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守望中慢慢等待

2019-09-17 13:41黄丹
新课程·中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慢教育

黄丹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成长期,他们的发展时刻牵动着很多教师的心,而多数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无形中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导致学生苦不堪言。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多一些对学生的理解,多一点耐心和少一些要求,转化教育思想,留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所以,初中教师要慢下来,守望学生成长。

关键词:慢教育;守望成长;倾诉时间

美术大师朱光潜曾感嘆:许多人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态度,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仔细品味这句话,我们会发现教育中的一些影子,我们的很多教师不也在走着这样的“路线”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无端放大对学生的要求,看不到学生的优点,教育学生缺乏一定的耐心和宽容心。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要放慢节奏给予学生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在慢节奏中自然成长。

一、慢慢发掘优点,实施因材施教

积极的心态能促使人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盼则使人向着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实施教育中,教师要尽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让优点成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对学生的优点激励,教师首先要试着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因材施教。

例如,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一般,但是他的足球踢得比较好,于是在课堂上为了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我给予了他夸奖与鼓励:“你的足球踢得那么好,相信你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有现在的精湛技艺,如果你在学习方面再努力一点,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经过我的开导,这个学生确实在学习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二、慢慢欣赏学生,发展美好人格

缺乏欣赏的教育好比一潭死水,缺乏欣赏的教育终将让课堂失去其独有的特色,并终将埋没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个性,欣赏学生的创造,欣赏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在被欣赏与信任的气氛中找到自信,促进他们美好人格的形成。

例如,在一次与学生的聊天中,班上的一个性格内向的女生问我:“老师,我是不是比较笨啊?我总感觉自己很努力地学习。但我的成绩为什么一直上不去呢?”听了这个学生的苦衷,我开始在大脑中细数她的优点,然后心平气和地告诉她:“你不笨,你的一些学科成绩还是很突出的,这说明你是有潜力的,你应试着把那些特别突出的学科适当放一放,然后拿出更多的精力补充你的弱项。”听了我的指导,这个学生努力做出调整,改变了偏科的习惯,成绩渐渐有了提升,其人也渐渐变得开朗了很多。

三、切记不急不躁,预防反弹可能

教育是一个“慢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所以,在实施德育中,教师要采用慢性的态度,给予学生细致的关怀、缓慢的指导,让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缓慢的、细微的行动。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一些比较顽固的学生,不可能实现一次成功、药到病除的效果,教师要不急不躁,给予多次的强化与指导,最终改正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例如,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曾经有一个学生写作业总是比较马虎,有时候写出来的作业总是丢三落四,看到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我多次进行过提示,但那些提示就像过眼云烟一样,没起到任何的作用。后来经过思考,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不再天天提醒他了,而是给他限定了一定的时间,只要他在我规定的时间段内达到我的要求,我就给他加两个学分,并最终计到他的期末考试成绩中。这样一来,这个学生作业心理越来越积极了,并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四、遇错误等一等,给予倾诉时间

正处于人生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内心极度浮躁,遇到事他们往往比较冲动,甚至会做错事。教师要充分认识初中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教师应该沉下心来,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予学生时间,也是给予自己了解学生心声的时间,这样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例如,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在一次考试中有作弊的行为,当时我看在眼里,并没有当场揭穿他,而是给他时间让他自己人认错。但等试卷批改完发下来之后,他依然没有认错的迹象。于是在课堂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将这个学生叫起来让他讲讲自己是怎么做这道题的。但是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结果课下他找到我,说:“老师,您在课堂问的那道考题,我不会做,是抄来的,所以,您叫我回答,我答不上来。”看着学生满脸的愧疚,我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你的精神非常可贵,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老师相信你下次不会这么做了。”我俩相视一笑,那一刻,我看到了学生写在脸上的决心。

总之,教师要放慢节奏,给予学生成长的机会,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的优点,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长处,给予学生倾诉的时间等,最终提升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雷海霞.幼儿园应享受“慢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6(8):102.

[2]潘红玉.“慢教育”的再思考[J].中学数学,2017(18):72-74.

猜你喜欢
慢教育
“慢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的“慢教育”
静待花开?呼唤慢教育
数学慢教育“全”“程”思维范式:内涵、价值及其阐释
数学慢教育科学认知的四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