更多的关注分数而不会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当前诸多高校在经费分配与师资建设方面关注的是为学校提升影响力的相关领域,而忽视了学校体育这种不够重要或者隐形指标。由于体育学科仍然位于教育学门类之下,学科定位仍不够准确,导致领导重视程度不够。2016年高校体育工作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没有达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最低要求,很多高校没有制订学校体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考评考核机制。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高校中的地位不容乐观,这会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课内外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其终身体育的养成。因此,对于高校来说,领导们很难去重视和考虑体育弱势群体,这也不利于大学生体育帮扶体系的构建。

3.2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课内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但是,由于学校体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众多高校将经费设施投入到有利于提升学校排名的相关学科、专业和建设领域中去,而經费投入到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方面的少之又少,这一直接导致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及面积不够理想,难以满足体育活动的开展。据2016年高校体育工作专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523所高校中,有接近一半的高校体育经费投入在1%以下,有70.17%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不符合国家标准。由于用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场地设施不足,导致有些公共体育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使体育教师选择教授一些相对容易的学习内容。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而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正常的体育课程难以保证,对于面向体育弱势群体的大学生帮扶体系的构建更加困难。

3.3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容乐观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要素。由于高校体育处于边缘地位而不受重视,这直接导致了高校对待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投入热情不够甚至出现消极对待,也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2016年高校体育工作专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276所普通本科院校中,体育教师缺口达1955人;在所调查的239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体育教师缺口达778人;在填写教师学历的508所高校中,体育教师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占比仅为21.85%。

参考文献

[1]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1-22(1).

[2]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编写组.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6)[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33-278.

[3]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Z].2014-06-11.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2016-04-21.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精准扶贫
职业学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