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针与经皮微创胫骨远端钢板固定对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2019-09-18 07:15常继辉周安令吕兴飞
医药前沿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断端髓内围术

常继辉 周安令 吕兴飞

(中江县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 德阳 618100)

胫骨远端骨折为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此类骨折患者多采取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经皮微创胫骨远端钢板固定(MIPPO)是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常用术式,有助于提升患者骨折愈合率,且术后并发症率相对较低,可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1]。然而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多,近年来关于患者术后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等报道不断增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此类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重点分析MIPPO和胫骨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针(TTMLIIN)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7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病人为对象,利用数字法来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26~69岁,年龄均值(42.4±0.3)岁。对照组:患者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25~68岁,年龄均值(42.5±0.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n手术用时(min)手术中出血量(ml)术后骨折愈合时间(d)完全负重时间(d)HSS评分(分)AOFAS(分)观察组38101.36±12.43142.06±9.5711.36±5.2113.14±3.0576.31±9.5782.62±4.17对照组38110.54±7.62150.39±8.6212.07±4.6112.71±4.0675.64±10.0683.95±2.16 t-0.1560.2981.0460.6720.7150.628 P-0.0930.1030.1140.0850.1050.063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MIPPO手术方案治疗,首先对发生骨折的腓骨远端实施切开复位与固定,并于术前在C壁X线辅助下通过软组织夹板对骨折进行闭合复位以纠正其肢体旋转与成角,并缩短畸形。沿着大隐静脉前缘在内踝尖的前侧做一4cm手术切口,注意对大隐静脉的保护,深至骨膜。在深筋膜下方骨膜外以骨膜剥离器对软组织分离,再以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于C臂X线辅助下确定骨折复位和钢板位置,满意之后在骨折远端和近端分别放置一枚螺钉进行固定,并在骨折远端放置3枚锁定螺钉进行固定,完成后关闭切口且未放置引流。对照组患者行TTMLIIN手术方案治疗,首先在患者腓骨远端的骨折处进行切开复位和固定,在手术前通过X线片合理选择直径与长度适宜的胫骨多轴锁定髓内针。患者术中保持屈膝体位,通过手法复位患者骨折断端,再以大毛巾钳对骨折断端进行临时固定,在其前侧做一正中切口,长度为6cm,分离皮肤和筋膜与韧带后,韧带向外侧牵引,并在胫骨结节上侧1cm位置处进行开槽和扩髓,完成后插入导针并经由导针放置TTMLIIN髓内针,在C臂X线辅助下髓内针远端到达关节面上方0.5cm位置处,远端锁定以瞄准器进行锁定,完成后再锁定近端锁钉,应用3~4枚锁钉对远端进行固定,2~3枚锁钉对对近端进行固定。两组患者术后2~3天内开展踝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术后6~8周内可指导其进行患肢的负重练习。

1.3 评估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手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2)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3)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分别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与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与踝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利用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以(±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出血量、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HSS评分、AOFAS评分等围术期指标对比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同期对照组的17.95%,但两组对比尚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胫骨远端骨折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疾病,多是由于直接的暴力损伤所诱发,由于胫骨远端的肌肉组织覆盖量相对较少,因此患者发生骨折后容易合并局部性的皮肤软组织损伤[2-4]。针对此类骨折患者临床中多采取手术内固定方案治疗,在以往治疗中多应用常规的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然而该手术方案中对于患者软组织的剥离量较大,并且容易对患者局部血供形成影响引发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限制了临床应用。MIPPO手术是近年来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新型术式,该手术的优势在于无需对骨膜进行剥离,并且可避免显露骨折断端,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骨折端血运的良好保护,可降低术后的并发症风险。然而该手术方案也存在缺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该手术方案的广泛应用,有报道指出患者手术后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通过应用TTMLIIN技术方案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近年来也受到了临床关注,该手术方案下首先需要对胫骨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再通过骨折复位固定,对于胫骨侧方移位以及旋转等进行纠正,在C臂X线辅助下对于骨折断端进行手法复位,在以克氏针等进行临时固定,其优势在于无需进行扩髓,并且对于髓内钉和远端锁定进行固定时通过助手协助维持骨折复位,可避免出现断端移位。在该手术方案下,对于患者远端骨折断端通过应用螺纹固定钉进行固定,使其保持十字交叉形态固定,同时在最远端应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有助于增加骨折固定度和稳定性,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后,需加强踝关节功能活动练习。本次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3天指导其开展踝膝关节的适量活动,同时逐步增加患肢功能负重训练,以改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从结果来看,两组患者无论是应用TTMLIIN方案或MIPPO技术,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且恢复效果良好。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所选取的手术病历样本相对较小,在并发症率对比中可能存在出入,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TTMLIIN、MIPPO两种手术方案,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仍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扩大病例样本,以进一步提升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综上所述,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TTMLIIN、MIPPO治疗方案在围术期指标、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均较优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断端髓内围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大隐静脉包裹肌腱断端防止伸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